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_ideali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玉米生长初期发病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造成玉米绝收;中期已长出玉米穗时发病,会使玉米大幅减产;晚期发病,则会出现籽粒不饱满的症状。该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15%,严重的可达30-40%左右。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
  该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最初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严重时叶片上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叶片的病斑处呈干枯状。
  1.发病原因
  1.1田间脱肥,玉米生长不良,抗病性降低。一般不施基肥或施用量较小,同时玉米苗期追肥量过小或过晚,导致玉米5~8片叶时,土壤肥力不足,田间出现脱肥现象,营养不良,叶片发黄,抗病性降低,是引起玉米褐斑病大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1.2连年重茬连作,秸秆还田,田间病菌逐年增加。由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导致玉米连年重茬连作;同时,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越来越大,导致病原菌在田间逐年积累。而且用秸秆沤肥后未经高温充分腐熟,施入田间后,也造成田间病源菌的增加,给该病的流行提供了必要的菌原条件。
  1.3玉米品种多、乱、杂,感病品种多。宝鸡市市场上销售的玉米品种中包括了未通过审定的品种和虽然通过审定但种植范围不包括宝鸡市春播的品种,玉米种子市场形成了多、乱、杂的现象。生产上种植了比较多的感病品种,给该病的流行提供了有利的寄主条件。
  2.发生特点
  玉米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病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一性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玉米薄壁细胞内,其休眠孢子囊壁较厚,近圆形至卵圆形或球形,黄褐色,略扁平,有囊盖。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上,其次是在叶鞘及茎秆上。病斑首先发生在顶部叶片的尖端,病斑初为浅黄色,逐渐变为褐色、红褐色或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1 mm,在叶鞘和茎秆上的病斑较大,直径可达3 mm。发病严重时,小病斑常相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组织破裂,叶细胞组织呈环死状,散发出黄褐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休眠胞子。病害发生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死。玉米褐斑病病原菌主要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翌年病原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的孢子,并形成侵染丝,侵染玉米,导致玉米发病。
  3.发病症状
  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葉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4.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
  田间病害发生较重时,切忌秸秆还田或用病残体沤肥,对病残体要进行深埋处理。用病残体沤制的有机肥,要经过高温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同时,重病田可以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逐年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不要随意加大栽培密度,以提高田间通透性。种植玉米前,应尽可能地多施有机肥,以培肥地力。要大力推广旱播与配方施肥技术,旱播可使玉米在苗期得到锻炼,根多、根深、苗壮。配方施肥,增施氮、磷、钾肥。在玉米4~5片叶时,及时追施苗肥,施氮、磷、钾复合肥150~225 kg/hm2,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在合理追肥的同时,适时浇水,并及时中耕除草。玉米苗期要根据田间长势情况,及时中耕锄草,使玉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4.2化学防治
  药剂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洒,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在玉米褐斑病发病初期及时用上述药剂进行叶面喷洒,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喷洒药剂时可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钾、尿素、双效活力素或其他叶面肥,补充玉米营养,促进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从而提高防治效果。喷洒药剂时,可结合气候条件,连喷2~3次,间隔7 d左右。喷药后6 h内遇降雨应重喷。
  (作者单位:156334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鸭绿河农场农业科)
其他文献
农业机械化推广培训是推动农机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和县农机推广培训工作坚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农机推广培训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师资素质,改进培训手段,提升培训质量,培养了更多、更好的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现代农民,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1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1.1主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生物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得以有效实施和推广的关键载体,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  农业机械化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与互联网销售模式的探讨,分析出“互联网 ”背景下农产品销售模式的优点和所遇到的困境,从而提出适合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互联网与传统农产品销售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 ” 农产品 销售模式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极大的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的融合。互联
摘要:做好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技术保养与维修尤为重要,通过维修与保养,不仅仅可以及时发现农业机械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大大提升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为农业的快速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事实上,在频繁地使用农业机械以后,由于使用次数的增多,使用时间的延长,一些零部件往往会变得迟钝,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农业生产。  关键词:农用机械 使用 维修 养护  1.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因此,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就成为我们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破解的难题。  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现实意义同时存在的问题  1.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個方面:一是不
摘要:小型水利工程在我国的某些地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就就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如何提升其质量管理就显得越发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这些问题对应的措施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可以对其质量的管理发挥一定的作用,促进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的提高,发挥小型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实现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果蔬经济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大众对水果果品质量越来越重视,因此,对果蔬经济的冲击也随之加大,本文将浅析果树栽培的特点,并对果树管理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 果树栽培;果树管理;措施;种植技术  一、果树栽培的特点  (一)不同的果树生长习性差异大  果树不同于粮食作物,果树类型不同,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也不同,对光照、
摘要:现代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了农业新技术、新科技,在农业生产灌溉中,滴灌和微灌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全国各地各种农业生产活动中。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微灌是按照作物需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关键词:农业;生产;滴灌;微灌;对比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与城市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只有抓住农村基础设施这个最薄弱和关键的环节,才能为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向前推进。  1.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分析  1.1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集体经济时期,中国政府对农村公共投入资金总量虽然很小,但
摘要:在社会的所有产业中,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最大,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资源的灌溉,因此在水资源方面必须做到合理利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农业种植结构及灌溉的现状,并且就这些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节水灌溉;种植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水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因此在农业方面,农業种植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变农业传统的灌溉技术,以节约用水为前提,调整农业种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