PARS2基因变异致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1例报告

来源 :临床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yl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学因素是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的常见病因.文章鉴定1例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患儿的致病性变异.男性患儿,4月27日龄,反复抽搐发作20余天,表现为痉挛发作,伴发育迟缓.其父母表型无异常.患儿存在PARS 2基因c.287 G>A(p.Arg 96 His)和c.283 G>A(p.Val 95 Ile)复合杂合变异,前者来源于母亲,后者来源于父亲.前者未见报道,后者变异c.283 G>A既往已有报道,根据美国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判断两者均为“意义未明”.给予患儿托吡酯联合硝基安定口服治疗6周后癫痫发作控制,精神及运动发育显著落后,肌张力低下.研究提示PARS 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是此家系中早期婴儿癫痫性脑病患儿的致病性变异,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基础;即使控制了癫痫发作,PARS 2基因变异所致的癫痫性脑病仍具有严重的发育迟滞.
其他文献
1病例资料rn患者女性,25岁,已婚未孕.患者入院当天凌晨自行服用杀虫剂“甲维茚虫威”约20mL,并割伤双腕,约1h后由患者家属发现并送至金沙洲医院急诊.当时患者意识清楚,自觉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咽喉疼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发热,无明显胸闷气促,体温36.5℃,脉搏98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 112/72 mmHg(1 mmHg=0.133kPa),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正常.予患者洗胃、双腕清创缝合后收入住院.
期刊
1病例资料rn患者男性,38岁,因“全身多处化学物烧伤5.5 h”入院.患者于5.5 h前在工厂工作时发生爆炸,致患者头面颈、躯干及四肢被化学物质(丙烯腈、三氯乙酰氯)烧伤,后出现意识不清,呼之无应答,急诊行“左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快速补液,亚硝酸异戊酯解毒,留置导尿,气管切开”等治疗后,考虑“全身多处88%Ⅱ~Ⅲ度化学烧伤、吸入性损伤”,病情危重,收入本科.
期刊
肺炎支原体(MP)通过对呼吸道组织造成直接损害和免疫损伤导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目前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及MPP并发症如支气管黏液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明显增多.因此,把握RMPP以及MPP相关并发症的预测及诊断的临床指标对于儿童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2019)疫情以来,儿童呼吸道病原的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均有所变化,病原学检测及持续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防控提供依据.
目的 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成人的异同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扬州市54例确诊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确诊的青壮年成人患者比较.结果 儿童组54例,男35例、女19例,平均年龄(8.1±3.4)岁.成人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33.4±7.6)岁.与成人组相比,儿童组轻型比例较高,疫苗接种比例较低,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比例较低,CK-MB较高,CRP和IL-6水平较低,入院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
目的 探讨大叶性肺炎形成支气管黏液栓的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纤维支气管镜下情况分为黏液栓组和非黏液栓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共收治大叶性肺炎患儿935例.根据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纳入黏液栓组135例,男73例、女62例,中位年龄5.0(3.1~7.0)岁;简单随机法抽取非黏液栓组135例,男75例、女60例,中位年龄5.8(4.0~7.0)岁.与非黏液栓组相比,黏液栓组的热程较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
目的 探讨影响百日咳患儿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PT-IgG)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住院治疗的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程、百日咳疫苗接种剂次、发病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对于百日咳患儿PT-IgG水平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638例患儿,其中未接种组313例,男177例、女136例,中位年龄78.0(52.0~125.0)天;接种组325例,男163例、女162例,中位年龄232.0(144.0~483.0)天.未接种组患儿不同采样时病程(≤14 d、15~21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肺炎并肺不张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收集690例肺炎并肺不张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原、受累肺叶、支气管肺泡灌洗的疗效等.结果 690例患儿中男353例、女337例,中位年龄4.1(2.5~6.8)岁.其中病原明确者601例(87.1%),感染病原以肺炎支原体最常见(330例,47.8%),其次为细菌(271例,39.3%)和病毒(209例,30.3%).不同年龄组、不同季节组之间病原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婴儿组与幼儿组细菌、病毒以及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的比例均较高,
目的 探讨儿童胸膜结核瘤(PTM)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与疗效,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PT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儿中男24例、女12例;农村26例、城市10例;中位年龄10.0(7.3~13.8)岁,0~5岁4例,~10岁11例,~14岁12例,>14岁9例.均有明确结核性胸膜炎病史.胸部CT扫描均提示PTM典型表现,单发病灶30例,多发病灶6例;病变位于右侧22例,左侧12例,双侧2例.均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为核心抗结核方案,其中在抗结核治疗6月出现3例.诊断为PTM后,
目的 探讨去氨加压素(DDAVP)治疗单症状遗尿症(MNE)患儿症状和睡眠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18—2020年门诊就诊的69例MNE患儿进行为期12周的DDAVP治疗随访研究,12周后根据遗尿改善情况将患儿分为治疗改善组和无改善组,分析DDAVP治疗对遗尿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 基线入组的69例MNE患儿中,7例中途退出随访,最终纳入62例,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龄(8.77±1.94)岁.接受DDAVP治疗的MNE患儿,基线、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遗尿夜晚数、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