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笔含萧散淡墨写幽怀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忠贤
  1955年生于安徽宿州,现为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199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1985年,中国画《三顾茅庐》入选全国青年美术展。1989年,中国画《远古的幽灵在呼唤》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展。1992年,中国画《鸿门宴》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1993年,中国画《徽乡遗韵》荣获全国首届山水画展银奖。1993年,于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马忠贤国画选》。1994年,中国画《彝乡醉影》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展。1994年,获徐悲鸿基金会二等奖。1997年,中国画《徽班谱京韵》入选全国首届人物画展。1999年,中国画《皇陵故道听花鼓》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展。2000年,版画《中国戏》获全国第十五届版画展银奖。2002年,版画《中国戏之三》获全国第十六届版画展银奖。2D03年,中国画《花季》获2003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2003年,版画《中国戏之五》获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奖。2004年,中国画《徽班谱京韵之二》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展。2D06年,版画《中国戏系列》获得安徽省人文社科艺术类铜奖。2009年,版画《戏》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1年,作品《老戏票》入选第十九届全国版画展并获得中国美术提名奖。
  在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中,文士阶层习惯于视“游于艺”为理想的执艺状态,把游心翰墨、问道丹青的超然,作为创作的体味与追求,并将萧散简远、闲适淡逸的审美情趣与创作风格,视为品评书画艺术主要尺度与标准。中国画作为一种精神物化了的产物,融技法性、艺术性与精神性于一冶,要求画家除了加强技法的锤炼之外,还须有更高层次的“炼意”“炼心”“炼境”及“修为”之功。因此,在创作中,画家应有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和善于对表现对象提炼、概括的能力,作品才易于产生感人至深的意味。
  古人云:
  “境由心生。”马忠贤先生的很多画作,像一首首无韵的散文诗,形象明晰,情感深挚,意境淡雅,足以动人心旌。他的写意小品,擅长以淡雅的笔调,把寻常景致绘写得轻松、随意、闲适、萧散,而不乏韵味。我想,若非画家对自然、生活、人情、世态等有细致观察和深刻体会,想必难有此般“流美”笔下的闲适艺境。
  马忠贤先生的闲适小品画,意味是醇厚的,余韵是悠长的。他乡土气息浓厚的山野小景,如《蒙山小景》《话秋图》《金秋》《秋车图》《深山高秋》等作品,足以见出画家对乡土题材的熟悉与喜爱。这些作品多以黄淮地区的乡野景致为素材,马忠贤先生用松灵而随意的笔调,勾勒出农家劳作、闲谈、休憩、娱乐等不同的生活场景,显示出画家对淳朴民风的眷恋和深情。他的写意画善于通过刻画人物神情,来表现形象的个性特征和不同心境,如《荷塘秋色》等作品,重在画意与诗意结合;《秋郊听琴》《霜叶红于二月花》《后园听小曲》和《踏秋》等作品,可以感受到:秋日景致下,凭栏送目的女子凝眸处那份闲愁和感伤;在看似萧散闲适的高士中,眉宇间却带着挥之不去的愁绪,及其所传达的落寞和孤独之感;以及作品《兰花花》《采葵》《采莲》《秋云》中的“美人”“花草”“游云”等意象,洋溢着一种清纯、欢快、明朗和健康的气息。总之,这些题材多样、形式多变的闲适小品,皆是画家心念的表征,传达的是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对世态的思考,以及对生命况味的深刻体识。
  马忠贤先生小品画的表现手法是多样而又颇具个性特色。他善于将现代绘画中“构成”的因素融入作品创作中,画面还经常运用肌理、渍染等综合手法,其中的部分画作略有经营之感,反映出画家不拘成法的多元化创作观。例如,《皇陵故道听花鼓》《故乡小夜曲》《棋》《乐》等画作中,文字的“构成”意味很强,文字与画面交相呼应、关联,并成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机的衬托了画面,增强了画面的张力,又颇具装饰意味。在上述创作中,画家借鉴了民间美术的一些表现手法,同时运用画面分割和物象变形等技法处理,加上古朴的设色,营构出一个个意味悠长的意象空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马忠贤先生的戏剧小品,如《关云长》《秦琼盗马》《白水滩》等系列作品,皆以“有意味”的意笔手法,对戏曲人物作别具情趣的表现。在《华容道》《徽班谱京韵》等作品中,画家主要是运用意象化、符号化的手法处理“云”的形象,画面灵动,又不失朴拙意趣和装饰韵味。这种带有程式化的表现方式,亦是值得写意小品创作者借鉴的。在马忠贤看来,作为一名优秀的画家,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法功底,还要有对作品内蕴的开掘能力,因此,他的写意人物画,不仅表现了对人物形象的处理,更表现在对特定“环境”下的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塑造”上,作品既有民间美术中朴拙自然的装饰意趣,也善于以文人画灵动洒脱的笔调,表现人物萧散淡泊的精神意象。
  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能纵横中度,左右逢源。”马忠贤先生静观万物,感悟人生,深味着人与自然和谐律动之美,并把这种关系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与高度,作品带给人更多的是随性、闲适、萧散之感,易于引发观者的美感回应与心理共鸣。而在闲适淡逸的画面背后,应是画家对宁静、平淡、淳朴之境的自觉追求。也正是因为如此,观者欣赏马忠贤笔下凭栏送目的多情怨女,垂钓或听曲的闲逸高士或闲坐“话桑麻”的淳朴农夫等等形象时,不能简单对应为人物形象模特般的“写照”,或者是某种生活状态的浅显再现。事实上,这些“形象”已经承载着审美意趣和心象,甚至已经物化为画家对于某种人生境界的意象化表达。
  长期的绘画实践与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体悟,加深了马忠贤作品的精神含量,提升了画作的艺术品位。在愈来愈多画家注重市场效益、艺术日趋浮躁的当下,马忠贤先生却能以清逸萧疏之笔,绘写艺术与人生适意、悠游之态,体现出一位执著为艺者的守望与自适,实现着“游心”艺术的精神历程。
