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是体育教师胜任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体育综合能力,其外延小于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其包括了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而大于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体育教师现实工作质量和胜任未来发展的条件。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师评价现状进行调查,找出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中学体育教师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问卷调查
对中学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现状通过对全国部分省市中学体育教师和主管领导进行问卷调查,以北京、广东、河南、江苏、甘肃、云南等15省(直辖市)的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学校体育主管领导为调查对象,合计370人。主要收集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是否有统一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评价采取的方式、体育教师对评价的认同度以及评价的效果。
在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各调查问卷的初稿,并通过主观评价法对问卷初稿进行试用。具体办法是把问卷初稿分别送交专家5人、中学体育教师5人进行审阅和分析,由他们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检查和评论,并依据他们的具体意见对问卷进行了详细的修改,最终形成正式问卷。
利用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通过专家评判法进行问卷效度检验,均符合研究需要。问卷采用直接发放(在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报会期间)和邮寄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80份,共回收366份,回收率为96.32%,其中有效问卷352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达到96.17%。
2.现状分析
2.1现行中学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有6 335=341名被调查者反映其所在学校对体育教师业务能力有评价,占被调查者总数的96.87%,其中335(95.17%)位被调查者选择了该校对体育教师有评价但是没有统一完整的评价体系;仅有6(1.70%)位被调查者选择了该校有统一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其中江苏2位,湖北1位,上海1位,广东2位;学校完全没有评价的学校也较少,有11份问卷选择的是没有评价,仅占被调查总数的3.12%。
通过访谈了解到,虽然理论界对教师评价改革的态度是明确的,即评价必须符合发展性的需要,但走访的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虽有对教师工作管理的文件,却均没有完整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或具体评价方案。在访谈中也了解到,有些地方对体育教师虽然有评价,但评价的目的仍是实行“末位淘汰”,以此“激励”教师,很显然,这种思想已不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理念。
通过调查发现,现行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仍以量化评价为主。有73.90%的教师认为其学校对体育教师采取的是量化形式的评价,但可喜的是,也有22.58%的教师表明其学校对体育教师评价采取了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这说明对体育教师质性评价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
第二,评价目的主要是为了奖惩。有72.43%的教师认为其学校对体育教师评价是为了对教师进行奖惩,但也有57.18%的教师同时选择了其学校对体育教师评价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说明评价的目的已有所转变。虽然评价的目的和态度还不尽如人意,但是仍有43.11%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该校的评价活动,对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实践还是有促进的,说明现行体育教师评价,不管是否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领导重视不够。共有236份选择了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工作不够重视,持此观点的被调查者中高中教师占多数,这可能和“课改”在初中实施较早且中招体育占一定分数有较大关系。在回收的所有有效问卷(352份)中,有15位被调查者在回答问卷的两道开放式问题时还专门提到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很低,认为要想建立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首先应是学校领导转变观念。
第四,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制定主要由领导决定。仅有13.2%的教师参与了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制定的,专家确定的有25.22%,更有部分被调查者根本不清楚评价指标是如何确定的,说明关于评价指标的制定过程教师的参与度还比较低。
第五,教师本人参与评价活动的比例低。有60.41%的被调查者在过去进行的教师评价活动中没有参与过对自己的评价,每次都参与的只有2.05%,说明现行评价制度对评价主体的选择以及指导思想还不符合教师发展性评价理念,旧的被动的“被评价”现象仍占主导地位。
另外,目前学校主要是依据评课情况、所带队员的比赛成绩、学生达标成绩、领导印象、论文发表数量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的,评价内容及其所占比重不尽合理,学生意见和态度在评价中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
2.2当前中学体育教师对自身业务能力评价的期望
调查中发现,随着课改的深入,老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对教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都有了深刻认识,为评价体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期望。通过统计发现,当前中学体育教师对业务能力评价有很高的个人期望和看法,也反映出教师对评价制度改革的一些认识。
第一,有必要对现行评价方式进行重构。高达97.1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制度不尽合理,有必要进行重构,且有91.48%的教师表示愿意参与学校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热情很高。
第二,评价目的方面。通过课程改革的推进,绝大多数教师对评价的目的有了更理想的认识,91.19%的教师认为评价应是为了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但仍有49.72%的教师认为评价应和奖惩相结合,说明教师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的认识还不全面;另一方面也说明完全不带奖惩的评价活动在实践中的开展会有很大阻力。
第三,评价的形式和方法方面。认为应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有75%,44.6%的教师认为评价主体应多元化,56.25%的教师认为在进行业务能力评价时应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3.建议
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明确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制度,加快教师质性评价理论基础研究,建构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中学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为学校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开展提出明确的要求,提高对体育教师评价的重视程度。
基层中学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出本校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方案,加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奖惩性制度结合在一起进行发展性教师评价本土化研究;在评价实施准备期,应召集评价者和被评者进行专题学习,掌握质性评价具体方法的应用技巧;通过学习,要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打消顾虑,避免受传统评价思想的影响。
在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广泛吸收一线教师参与,通过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充分交流形成“共同心理建构”,便于评价对象对评价结果的接受。
参考文献:
[1]赵杰,饶平,谈瑞斌.论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4):116.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168-169.
