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国时期文教建筑艺术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民国时期的文教建筑,开创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西方建筑形式相融合的先例,并使得该类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发展史中极具历史地位.本文首先对南京民国时期文教建筑规划建设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了详实的阐释;其次对南京民国时期文教建筑的代表作——金陵大学规划施工过程中蕴含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进而指出南京民国时期文教建筑呈现的艺术形态风格的根源和内因.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艺术展览中,有两种影响艺术展览的态势值得关注.一是以跨界为噱头的艺术展览形式的变化,其特征是展览效果的科技呈现、展览现场的沉浸体验、展览内容的跨界结合、展览场域的多元与虚拟.二是商业品牌展览在传统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空间的展出不断增多,此类展览常常以“跨界合作”“馆牌合作”的形式进入公共空间,并借“艺术”之名,以商业品牌历史发展、产品迭代为展陈内容,以“声光电”等流行的科技手段作为展陈形式.这两种形式提示出两个问题:一是展览形式成为商业行为的新手法,展览空间的无门槛、展览内容的虚拟化以及商业品牌
期刊
以传统的文化视角来看,美育所承载的使命即引导人寻找善和美.当代美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对艺术的欣赏,还包括文学等一系列其他学科的融入.当代美育实践的思想实质是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在当代的转化和淬炼,其实践的最终目的 是塑造具有涵养和道德水平的人.
近代福州的漆工艺发展,体现了在地的文化根源和艺术风格,它的生长与传统文化、民族习性和生活审美密切相关.本文从在地文化根植与民间工艺繁荣、“开眼看世界”与工匠家族精神、造物成器观念与文人雅趣滋养三个方面分析近代福州漆工艺的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