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健康教育在小学一年级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性健康教育;保护身体隐私;一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6-0023-03
  【作者简介】赖珍珍,杭州银湖实验小学(杭州,311400)教师,二级教师。

一、开展儿童性健康教育的原因


  近年来,儿童性侵害案件频频被曝光,引起了社会对性健康教育的讨论,开展性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教育部、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尝试推进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工作。研究表明,儿童从很早就开始对“性”知识产生了好奇心,儿童性发展需要性健康教育,并且性健康教育越早开始越好。
  笔者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所在幼儿园未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甚少,不明白什么是隐私部位以及为什么要保护隐私部位。笔者所在学校为寄宿制,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住校,部分学生会偷看异性洗澡,部分学生没有保护自己身体隐私部位的意识,会不穿裤子随意走动。因此,有必要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并持续进行性健康教育。

二、如何在小学一年级开展性健康教育


  笔者以一年级“保护身体隐私教育”为例,探寻开展小学性健康教育的方法。一年级的“保护身体隐私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为主要阵地,辅之以绘本阅读和科普视频观看,结合日常学习生活场景的布置,不断在生活中渗透和强化学生保护身体隐私的意识。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学生保护身体的隐私部位
  针对“保护身体隐私教育”这一主题,笔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进行了“身体红绿灯”主题活动。
  片段一:我说你做———感受不同的身体接触。
  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教师依次发出指令:点头、摇头、握手、拍肩、摸腰、拥抱……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如果感到别扭或不想做这个动作,可以停下来。游戏结束,根据游戏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教师提问:你为什么会停下来?能告诉我原因吗?
  身体运动是最易被人发现的一种身体语言,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个体与他人在身体接触时的情感体验最为深刻。通过一个小小的热身游戏,让学生体会身体的某些部位与其他人接触时的感觉正常的,而有些部位的接触却让人反感。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身体接触,为什么感受不一样呢?
  片段二:身体的红灯区、黄灯区、绿灯区。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马路上有红绿灯,也知道在过马路时要“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大家知道我们的身上也有红绿灯吗?红灯区是禁区,只有自己才可以触碰;黄灯区是警戒区,只有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在征得同意后才可以触碰;绿灯区是安全区,一般人都可以触碰,并且不会令我们觉得尴尬和不舒服。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画有男孩、女孩的图片上分别标出男孩和女孩的红灯区、黄灯区、绿灯区。全班交流,观察各组完成的作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人的黄灯区和绿灯区可能不相同,我们要尊重别人的标准。
  红绿灯是学生熟悉的事物,用红绿灯来比喻身体的界限,将红灯与隐私部位联系起来,红灯意味着必须“停”,是界限,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内化。
  片段三:我是智多星———如何保护身体的红灯区。
  场景一:在宿舍洗澡,有同学没有裹好浴巾就出来了……
  场景二:课间游戏,芳芳和同学玩得正开心,突然一个男生跑过来掀开她的裙子……
