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阵痛与女性意识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xia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虽较多,但却缺乏一部专门针对女性青春期的成长阵痛、女性意识、女性青春迷茫等加以深度挖掘与融合的影视作品。《黑处有什么》是一部集上述三者于一身的优秀影视艺术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能看到一个可以说既近在咫尺,又似曾相识的青春期少女的鲜活且立体的形象。这位有着一个法医父亲的少女曲靖,亲眼目睹了数起针对女性的凶杀案件,这些案件为她的青春成长,带来了不可谓不强烈的扰动,并在其青春期中烙下了沉痛的记忆,同时,亦成为其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永久的钤记。
  一、 青春故事与黑色暴力深度融合的成长阵痛
  (一)青春织体与黑色暴力的深度融合
  《黑处有什么》开篇即由一张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视力表揭开序幕,这张视力表实质上是将黑处有什么作为一个问题抛给了观众。这种开篇的深层含意恰恰是告诉观众,在绝大多数时候,黑处的东西是一种力所不及的视而不见,因为,它就在那里,你之所以看不到,那是你的视力有所不及而已。[1]《黑处有什么》的影片标题特别耐人寻味,一方面其以稚气未脱的粉笔字书写;另一方面在用色上,以黑白进行强烈对比,同时,更以血色撞黑的的色彩组合式设计,凸显了整部影片的主旨与内涵。虽然血色撞黑的影片标题已经带给了观众一种心理暗示,但是,影片大幕甫一揭开,即扑面而来的血淋淋的活鸡宰杀的场景,还是会令观众不忍卒睹。拼命挣扎着的被割断了喉咙的鸡,和鸡血滴入青花瓷碗中的场景固然较为血腥,但却也将那种与暴力美学异曲同工的禁断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
  (二)奸杀案件与青春期唯美对比
  《黑处有什么》一片以满布血腥式的开场白,和曲法医的死亡鉴定本领,在猪肉鲜活度鉴定方面的高级示范应用的铺垫下展开。人工湖发现的一具裸体女尸,以令人触目惊心的案情,而成为这一影视段落的视点。而这一视点与开篇的血腥剧情,同样都是基于曲法医女儿曲靖的视角与曲靖同学张雪的视角,这两位女性的视角以叠加式进行了并行化展现,用青春期的稚嫩之美,凸显了针对女性奸杀犯案凶手的丑恶与可怖。这具女尸显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影片中的曲靖则在大词典中检索着强奸一词,不仅如此,曲靖还进入法医父亲的暗室,仔细查看那具女尸的特写照片,这一系列的青春期稚嫩表现,与凶杀现实的高反差与强对比,更成为了这部影片的艺术价值所在。影片中为塑造青春期少女的美,更以时代为背景,大量有机地植入了时代歌曲,在这些歌曲的衬托下,青春期少女的美的观感亦迅速丰满起来。[2]
  (三)青春期的多维阵痛与女性意识的萌芽
  《黑处有什么》这部影片中的曲靖,和许许多多成长过程中的女孩同样,都有着成长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十足的好奇与懵懂,其好奇不仅表现在,以天真无邪的视角问警察父亲打没打过人,枪放在何处;而且还在于她在情窦初开的状况之下,在青春期的骚动之下,对于性知识等方面的猎奇式探索上。这部影片不仅表现了曲靖对于青春成长的主动性探索,而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还为其青春成长进行了被动方式的探索,诸如曲靖在敬老院中的尴尬遭遇等。曲靖的这些主动式与被动式的探索融合在一起,才真正地建构起了一个完整的女性青春成长过程中的更加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更加鮮活的人生。同时,曲靖也在成长过程中在经历了这些成长阵痛后,迅速地变得成熟起来,事实上,其对于自身与外界事件等的主动性探索已经成为其女性意识萌芽的一种开端。
  二、 青春故事与女性成长深度融合的女性意识
  (一)女性意识下的青春迷茫
  每个女性在其青春期都会遭遇到另一种阵痛,那就是青春期的迷茫,《黑处有什么》一片也不例外。在这部影片将黑处的东西一一揭示出来的同时,亦将青春期迷茫,这种女性的敏感的潜意识也一并呈现了出来。从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在那个年代的青春少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仍未完全摆脱旧社会的传统歧视,少女曲靖的妈妈动辄打骂,少女曲靖的爸爸甚至将其与一只小狗类比,这样的打骂行为与类比虽然不乏亲昵的行为意识。但无论如何,这样的打骂行为与类比意识显然为少女曲靖的少女意识的自发、自觉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几乎是难以抗拒的压力。与曲靖的骨子里的特立独行有所不同的是,影片中的张雪,表面上更加地特立独行,这两个少女的青春期的高反差与高对比式处理,更将女性潜意识下的那种青春期的迷茫以家常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二)女性意识下的青春疼痛
  少女在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表现,相比男性而言都更为复杂。因此,女性视角的青春期的疼痛刺激与疼痛体验也更为微妙且更加微腻。《黑处有什么》这部影片中所建构的女性成长过程中的青春期阵痛,不仅包括了表象上的,而且亦包含了思想上、意识上、心理上等诸多方面。少女曲靖在影片的后半部分,随着年龄的长大,心智的成熟,以及女性意识的逐渐完形,意然有过一次去看录像的经历。针对这次看录像经历的描写,给了曲靖一种青春期的疼痛的释然解脱。而屡次发生的女性被奸杀的事件,则无疑成为了曲靖这个青春期少女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强烈的冲击,尤其是曲靖的同桌张雪的离奇失踪与疑似被奸杀,更是给曲靖带来了强烈的青春期的扰动。而与曲靖同桌张雪事件一道来袭的,还包含着由家庭蔓延至社会的一重重的压力,当然,这些压力在为曲靖带来青春期疼楚的同时,也成为了其青春成长与女性意识觉醒的一种动力。
