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疗法联合吴茱萸贴敷治疗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乡村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揿针疗法联合吴茱萸贴敷治疗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予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加用揿针穴位针刺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将揿针通过无菌镊子直接贴敷于穴位上(神阙穴、中脘穴、下脘穴、气海穴、关元穴及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穴、上巨虚穴、天枢穴),轻轻按摩5分钟,以有酸、胀、麻,但又无疼痛感为宜,每次留针约40分钟,每日1次.拔针后取吴茱萸5g研磨成粉,用醋调成糊状,清洁神阙穴后填塞,用胶布固定,留置12小时后取出.两组均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疗法联合吴茱萸贴敷治疗脑卒中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其他文献
血液透析的前提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但自身条件不理想的患者无法建立良好的动静脉内瘘血管,需要移植人造血管.“袢”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可供穿刺的部位是直线形的两倍,因此最为常用[1].“袢”形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操作有严格规定:在“袢”的两侧向心方向穿刺,每次穿刺应距上一次穿刺点至少5mm,阶梯式安排每次的穿刺点,穿刺点距吻合口至少4cm以上,动静脉穿刺点水平方向相距1~2cm.2015年版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指南明确穿刺部位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绳梯式穿刺,避免在吻合口附近及“袢”形转角处穿刺.但在实际操
期刊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 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注射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7.3%)高于对照组(72.7%),不良反应发生率(5.5%)低于对照组(7.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功能性胃肠病指具有胃肠道症候群,但缺乏器质性病变或能解释其临床表现依据的一组疾病.功能性胃肠病之间可重叠,也常与器质性胃肠病重叠,如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反流性食管炎.胃肠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症常复杂多变,多种病症或病机相兼,病位涉及多个脏腑经络,辨证用药尤须斟酌周全,此时用一方恐难胜任,需二方或三方合而攻之.胃肠病重叠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是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不唯脾胃,而兼肝胆.脾胃气机升降与全身气机升降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人身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1],脾胃土气居中以灌四脏.肝主疏泄,助脾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