  教师:假如我們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有什么感觉?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些场景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场景中的感受,思考保护身体隐私的恰当方法,从而加深保护自己和尊重别人身体隐私的意识。在出谋划策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获得了成长。
  (二)在绘本阅读中加深理解
  绘本阅读和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绘本常常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好看的画面将生活的哲理和深刻的道理传达给学生,启迪学生的智慧。
  1.选择合适的绘本,找准切入口。
  国外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绘本性健康教育模式,芬兰、英国、日本、韩国等都有不少优秀的性健康教育绘本被引入国内,如《小威向前冲》《乳房的故事》《小鸡鸡的故事》等。从绘本故事的趣味性、知识性、观赏性、科学性出发,笔者选用了《小鸡鸡的故事》这一经典的性健康教育绘本,在“身体红绿灯”主题活动之后进行绘本阅读。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你是怎样知道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的呢?男孩和女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呢?”《小鸡鸡的故事》以孩子感兴趣的“你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一问题开头,用温和的画面与温柔的话语讲述了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生命的诞生、生殖器官的清洁、保护自己等丰富的性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受新生命给家庭带来的幸福,激发学生对自己和家人的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热烈讨论,绘本阅读后的思考与提升。
  阅读完绘本后,笔者与学生就“生命的诞生”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如有一位学生提出:“不是所有的宝宝都在肚子里生长,有些是在试管里。”师生就“试管婴儿”话题进行了交流。还有学生提到“妈妈是开刀后生的自己”,师生就不同的生产方式进行了交流。
  可见,学生对于性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已经有了很多的知识以及经验积累,他们有很多问题希望能与成年人进行交流。
  (三)利用性健康教育科普视频丰富教学方式
  视频材料提供的内容和形式包含了声音、图像、动画、色彩,具有空间性、情景性等特点,给人生动、真实、立体的感受,引导学生将感知、情绪和内心体验有机整合起来。
  一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动画片,经过对人物形象、内容、语速等因素的筛选,笔者选用了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开发的《“丁丁豆豆”成长故事》儿童性健康教育动画系列视频。《“丁丁豆豆”成长故事》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身体、保护身体、出生的秘密、青春期的变化、儿童权利等。其中《认识我的身体》这一集包含了认识身体和保护身体的内容,视频时长四分半钟。笔者选择在课余时间给学生播放,而且可以多次播放,巩固了教学效果。   (四)创设情境,生活渗透
  1.布置性健康教育的物理环境。
  保护身体隐私的教育不止在课堂中,在生活中进行渗透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所在学校是寄宿制,教室和寝室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笔者制作保护身体隐私的相关图片粘贴在教室和寝室文化墙上,为学生创设保护身体隐私的良好氛围。
  2.创设班级性健康教育的氛围。
  笔者在开展保护身体隐私教育的过程中,积极与班主任及生活辅导员沟通教育目标和内容,努力创建班级性健康教育的氛围。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抓住机会进行保护身体隐私教育,如在宿舍里,提醒学生在洗澡前后穿好衣服或裹好浴巾,教室中提醒學生保护好自己的红灯区并且不触碰别人的红灯区。学生之间互相提醒,进行同伴教育,成为性健康教育的小主人,整个班级形成了积极的性健康教育氛围。

