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难为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hn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九日,王羲之来到父母坟墓前,发表了一番誓言,主要意思是自己不再“贪冒苟进”,即与官场要彻底“拜拜”了。其实,这是因为他的官已做不下去了,这番誓言就是他称病回到老家后所为。
  王羲之年轻时就练就了一手好字,当时,他的书法已被人们称为是“古今之冠”,评论者称其笔势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因而只要听说是他写的字,即使是再高的价格人们也会争着抢着把它买下来。
  由此,人们或许就想到了“袒腹东床”的故事。当年太尉郗鉴看好王家的年轻人,一天,太尉派人去王家选女婿。可有一个年轻人,你选你的女婿,他依然坐在东边的一张床上,露着肚子吃饭。当太尉听了所派之人回来报告后,对那些“咸自矜持”的年轻人全然不感兴趣,偏偏就认定女婿就是这个该干嘛仍干嘛的人。一打听,这个年轻人就是王羲之。
  这是一个有关率性而为的绮丽故事。然而,王羲之后来的称病回家却不难从中找到某些渊源。
  与王羲之同时代有一个叫王述的人,王述曾在会稽任一把手。那一年,王述的母亲去世了,因为要回家为母亲治丧守孝,王羲之接替了他。
  在为母亲守孝期间,王述总在等待一个人,只要一听到有号角吹出的“呜呜”声,就高兴不已,对家人说:“那人要光临了。”并吩咐下去,赶紧打扫庭院,接待贵宾。王述等候的,就是王羲之。然而,年复一年,就是不见王羲之的身影。
  你说,我是那样看重你,日思夜想着你会来到我家。可一次次兴奋之后却是无边的失落,我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在心情一次次由凉转热,又由热转凉的煎熬中,王述自然就恨上了王羲之。
  王述年少丧父,承袭父爵蓝田侯。以孝侍奉母亲,安贫守约,年轻时就出了名,其名声并不在王羲之之下。但王羲之就是看不起他,在接替王述后,王羲之只是到王述家吊唁了一次。此后,任凭王述一次又一次在家中打扫庭院,他再也没有踏进王述家一步。
  但王述仕途比王羲之要顺。不久,他就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人说“不怕官,就怕管”,这一下,王述就将王羲之管了个正着。你不到我家里来,我当然也不会到你家里去。即将远行赴任之际,巡行州界,王述就是绕了道儿,没有出现在王羲之的家门前;出发时,他也没有向王羲之告别。
  官儿一般大时,相互间有了矛盾只不过是双方觉得心中憋闷而已。上级对下级有了意见,弄得不好就会让下级吃不了兜着走。王羲之不是傻子,当然看出了其中的苗头,他想,惹不起,难道躲不起?于是他派人到朝廷去游说,希望将会稽分离出来,成立越州郡,这样自己也就不会受王述的节制了。可是,派去的人不得力,话说得词不达意,竟然被时人当作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
  对于王羲之所做的这一切,王述也并不声张,他只是一次又一次到会稽“视察”工作。从此,会稽的官员总忙于应付,成天查漏补缺,简直就到了身心疲惫的地步。王羲之深以为耻,这官还能做下去吗?于是告病,这可从来都是官场中得体的台阶。
  率性,该是有分寸与环境的。年少时,你的率性,给人的也许是一种真实可爱,显示出了“袒露着的肚子”中的一份真才实学。当你踏入社会后,你率性也无不可,但至少不能被人看作是锋芒毕露、轻慢狂傲。否则,你此生将难有作为。
其他文献
大一女生穿运动鞋走路小心翼翼,像猫步向下落;  研一女生穿高跟鞋走路大刀阔斧,像菜刀向下剁。  大一女生花季少女、花容月貌;  研一女生花枝招展、花里胡哨。  大一女生经常会想家;   研一女生也会想家,但想得更多的是有个自己的家。  大一女生经常会对着镜子抱怨:又冒出一个痘痘;   研一女生经常会对着镜子烦恼:又多了一条眼角纹。   大一女生和男朋友走路手牵着手,像两个小朋友;   研一女生和男
兰  兰是我的童年。它与我的名字有关。  乳名是奶奶取的,最后一个字是“兰”,奶奶的初衷也许并非此“兰”。这只是我自己的定义。长辈们为了表示亲昵,或只不过是为了方便简单,都只叫我最后一个字:“兰。”  爷爷喜欢侍弄花草,但种的多是菊花,偶尔会夹带几盆并不名贵的兰。可能正是名字的原因。我总觉得自己和这叶茂花稀的植物冥冥之中有着某种关联。  爷爷是个农民,却酷爱花草和书籍。夜深人静,窗台上的花放着暗香
