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牙周炎中M1型巨噬细胞与破骨细胞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取2月龄C57BL/6J小鼠,丝线结扎建立右侧上颌牙周炎模型,左侧上颌作为自身对照.术后7 d收样,Micro-CT扫描分析牙槽骨吸收情况,苏木素-伊红(HE)、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CD80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及M1型巨噬细胞数量及位置情况,实时定量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Nos等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及破骨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Osca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蛋白酶K(Ctsk)、Trap等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对M1型巨噬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相关基因表达、M1型巨噬细胞与破骨细胞的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M1型巨噬细胞与破骨细胞定位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小鼠牙周炎模型,上颌牙周炎侧牙槽骨骨组织参数明显下降(P<0.05);牙周炎侧M1型巨噬细胞及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牙周炎侧Il-1β、Il-6、Tnf-α、iNos等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及Oscar、Mmp9、Ctsk、Trap等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较对照侧高(P<0.05);牙周炎中破骨细胞相关基因与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M1型巨噬细胞数量与破骨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TRAP染色和iNOS免疫荧光共染结果显示,破骨细胞位于的牙槽骨表面周围有较多M1型巨噬细胞分布.结论:牙周炎时,M1型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且呈显著正相关,牙槽骨周围的M1型巨噬细胞和牙槽骨表面的破骨细胞具有相邻的定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