[3]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19.
1.问卷调查
对中学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现状通过对全国部分省市中学体育教师和主管领导进行问卷调查,以北京、广东、河南、江苏、甘肃、云南等15省(直辖市)的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学校体育主管领导为调查对象,合计370人。主要收集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是否有统一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评价采取的方式、体育教师对评价的认同度以及评价的效果。
在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各调查问卷的初稿,并通过主观评价法对问卷初稿进行试用。具体办法是把问卷初稿分别送交专家5人、中学体育教师5人进行审阅和分析,由他们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检查和评论,并依据他们的具体意见对问卷进行了详细的修改,最终形成正式问卷。
利用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通过专家评判法进行问卷效度检验,均符合研究需要。问卷采用直接发放(在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报会期间)和邮寄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80份,共回收366份,回收率为96.32%,其中有效问卷352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达到96.17%。
2.现状分析
2.1现行中学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有6 335=341名被调查者反映其所在学校对体育教师业务能力有评价,占被调查者总数的96.87%,其中335(95.17%)位被调查者选择了该校对体育教师有评价但是没有统一完整的评价体系;仅有6(1.70%)位被调查者选择了该校有统一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其中江苏2位,湖北1位,上海1位,广东2位;学校完全没有评价的学校也较少,有11份问卷选择的是没有评价,仅占被调查总数的3.12%。
通过访谈了解到,虽然理论界对教师评价改革的态度是明确的,即评价必须符合发展性的需要,但走访的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虽有对教师工作管理的文件,却均没有完整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或具体评价方案。在访谈中也了解到,有些地方对体育教师虽然有评价,但评价的目的仍是实行“末位淘汰”,以此“激励”教师,很显然,这种思想已不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理念。
通过调查发现,现行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仍以量化评价为主。有73.90%的教师认为其学校对体育教师采取的是量化形式的评价,但可喜的是,也有22.58%的教师表明其学校对体育教师评价采取了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这说明对体育教师质性评价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
第二,评价目的主要是为了奖惩。有72.43%的教师认为其学校对体育教师评价是为了对教师进行奖惩,但也有57.18%的教师同时选择了其学校对体育教师评价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说明评价的目的已有所转变。虽然评价的目的和态度还不尽如人意,但是仍有43.11%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该校的评价活动,对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实践还是有促进的,说明现行体育教师评价,不管是否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领导重视不够。共有236份选择了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工作不够重视,持此观点的被调查者中高中教师占多数,这可能和“课改”在初中实施较早且中招体育占一定分数有较大关系。在回收的所有有效问卷(352份)中,有15位被调查者在回答问卷的两道开放式问题时还专门提到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很低,认为要想建立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首先应是学校领导转变观念。
第四,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制定主要由领导决定。仅有13.2%的教师参与了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制定的,专家确定的有25.22%,更有部分被调查者根本不清楚评价指标是如何确定的,说明关于评价指标的制定过程教师的参与度还比较低。
第五,教师本人参与评价活动的比例低。有60.41%的被调查者在过去进行的教师评价活动中没有参与过对自己的评价,每次都参与的只有2.05%,说明现行评价制度对评价主体的选择以及指导思想还不符合教师发展性评价理念,旧的被动的“被评价”现象仍占主导地位。
另外,目前学校主要是依据评课情况、所带队员的比赛成绩、学生达标成绩、领导印象、论文发表数量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的,评价内容及其所占比重不尽合理,学生意见和态度在评价中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
2.2当前中学体育教师对自身业务能力评价的期望
调查中发现,随着课改的深入,老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对教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都有了深刻认识,为评价体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期望。通过统计发现,当前中学体育教师对业务能力评价有很高的个人期望和看法,也反映出教师对评价制度改革的一些认识。
第一,有必要对现行评价方式进行重构。高达97.1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制度不尽合理,有必要进行重构,且有91.48%的教师表示愿意参与学校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热情很高。
第二,评价目的方面。通过课程改革的推进,绝大多数教师对评价的目的有了更理想的认识,91.19%的教师认为评价应是为了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但仍有49.72%的教师认为评价应和奖惩相结合,说明教师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的认识还不全面;另一方面也说明完全不带奖惩的评价活动在实践中的开展会有很大阻力。
第三,评价的形式和方法方面。认为应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有75%,44.6%的教师认为评价主体应多元化,56.25%的教师认为在进行业务能力评价时应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3.建议
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明确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制度,加快教师质性评价理论基础研究,建构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中学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为学校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开展提出明确的要求,提高对体育教师评价的重视程度。
基层中学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出本校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方案,加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奖惩性制度结合在一起进行发展性教师评价本土化研究;在评价实施准备期,应召集评价者和被评者进行专题学习,掌握质性评价具体方法的应用技巧;通过学习,要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打消顾虑,避免受传统评价思想的影响。
在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广泛吸收一线教师参与,通过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充分交流形成“共同心理建构”,便于评价对象对评价结果的接受。
参考文献:
[1]赵杰,饶平,谈瑞斌.论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4):116.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168-169.
[3]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