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光电传感器焊缝自动识别的F1较低、方法复杂度较高和存在识别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基于机器视觉的光电传感器焊缝自动识别方法.通过机器视觉技术采集光电传感器焊缝图像,利用高斯模型检测出图像的目标区域,结合海森矩阵提取目标区域的特征点,将提取的特征点输入到量子门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识别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光电传感器焊缝自动识别复杂度低,且识别效率与F1值均较高.
本文通过开展林下仿野生段木栽培灵芝试验,测定了灵芝连续年产量,比较了不同段木树种、不同林分对灵芝产量的影响,并对林下仿野生栽培和大棚栽培灵芝的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林下段木仿野生栽培灵芝,能连续采收5年(菌段质量7~8 kg),每年可采收2次,其中第2年产量最高,随后逐年降低,前3年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6%,100棒菌棒5年总产量能达91 kg.同时,7月灵芝的产量、菌盖平均直径、菌柄长度数值要显著大于当年9月.(2)使用不同树种制作段木以及不同种植地点均会对灵芝子实体产量产生显著影响(P<0.0
利用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放归的18只雕鸮,测定了其各项形态学指标,并佩戴跟踪器以确定其飞行距离,以此探究各项形态学指标、野放后移动距离与雕鸮身体恢复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救护雕鸮各项形态学指标及野放后飞行距离与雕鸮身体恢复程度之间无显著关系,仅体重(p=0.179)和跗跖(p=0.238)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卫星追踪器的路径跟踪,发现救护雕鸮多选择有林山地作为其栖息地.综合分析认为形态学指标可以作为救护雕鸮放归前评估的参考,为今后雕鸮以及其他猛禽的救护尤其是康复后的释放工作提供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