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DA不良事件数据库阿替普酶药物警戒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来源 :老年医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9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阿替普酶相关的药物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FAERS中2004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阿替普酶的不良事件数据,对报告、患者、事件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并利用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进行风险信号检测,根据阿替普酶的药品说明书挖掘可能为新的安全警戒信号.结果 得到阿替普酶可疑药物警戒相关信号156个,其中包括药品说明书中未出现的新的可疑药物警戒信号21个,包括:视网膜脱离、单侧失明、黄斑病变、眼压增高、紫绀、脾破裂、坏疽、舌头肿胀、肠梗阻、尿量减少、嘴唇肿胀、四肢坏死、水肿口、流产、喉气管水肿、胸膜炎症、阻塞性气道疾病、肺不张、肺啰音、败血症、静脉闭塞性肝病.结论 阿替普酶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的药品警戒信号累计器官和系统分布较广泛,建议临床用药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其他文献
报告32例严重小腿毁损伤修复重建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本组患者严重创伤后存在急性肾功能衰竭风险,血管、皮瓣移植术后有血管危象发生可能,以及创面负压封闭引流失效、骨外固定针道感染和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等问题,予术后加强肾功能的监测,结合经皮氧饱和度监测判断患肢血液循环状况,掌握皮瓣观察方法和时机,分阶段落实针道护理方案及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分室或独立收治.32例均保肢成功,平均住院时间21 d.随访1年以上,25例功能评价满意,5例功能基本恢复,2例最大限度保留患肢功能、行走跛行伴疼痛.
对家庭干预在ICU谵妄防治中的内涵、干预形式和应用效果等进行综述,旨在探索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ICU患者谵妄防治中的潜在积极作用,以期为ICU患者谵妄的相关研究及教育培训提供参考.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及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应用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9月入住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的6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抗心力衰竭药物(袢利尿剂、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初始剂量20 mg,每日3次)及硝酸异山梨酯(初始剂量5 mg,每日3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静息心率、血清肌钙蛋白I
目的 构建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管理体系,以推进该省创伤护理的发展.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拟定指标初稿,采用Delphi法对21名创伤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立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管理体系.结果 2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90,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1、0.43、0.37,最终形成了包含5项一级指标(组织构架、人员管理、环境物品及流程管理、信息管理、质量控制)、20项二级指标、107项三级指标的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管理体系.结论 构建的甘肃省创伤救治
重度烧伤患者全身能量消耗增加,代谢率高,机体恢复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适时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烧伤创面的愈合.该文综述了重度烧伤患者肠内营养应用的管理要点,包括肠内营养应用时机、途径选择、热量计算、成分选择、输注速度、温度的调节和应用翻身床患者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等,旨在为规范重度烧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改善患者结局转归提供参考.
总结1例脑干肿瘤术后患儿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早期识别,高效救护;强化气道管理,改善机体氧供;限制性液体管理;目标性镇静镇痛管理;心理护理.经过积极的救治与护理,患儿于术后第10天病情平稳后转入神经外科继续治疗,术后第33天康复出院.
总结1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术后多个消化道造瘘的护理体会.针对本例患者多次手术术后感染严重、营养状况差、切口和造瘘多、位置临近、造瘘排泄量大等问题,多学科共同参与评估和诊疗,针对多处不同菌株多重耐药菌感染采取经验性联合抗生素治疗、动态调整全静脉营养配方、抑制消化液分泌、心理支持等措施;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分区隔断管理切口和造瘘,选用合适的造口袋有效收集造瘘排泄物,避免造瘘排泄物渗漏,促进切口愈合.患者术后30 d感染控制,腹部切口愈合,造瘘功能良好;术后4个月生活自理,为后期治疗奠定了基础
总结1例特重型烧伤镰刀菌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积极液体复苏,加强液体管理;换药时对感染创面及敷料进行严格管理,避免感染扩散;优化创面负压吸引管理;加强眼部保护,防止感染性角膜炎;加强环境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经过2个月的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全身感染控制有效,后患者因家庭经济原因放弃治疗.
胃癌患者术前常存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术后手术应激也会加重其营养不良状况,并进一步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免疫营养治疗是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和营养状况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免疫营养障碍的发病机制、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临床常用免疫营养制剂的种类及作用、免疫营养制剂的应用途径、免疫营养支持治疗时机、免疫营养临床应用效果、肠内免疫营养常见并发症,希望为胃癌围手术期免疫营养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病因仍不明确.血脂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年研究发现,血脂水平的变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且血脂异常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有关.乳腺癌的治疗如化疗会导致乳腺癌患者的血脂异常;内分泌治疗因药物的不同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各异,对比抗雌激素类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应用会增加患者血脂异常的风险;放疗对血脂水平的相关研究较少,目前尚无明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