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低灌注大鼠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低灌注大鼠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低灌注组和参芎组,每组20只.低灌注组和参芎组结扎颈总动脉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颈总动脉不结扎.参芎组腹腔注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4 mg/kg,假手术组和低灌注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蛋白(SAlb)和脑脊液白蛋白(CAlb)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脉络丛组织ZO-1与Occludin的mRNA;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脉络丛组织ZO-1与Occludin的荧光强度.结果 低灌注组CAlb、脑脊液及血清白蛋白商值(QAlb)高于假手术组,参芎组CAlb、QAlb低于低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灌注组与假手术组S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芎组与低灌注组S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灌注组ZO-1、Occludin mRNA、荧光强度水平低于假手术组,参芎组ZO-1、Occludin mRNA、荧光强度高于低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灌注状态下,大鼠的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增加,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对血-脑脊液屏障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的关于中医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并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810篇文献,年发文量呈现逐年稳定增长趋势,10位高产作者形成了4个稳定团队,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关键词有疏血通注射液、血府逐瘀汤等.结论 中医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研究形式多样,今后仍需加强合作,进行多学科、多中心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虚拟现实导航技术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肺段切除术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应用三维重建虚拟现实导航技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5例,采用三维重建虚拟现实导航技术指导手术治疗;对照组44例,根据常规CT二维图像指导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结节直径、结节性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
学位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柴胡桂枝汤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收集柴胡桂枝汤中9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DrugBank、TTD等数据库获取抑郁症相关靶点,利用STRING在线平台构建潜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R语言获取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运用Cytoscape3.7.2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对其进行拓扑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等软件对
脓毒症相关评分是临床医师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手段,包括危重症通用评分和脓毒症专用评分,如序贯器官衰竭评价、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急诊科脓毒症病死率评分、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等.经研究证实,这些评分均有良好的实际价值,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它们的表现有所不同.此外,在这些评分的基础上,学者们建立了许多改良版本,以更好地适用于不同患者.本文就近年来脓毒症相关评分在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评分提供参考依据.
学位
目的 探讨“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药健康产业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 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及文献计量法,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数据库,以“中医药健康”或“中医药产业”为关键词,对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医药健康产业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与筛选.结果 共获得有效文献1239篇.依据年度发文量可分为平稳递进与快速发展两个阶段;作者共现图谱散点分布居多,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集群;机构间存在一定合作关系,但总体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相关聚类集可分为11类,中医药产业与文化、中医药健康旅游、医养结合、健康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继发性损伤是SCI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其中炎症反应是主要的继发性损伤之一.大量文献显示,炎症因子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如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MAPK/ERK信号通路等共同调控SCI后炎症反应,在SCI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本综述根据炎症因子作用的不同将其分为促炎、抑炎因子,并结合相关信号通路,重点介绍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和抑炎因子IL-4、IL-10等在SCI中的作用,以便相关领域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