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估沙利度胺与干扰素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研究接受维持治疗的MM患者57例的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0S),并与56例无维持治疗患者比较.结果 沙利度胺或干扰素维持治疗均能延长MM患者的PFS率(沙利度胺1、2、3年PFS率为97.4%、82.1%、71.8%比71.4%、44.6%、23.2%;干扰素1、2、3年PFS率为94.4%、83.3
【机 构】
:
510080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510080广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沙利度胺与干扰素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研究接受维持治疗的MM患者57例的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0S),并与56例无维持治疗患者比较.结果 沙利度胺或干扰素维持治疗均能延长MM患者的PFS率(沙利度胺1、2、3年PFS率为97.4%、82.1%、71.8%比71.4%、44.6%、23.2%;干扰素1、2、3年PFS率为94.4%、83.3%、83.3%比71.4%、44.6%、23.2%)和2、3、4年OS率(沙利度胺为94.9%、92.3%、89.7%比69.6%、42.9%、33.9%;干扰素为94.4%、88.9%、88.9%比69.6%、42.9%、33.9%).沙利度胺可延长IgG型及IgA型的PFS及OS,干扰素可延长IgA型及轻链型的PFS及OS.疗效≥部分缓解(PR)者通过维持治疗可使PFS及OS延长.接受不同诱导和巩固方案患者通过维持治疗均能延长PFS及OS.结论 沙利度胺在维持治疗中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价廉,推荐沙利度胺作为非轻链型患者的维持治疗.轻链型则建议使用干扰素维持治疗。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使用唑来膦酸可减少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复发.研究人员认为,这可成为深入了解乳腺癌复发机制的关键,并为患者的医疗护理提供一个新的选择.唑来膦酸是双膦酸盐类的一种,双膦酸盐类是一组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然而,他们也用于癌症患者以防止继发性骨肿瘤的影响,如骨骼的疼痛和脆弱.实验室研究表明,唑来膦酸可能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并可增强其他化疗的效果,因此,由Robert Coleman教授领导,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手汗症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间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23例,在CT引导下经胸3/4( T3/4)椎间隙穿刺,直至针尖解剖定位于第4肋骨小头上缘、第3椎体旁的壁胸膜外.注入含造影剂碘海醇的1%利多卡因3 ml,观察所注药液分布能覆盖胸交感神经链,患者手掌由冷湿变干暖,且无
目的 制备复方盐酸表柔比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纳米粒,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复方盐酸表柔比星纳米粒,添加适量乳糖后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得到复方盐酸表柔比星纳米粒冻干粉,通过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表柔比星和钆喷酸双葡甲胺的含量和释放度.结果 制备得到复方盐酸表柔比星PLGA纳米粒,初步建立了可同时测定两种药物成分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复方制剂中盐酸表柔比星
阿瓦斯汀(Avastin)化学名为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世界上第一个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由瑞士罗氏公司生产,主要通过使肿瘤血管退化、使存活血管正常化、持续抑制新生和再生血管生长三个途径对肿瘤进行控制和治疗,联合化疗能够较为有效地从血管着手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2004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结肠癌、脑癌、肺癌以及肾癌.2010年Avastin注射液获得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
捐献者:男,33岁,因严重脑外伤于广东省中医院住院2年余.因长期医治无效,家属曾向各级主管部门及媒体多次、反复要求无偿捐献遗体及器官,用于救治患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亲身父亲及其他类似患者.患者于2005年7月27日上午因心跳及自主呼吸完全停止,经体外心脏按压、机械通气、兴奋剂等各种手段抢救无效死亡.反复核查各项指标均已符合心死亡器官捐献(DCD)国际标准、适应证和伦理学要求;紧急转入器官捐献流
患者女,3岁,因筷子插入口内6h伴恶心、呕吐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格检查:患儿神志清楚,哭闹,Glasgow 评分为14分,见一支普通黄褐色竹筷插入右侧上颌部皮肤,并经口腔斜行刺向颅底,皮肤外及口腔内可见竹筷末端及体部,长约12 cm神经系统功能查体来见异常.颅底CT 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右侧颌面部偏中线处见条状低密度影,自右侧面部、颌下,颞下窝穿透蝶骨体及小翼延续至颅内颞部、海绵窦区、鞍上池右侧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致残率很高,对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生产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骨科医学难题,国内外学者就此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但仍未完全解决.关节置换术作为一项成熟和经典的骨科治疗技术已经在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对于坏死体积在1/3~1/2的中青年ONFH患者是否适合人工关节置换呢?很多医师建议
目的 观察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采用西罗莫司(SIR)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开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诊断CAN患者74例,基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30~60ml·min-1·(1.73 m2)-1.其中36例采用SIR切换治疗(CNI药物停用12 h后开始使用SIR),另外
瘢痕是损伤组织修复的结果,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一直备受整形美容外科的关注.虽然目前其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有了一些进步,但总体来讲,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疗效尚不尽人意,仍是困扰临床日益突出的一个基本问题[1-2].我们认为瘢痕和损伤修复之间的关系是“标”和“本”的关系,主张瘢痕防治研究应紧密结合损伤修复。
目的 观察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1 (Tim-1)+ CD19+B细胞比例,研究调节性B细胞的功能特性.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所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和受者35对,肾移植受者移植术前(术前组,n=35)及术后4周(术后组,n =35)采集外周血,以健康供者作为对照组(n=35),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外周血CD19+B细胞数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