  (三)女性意识下的青春沉醒
  《黑处有什么》一片,不仅聚焦于其他影视艺术作品难以触及与难以启齿的黑处,而且,更以隐性线索对于女性意识进行了有意识的关注。例如,影片中反复地以艺术化视角呈现了曲靖在废弃工厂厂房顶上那个“露天大舞台”上的演歌,以及她与那个不知名的男孩子的那个年代里的那段纯洁的爱情。事实上,曲靖的有意识的演歌已经成为其青春期一步步成长的证明,而曲靖的青春也恰似这些歌曲中的内容一样,成为一曲曲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青春礼赞。但从另外的视角观察,我们就会看到,这种演歌的方式,恰恰是对于曲靖这样一位单纯稚萌的少女的过于残酷的成长的一种艺术化消解,这样的一张一弛与一正一反的节奏,反而为整部影片带来了难得的韵律感,在这种消解残酷的韵律感中,观众看到了一个面对残酷仍然不失阳光的女性,更难能可贵的是,如愿看到了一个女性意识正在觉醒的少女曲靖。   三、 中国当代女性题材电影
  (一)怀旧式演绎与女性意识自梳
  中国当代女性题材电影较多,而纵观这些女性题材电影,我们看到,其普遍更倾向于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更倾向于对于这些女性的生存状态的细节描摹。显然,与这些女性题材电影有着较大的不同的是,《黑处有什么》这部影片针对的是相对而言,更加稚嫩的女性,并且将关注的目光注视在这些稚嫩女性的青春期上,围绕着青春期这一阶段,进行了由时代故事所演绎的怀旧式书写。同时,这部影片更加关注于青春期女性的被动压力下的因应成长,以及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下的快速成长。这部影片虽然有其鲜明的时代指向性,但是,对于现代女性而言,本片亦有着较为强烈的女性意识规训性与参照性,不仅如此,这部影片亦有着对于现代女性的现实消解意义与现实积极意义。事实上,女性意识的觉醒重在女性良好的自我梳解与自我释放,从这种意义而言,影片中的青春期事件的频密交织显然是一种对于女性意识的异动式消解。[3]
  (二)女性意识的自觉觉他式觉醒
  女性题材影片为女性意识的时代复甦与觉醒提供了最佳的中介作用,不仅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在任何时代,女性都不应该被视为第二“性”或者是特殊“性”,更不应针对女性施以任何形式的以性别为特质的限制。事实上,《黑处有什么》这部影片中的女性意识仍然仅仅只是一种懵懂的女性意识。究其本质,女性意识不仅是一种主动式的自我觉醒,而且更应是一种自觉觉他式的群体有意识觉醒,显然,这部影片中未能针对女性群体意识觉醒加以升华。而女性意识与女权主义的成败也恰恰在于女性群体本身,从《女权辩护》中,我们看到其思想义旨的不朽之处,即在于其为女性建构起了一个正确的女性意识的自觉觉他式教育。而这种女性意识的自觉觉他式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恰恰与《黑处有什么》中的曲靖的充满阳光的自主女性意识觉醒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三)由女性意识到女性主义的升华
  许多女性即便是置身于现代社会,仍然不知道所谓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主义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实无论是女性意识还是升华了的女权主义,需要的仅仅只是一种社会理性与社会情感的真正意义上的没有束缚、没有限制、没有差别、没有壁垒的公平,而不是一视同仁意义上的简单式平等或机械式对等。恰如影片《黑处有什么》中的曲靖一样,拥有智慧思索与独立思想,并开始有意识地自觉觉他才是真正的女性意识觉醒,而力求在女性意识觉醒基础之上实现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一体化尊重与认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曾几何时,艾玛·沃岑在拒绝了王子求婚后的那句名言,“女孩子不是只有嫁给王子才能当公主”,也与这部影片中的曲靖的独立思索与独立探索一样,一并成为青春期女性成长的可法良规。[4]而实际上的女性主义并非传统认知意义上的女性崛起,以及女性的绝对强势主导,女性主义的根本诉求恰恰在于突破性别的对立格局。
  结语
  《黑处有什么》是一部以描绘青春成长过程与成长色彩渲染为主的影片,这部影片中的黑处既指在現实中讳莫如深,而在影片中被以影视艺术技法,一点点扒开的女性青春成长过程中的那些难言之隐;又指女性青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诸如像影片中所表现的那样被毫无人性地奸杀,同时,更指女性成长过程中,所遭遇到的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隐性压力。这些三重黑处显然并未使得影片中曲靖的心灵被黑暗所占据,相反,她由这些阵疼中一点点成长起来,完成了青春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
其他文献
在当今电影的研究之中,除了电影本体论的相关研究之外,许多的电影研究乃是在文化研究的范畴下选取特定电影作为案例,以研究与分析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文化面貌的文本分析研究。而这些被选取的文本,多是来自于公开放映的商业电影或小众的纪录片及艺术电影,鲜少有以家庭电影(Home Movie)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者。这一方面除了是家庭电影的文本取得困难外,但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不甚了解家庭电影的档案属性与文本价值所
