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理念,树立起教师是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逐步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关键词:自学 质疑 辩论 总结 拓展
通过自己近些年的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实践,我认为“自学——质疑——辩论——总结——拓展”五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能够从语文学科的本身出发构建有效课堂,比较符合当前大多数地区语文课堂教学。
一、自学。
小学语文自学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开始,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尝试。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学会阅读。能够通过阅读领会和把握教材的结构、层次、中心、要点。能够理解和辨析重点字、词、句的确切含义,能够把握和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能够学会浏览、速读和精读、细读的本领。当然自学又不仅仅是阅读能力,还包括学生能够主动搜集和选择阅读材料,写阅读笔记的能力,还包括思考、推理、联想、想象、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预习则是一种新课学习前的准备。正如美国学者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学习的认识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或观察)能用来同化新知识。皮亚杰认为,当一个人对新学习有准备时,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和兴趣,已发展到把新的学习成为他前进的下一步骤。这样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根据这两种理论和我们的实践经验,这种预习和准备包括:把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进行回忆和接触,发现和强化。对必备的旧知识缺陷进行补救,以架起“认知桥梁”。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理解,对实验操作进行实践准备,以便从中提供信息和问题,实现“常识反馈”。因此,通过培养学生这种阅读和预习的自学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质疑
质疑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质疑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问题的提出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精心设计,抓住带有关键性的问题,突破一点,带动全局。问题带有很强的逻辑性、系列型,步步深入,循序渐进。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有思维的深广度,使学生感到课文如同矿藏、需要不断开掘。问题难易适中,不致使学生感到淡而无味或畏难而退。另一种则由学生提出,应该特别予以鼓励和提倡,并有意识地指导培养。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三、辩论
辩论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或教师的精心设计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辨析。辩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辩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在辩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并及时对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比较思维和评价思维。在辩论中,学生发展了即席反馈能力,敏捷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辩论还能使学生认识状况充分暴露,教师获得即时信息反馈,就能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总结
总结就是语文老师将学生在课堂辩论的问题进行归纳系统总结,结合课文实际升华情感。皮亚杰认为,人们在学习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将原有认知结构变为新的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科基础结构是前人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成果,是认知发展规律的结晶。遵循基本结构,有利于理解、记忆、沟通、达到举一反三,实现迁移。心理学家都把结构看成为学习认识的最重要结果。它是发展性教学方法的一个基本因素。语文老师可进行三种归纳:一种是课堂讨论结束时的即席归纳,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一种是在一课或一单元结束时将知识归纳成为一个体系和结构,应由学生自己完成,并采用他们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达。再一种是通过在学习基础上解决一个典型问题。通过总结,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学会逐步升华自己的情感,提高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
拓展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通过发现探索拓展探究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性训练更是体现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实践中很多老师往往忽视这一点,没有结合教学目标制定有效地拓展探究计划,或者是简单处理。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我所提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各种模式中的一个主要模式,或者说是主导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改实践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模式,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的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浅析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刘芳倩 《小学教育教学研究》2008年第二期
《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余勇《合肥教育》2010年第四期
关键词:自学 质疑 辩论 总结 拓展
通过自己近些年的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实践,我认为“自学——质疑——辩论——总结——拓展”五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能够从语文学科的本身出发构建有效课堂,比较符合当前大多数地区语文课堂教学。
一、自学。
小学语文自学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开始,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尝试。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学会阅读。能够通过阅读领会和把握教材的结构、层次、中心、要点。能够理解和辨析重点字、词、句的确切含义,能够把握和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能够学会浏览、速读和精读、细读的本领。当然自学又不仅仅是阅读能力,还包括学生能够主动搜集和选择阅读材料,写阅读笔记的能力,还包括思考、推理、联想、想象、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预习则是一种新课学习前的准备。正如美国学者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学习的认识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或观察)能用来同化新知识。皮亚杰认为,当一个人对新学习有准备时,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和兴趣,已发展到把新的学习成为他前进的下一步骤。这样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根据这两种理论和我们的实践经验,这种预习和准备包括:把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进行回忆和接触,发现和强化。对必备的旧知识缺陷进行补救,以架起“认知桥梁”。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理解,对实验操作进行实践准备,以便从中提供信息和问题,实现“常识反馈”。因此,通过培养学生这种阅读和预习的自学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质疑
质疑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质疑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问题的提出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精心设计,抓住带有关键性的问题,突破一点,带动全局。问题带有很强的逻辑性、系列型,步步深入,循序渐进。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有思维的深广度,使学生感到课文如同矿藏、需要不断开掘。问题难易适中,不致使学生感到淡而无味或畏难而退。另一种则由学生提出,应该特别予以鼓励和提倡,并有意识地指导培养。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三、辩论
辩论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或教师的精心设计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辨析。辩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辩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在辩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并及时对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比较思维和评价思维。在辩论中,学生发展了即席反馈能力,敏捷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辩论还能使学生认识状况充分暴露,教师获得即时信息反馈,就能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总结
总结就是语文老师将学生在课堂辩论的问题进行归纳系统总结,结合课文实际升华情感。皮亚杰认为,人们在学习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将原有认知结构变为新的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科基础结构是前人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成果,是认知发展规律的结晶。遵循基本结构,有利于理解、记忆、沟通、达到举一反三,实现迁移。心理学家都把结构看成为学习认识的最重要结果。它是发展性教学方法的一个基本因素。语文老师可进行三种归纳:一种是课堂讨论结束时的即席归纳,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一种是在一课或一单元结束时将知识归纳成为一个体系和结构,应由学生自己完成,并采用他们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达。再一种是通过在学习基础上解决一个典型问题。通过总结,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学会逐步升华自己的情感,提高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
拓展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通过发现探索拓展探究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性训练更是体现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实践中很多老师往往忽视这一点,没有结合教学目标制定有效地拓展探究计划,或者是简单处理。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我所提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各种模式中的一个主要模式,或者说是主导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改实践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模式,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的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浅析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刘芳倩 《小学教育教学研究》2008年第二期
《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余勇《合肥教育》2010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