我在新加坡生活的时候,喜欢品尝当地的民族风味食品,其中有一道美食最令我难忘,那就是我爱吃的红辣螃蟹。在新加坡的餐桌上,你会发现很多可口的菜肴中都有螃蟹的踪影。螃蟹是一种奇特的生物,它的整个生命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一直在改变中。螃蟹没有与生俱来的唯一盔甲,当小螃蟹稍稍长大一些后,就会从坚硬的壳中爬出来,在肉体外面重新长一个新壳。  对一只螃蟹来说,在它的一生中,只有勇敢地连续几次脱壳而出,才能够生存下去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在节目《看见》中,专访了世界知名导演卡梅隆。在这次专访中,卡梅隆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在拍摄电影《泰坦尼克号》时的两个细节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1997年《泰坦尼克号》上映时,有一位对天文学颇有研究的观众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杰克躺在甲板上看星空,这个镜头有误。因为这位热心观众仔细研究过,1912年4月的那天晚上,星空并不是电影中所呈现的样子。卡梅隆收到
圣菲利浦是16世纪深受大家爱戴的罗马神父。不管他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追随他。  一天,一位少女轻轻地走到圣菲利浦跟前,倾诉自己的烦恼。这个姑娘其实心地并不坏,长得也很可爱,可是她经常说三道四,讲一些无聊的闲话。她的缺点,伤害了许多人,甚至包括最好的朋友。“神父,请您告诉我,应该怎么办呢?”她十分痛苦地问道。  圣菲利浦耐心地听完,然后温和地说道:“你不应该总是议论别人的缺点。此时此刻,我非常明白你
某天,在美国国会山附近的第二大道的角落里,忽然多出一位流浪汉。他穿着笨重的棉袄,顶着一头银发,身边放着一个4英尺高、16英尺长的行李,一眼看上去,和其他的流浪汉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个流浪汉有一张迷人的笑脸,他会和每一个路过的人微笑打招呼,大声说:“先生,早上好!”、“你好,女士,孩子们都好吗?”还会热情地递上一张名片。名片样式很简单,上面写着他的职业和姓名,以及博客的网址。
一  炎夏朋友到我家,竟发现阳台上花草葱茏,忍不住夸赞:没想到懒人的花也会养这么好。得意窃笑之余,心里自然知道怎么回事:盛夏的空调机每日的出水就能接满两个大油壶,顺手拎过来浇花还能不生机盎然啊?又避免了路人被水滴湿。所以,我家花草夏季尤盛。朋友一定以为是我肩挑手提辛勤浇灌呢。当然,为了享受着难得的赞誉,我可不想泄密。    二  曾经教过一个孩子,虽然顽皮但能接受教导的那种。他在上课迟到上一度屡教
摘 要:能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交流,是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笔者的课堂上已实践了一段时间。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思考与收获。  关键词: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课改  一、晾晒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教学成果  1.学生变活跃了,语文课活了  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都得到极大增强,参与面扩大,部分胆小的学生由敢于
通过还原人类化石,现在的人们能够栩栩如生地看到自己老祖宗的体态相貌,并感叹进化带给人类的巨大变化。那么1000年、1万年甚至10万年以后,人类可能进化成什么样呢?这恐怕是每个有好奇心的人都希望了解的科学课题。在各种千奇百怪的理论中,一位英国的科学家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新设想。  伦敦经济学院达尔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奥利佛·加里博士不久前应布拉沃电视台邀请,对人类未来的进化进行了大胆预言,并拍摄了纪录片
高考前一晚,我对着穿衣镜,笑着鼓励自己:“你一定可以考好。”考试发挥正常,甚至有些超常,比以往任何考试都要顺手。等待成绩的那段时间,我不断地梦见高考分数。491分,让我闯进了大学的校门。  关于高考、关于大学的奋斗,终于告一段落。稀饭说对了,我是笑到最后的那个,虽然步履凌乱。高考后的暑假,是玩疯了的一个假期。  临近开学了,我开始准备人生的第一次远行。临行前一夜,爸妈帮我准备好蛋黄派和纯净水,还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