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何去何从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1987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民办学校(这里主要指基础教育中的民办学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由国家统包基础教育的做法.推进了办学体制的改革,满足了社会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学生选择学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重点学校招生规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等。然而,民办学校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其他文献
无论中国社会如何转型,中国文化如何变迁,作为根源性的智慧,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大本大源,中国传统精英文化和哲学永远不会过时。
“小气”,就是吝啬,“大方”则为慷慨。整个社会,尤如万物,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小气”与“大方”反映在各别人身上,自然是形形式式的。可以这样说,世上绝无纯粹小气的小人,也绝无纯粹大方的君子,他们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只是在某个方面表现小气的特征,而在某个方面表现大方的特征。时下是商品经济社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说钱。因此,这里的议论,自然是以钱展开的。
40几年前从市中心到提蓝桥去访友.回家时与友人的道别语往往是“到上海来白相!”
文化能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智力资源或“文化力”,这在今天已成为普遍的共识。但文化本身的发展又从哪里获得动力并保持持续发展.却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途径会有许多;博物馆本是文化的宝库,人类的智慧宫,打开它,或许能找到一条现实可行的思路。复旦大学文博学院院长庄锡昌教授长期从事世界文化史和全球博物馆的研究,已著有《世界文化史通论》、《世界的博物馆》、《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等书,对文化发展有独到的见解。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庄教授。
世纪之交,中国进入又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专家的注意。华中师大章开沅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为中国史学研究作出了两大贡献:一是把中国的辛亥革命研究引向世界,二是把国外的教会大学电研究引入中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最近,他又发起召开了以“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为主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海内外百余位学者聚集一堂,展开了热烈而又探入的讨论。会议期间,记者就会议主题采访了章先生。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各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重大政策选择。世界各国在此问题上有过各种各样的经验和教训,研究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近来,浦东新区正面临开发成本日趋上升,土地批租价格竞争力不断下降的困难局面,从根本上看。浦东新区开发所遇到的上述困难与“土地滚动”开发模式本身存在的内在矛盾有关。为此,浦东新区的开发模式应速从目前的“土地滚动”开发模式转向“税收滚动”的开发模式.这一转变对今后5年浦东新区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冷峻的目光审视社会文化.以犀利的笔锋剖析病态弊端.称为一代文豪,鲁迅是当之无愧的。然而.不必将人杰奉若偶像,似乎已是时代赋予人们的共识。而今做文章,整段整段抄录马恩列斯毛的语录已经不时兴了.抄摘鲁迅语录的风气却仍然长盛不衰。无论什么社会文化问题,与鲁迅作品一套近乎.俨然便权威起来了。
期刊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可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的首要问题是增加收入。但令人遗憾的是,农民收入增加缓慢愈益突出地提到了人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