2019年6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45期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举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影视传媒系教授周学麟主讲,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主持,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蓓,访问学者曾静蓉、申朝晖、李冀等,博士生李雨谏、李典峰、李卉等,硕士生陈聪聪、朱信怡等参加。此次沙龙研讨主题为“春风从这里吹起——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青年爱情题材电影初探”。  陈旭光教授首先认为这是一個很
[摘要] 《色戒》上映在国内掀起阵阵探讨热潮。从视觉冲击背后电影本身的叙述结构看,《色戒》存在一个双层的结构叙事,表层的叙事围绕易先生的一场暗杀活动展开,而深层的叙事则呈现出大时代下人性中的“理智与情感”、“人民伦理与自由伦理”的冲突。  [关键词] 《色戒》 符号矩阵 叙述结构 二元对立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0.022    成功的电影和它独特
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正逐步从过度重视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掌握到更加重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中各种旨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课程得到了广泛开展,跨文化交际课程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门。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授跨文化交际课程时,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比较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经验。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条件限制,
[摘要] 作为叙事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发展的最后阶段,故事结局承担完成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的特别任务。优秀文艺作品的结局既非仅为故事情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非简单呼应作品的开头,而是要创造出新形象和新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作品主题,并引导读者观察到更新、更远和更多的东西。  [关键词] 《晚秋》 开放式结局 马克思主义 文艺批评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指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美
《彩虹艳尽半边天》这部电影详细描述了七位黑人女性的生活情况,表明了黑人女性已经明白摆脱压迫和束缚是多么的重要,但是黑人女性彼此之间嫌弃和疏远,导致黑人女性始终无法获得属于她们的话语权,进而无法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导演在整部影片中,不只是探讨黑人女性话语权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表述了团结的重要性。导演泰勒·派瑞认为:黑人女性之所以被社会抛弃是因为黑人女性之间彼此孤立和嫌弃。基于此,本文对电影中的三位
【作者简介】巴朝霞,女,山东东营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硕士生,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祝福》剧照一、“礼教吃人”的偏颇  《祝福》的深刻性在既有的研究看来是“封建”和“迷信”将农妇祥林嫂逼上了死路。那么“封建”和“迷信”便成为众多研究者批判的靶心。  《祝福》讲述了一个两次守寡的山里农妇投奔到鲁镇,而后被封建礼教置之死地的故事。  其实,《祝福》作为《彷徨》的首篇,恰是鲁
2018春节档期的国产电影以56.94亿元的票房成为历史之最,观影人次达到1.43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68.25%和60.13%。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造就了单片票房56亿元的票房奇迹(《战狼2》),还有上映第一天就不断被刷新的单日票房记录,上映一周屡破单周票房记录的电影的陆续出现,国产电影的每一次“集体狂欢”都能引起国内外影视界的震撼。在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电影的质量也不断提升
无论是真人电影还是动画片,在好莱坞“鬼才”导演韦斯·安德森的所有作品中,新作《犬之岛》可以说是其集大成之作。影片采用了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一样的定格动画形式,并且延续了他一贯的个人影像风格和温暖幽默的故事内核。主人公阿塔里克服千难万险只是为了找回自己被流放的护卫犬,这在成年人看来似乎有些荒诞,但是他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趟充满危险的旅途,最终他在其他宠物狗的帮助下找到了护卫犬,达成了自己的心愿,并
【摘要】作为“荒诞派戏剧”理论的阐释者和命名者,马丁·艾思林在《荒诞派戏剧》中指出,荒诞派戏剧的“背叛”在于对语言和逻辑的废黜,其“回归”是诗意形象的返魅。荒诞派戏剧家试图废黜逻辑语言,借助诗意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分崩离析的世界的感觉,使观众了解人在宇宙中危险和神秘的地位,从而能够带着尊严面对真实的人的生存状况。  【关键词】马丁·艾思林 荒诞派戏剧 语言 逻辑 诗意形象    二次大战后的西方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