其他文献
拍照手机自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到如今,手机拍照功能在技术上日臻进步,从最初的几十万像素到如今千万像素的飞越。在人们的认识上也有了颠覆性的改变。过去被认为是鸡肋的功能,现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据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已有近97%的手机都具有拍照功能,手机厂商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拍照手机的功能更丰富,价格更便宜,像素也更高。许多手机配备了小型的内置闪光灯与高素质镜头,拍摄品
胡紫桂自号古铁。1970年生于湖南慈利,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现任湖南美术出版社编辑。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发展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书协书法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民进湖南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70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永和书社社员。书法作品曾获首届中国书法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 创作提名奖,首届全国书法小作品大赛金奖,第二届流行书风展铜奖,全球华人书法大赛优秀奖等;曾入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
作为国内首部“非典型”航空题材“灾难片”,《中国机长》可谓是以崇高美学的平民化表达与类型化书写塑造了职业岗位的平民英雄群像,并以后劲颇足的票房成绩献礼建国70周年。该片在与《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三足鼎立”中表现甚佳,上映36天(截至2019年11月4日)票房累计28.37亿,趋近《我和我的祖国》(28.80亿)。  笔者亦推测,随着像《我和我的祖国》这样的主题更为集中突出,时效性更强的国庆档
《八恶人》是2015年由昆汀·塔伦迪诺执导的美国西部片,《龙门客栈》是1982年香港导演李惠民执导的古装武侠片。然而,这两部从题材、风格,到价值观和文化背景都迥然不同的电影,却给观众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八恶人》与《新龙门客栈》都各自营造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作为故事背景,并由此展开情节冲突和情感叙事,营造了特殊的电影美学感受。本文就《八恶人》与《新龙门客栈》的叙事美学展开讨论,扒一扒这两部“
一、 盗亦有道:正宗摸金范儿  “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人点烛,鬼吹灯,堪舆倒斗觅星峰”,时值国产华语电影争奇斗艳之际,《寻龙诀》无疑给探墓狂热者们捧上了一场饕餮大餐,遴选自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导演乌尔善在千甄万别后依然选择影片以上个世纪60年代上山下乡为背景,既反映了那个年代知识青年们思想上的纯真与匮乏,同时也彰显了其思想和灵魂的固执。而观众的反馈大都是既卖力叫座又拍手叫好。灵魂人物
邱佳铭 202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展2018年和风屏山——第五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2017年中国美术馆青年艺术家提名展、2016年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2015年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201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201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电影在趣剧、侦探片等类型的创作高潮过去之后,经历了1924-1926年由《孤儿救祖记》带动起来的短暂的艺术探索期,但这一局面未能持续多久,就被紧随而至的第一次大规模商业电影浪潮取代,掀起了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以及类型融合的古装神怪片和武侠神怪片的狂潮。1926年,在中国电影界物质主义思潮甚嚣一时,各公司竞相牟利的情形中,天一公司率先突围,开始了根据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改编的
在我国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影视界涌现出诸多表现大国崛起的佳作。《战狼》《战狼2》《红海行动》等这类主旋律电影,口碑与票房均有不俗表现,以商业化模式制作主旋律电影成为一种趋势。  而《湄公河行动》(2016)在当年低迷的电影市场中成功突围,并成为首部票房突破10亿大关的警匪类型的主旋律影片,是中国主旋律电影成功转型的重要样本,其突破性与开创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湄公河行动》因其表现形态与内在精神
摘 要: 文章作者针对现代语文教学片面强调理性分析而不重视学生朗读感悟的现象,指出朗读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法。古代学者指出“因声求气”的吟诵之说,认为文以意为主,因声则可求气,从而达到阅读目的,不仅能帮助读者通过朗读把握作品意蕴,而且能帮助读者通过文章赏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与个性修养。本文对此进行了举例分析,阐明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 朗读 语文教学 三维目标    现代语文教学向来
作为一部享誉全球的好莱坞大片——《当幸福来敲门》所讲述的是克里斯如何由一位普通的推销人员,成为成功的投资经纪人的艰辛历程。不论是受到妻子的背叛,还是面临破产和无家可归等诸多艰难困苦,所有这些都未将其打败。他依然保持着自我的乐观和奋发,唯一与之相伴的是他年幼的儿子,他朝着自身目标不断奋斗和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得到了应有的幸福。该影片以克里斯·加纳这一主人公的努力历程,坚持追寻幸福为基线,同时,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