三、儿童性健康教育实践的反思


  (一)教师的态度要自然不回避
  对于教师而言,掌握性健康教育知识可能并不难,难的是要说出生殖器官的科学名称,而且要以一种坦然的态度来说。如果教师说不出“性”,或者说“性”的时候表现出不好意思,那么,学生就会得到这样的信息:性是不可说的,性是令人羞愧的。为了更好地进行儿童性健康教育,与学生自然地谈“性”,交流更多的话题,教师的态度必须自然不回避。
  (二)多种方式结合开展性健康教育
  已有的性健康教育研究发现,多种方式结合的性健康教育能够扫除性盲区,全面教育学生,强化性健康教育效果。因此,在性健康教育主题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绘本、视频、故事、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并且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机会教育,将性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家庭参与,共同进行性健康教育
  家校共育,即通过对家长进行干预的渠道进行性健康教育,帮助家长了解关于性健康教育的知识。笔者在进行了保护身体隐私的教育后,会在班级群里与家长交流教育内容,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且在家里做到不回避性健康教育话题,积极面对,避免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或冲突,形成良好的家庭性健康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HONIG A S . Psychosexual Develo -pmentinInfantsandYoungChildren: Implications for Caregivers[J]. Young Children, 2000, 55(5):70-77.
  [2]王艺芳.我国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分析[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7):7-9.
  [3]LARSSONI,SVEDINCG.Sexual Behaviour in Swedish Preschool Children, as Observed by Their Parents[J]. Acta Paediatrica, 2001, 90(4): 436-444.
  [4]马佳,孙晓勉,谢怡,等.学龄前儿童常见性相关行为及早期性教育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4):265-267.
  [5]徐莹.境外绘本性教育对我国幼儿性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3(6):51-53.
其他文献
【关键词】职校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控制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6-0071-03  【作者简介】王文,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昆山,215300)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心理健康特级教师。  【设计理念】   自我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与他人的关系。职校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独
【摘要】山地校园多位于山地或者丘陵地区,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校园内部空间的布局形式和工程建设用地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校园空间发展受到制约,但是也因此产生独特的校园空间格局、山地景观。本文主要从校园建筑、景观和山地环境之间的关系,校园形态、环境营造、视觉景观和山地文化等方面阐述山地校园对山地环境的介入。  【关键词】山地环境;山地校园;介入;六盘水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
【摘要】战乱年代,烽烟四起、炮火连天,孩子无疑成为战争时代最大的牺牲品。无数的孩童因为战乱失去家庭,幼小的年纪跟着家人四处逃难甚至是葬身于无情的炮火下。动荡时局也将文艺创作推向高潮,在众多美术文艺工作者中丰子恺和张乐平不约而同地将视角转向了这一群最无辜的受害者,通过一幅幅作品宣泄着儿童内心的恐惧与无助。两位漫画家在同一时期描绘出了不同风格的漫画作品,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  【关键词】丰子恺;张乐
【摘 要】后疫情时代,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遭遇挑战。江苏省苏州中学校以“天下胸怀”的价值引领探索德育和心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用价值引领化解学生成长危机,把握学生成长节律,把脉学生成长痛点。  【关键词】德育;心育;价值引领;融合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3-0011-04  【作者简介】刘勤,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江
【摘要】《山海经》和《尧典》是我们民族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民族文化,本文通过分析这两部典籍书写模式的差异,探究文本背后思维模式的转变并得出结论:我们的民族从《尧典》开始逐渐摆脱了上古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开始萌生出想要记录下祖先历史的念头。  【关键词】书写模式;思维模式;民族文明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山海经》所建构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神灵世界,而
【摘要】贵州黔东南是侗族生活的聚居地,其侗族居住人口占全国侗族人口绝大部分,特别的在黎平、榕江、从江三地琵琶歌尤为丰富,其所使用的乐器侗琵琶形制多样,曲调丰富,技巧复杂,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侗琵琶为主要研究对像试对这三个地区的侗琵琶进行分类和对比思考。  【关键词】侗琵琶;琵琶歌;黎平;榕江;从江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侗族琵琶歌中使用的乐器,侗族人称为“君琵琶”俗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就业对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出现的人才“瓶颈”问题有重要意义。该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社会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返乡意愿、影响因素、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对成都地区藏族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四川省藏族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相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藏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返
【摘要】博物馆是保存文物艺术品,利用藏品讲述历史、文明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各大博物馆不断创新实践,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打破了博物馆仅为收藏、保护、展示藏品而存在的观念束缚,从心怀公众、关心公众、理解公众、帮助公众的角度出发,不断扩展服务广度和深度,形成了博物馆的存在是为公众服务的认识。基层县市级博物馆最贴近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在弘扬、传承中
【摘要】乡村妇女念唱嘛呢经,一方面有着民间宗教祭祀娱神的祈望,另一方面也有着教化的观念及民间文化传承的功能。作为广泛流传于青海东部农业区及部分与甘肃接壤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形式,嘛呢经是一种依旧存在的活态音乐文化资源。它伴随着本地区历史文化发展、变迁的脉络,真实反映出西北特定地区民众尤其是女性的精神世界及社会生活,具有十分深厚而独特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民间信仰;嘛呢经;女性  【中图分类号】I
案例一让“没意思”离开  一、陷入灰暗的小成  四年级的小成是家中独生子,成绩中等。父母对他的学习要求很高,但教育方式粗暴,导致他情绪压抑,三年级开始出现自杀意念和自残现象。心理上,长期不被肯定,使他产生挫败感,变得自卑、敏感,与同学的距离越来越远;生理上,睡眠质量低下,半夜经常惊醒,严重时会失眠;行为上,近期出现离家出走的情况。家长很担心,带着孩子来学校心理咨询室求助。  二、小成的苦闷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