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翻译学习者机器翻译技术的运用策略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器翻译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翻译质量突飞猛进,这对翻译学习者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为了让机器翻译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翻译教学和翻译学习,本文分别就教师的机器翻译技术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的机器翻译技术自主学习策略展开讨论.作为教师,应当首先为学习者选出优秀的机器翻译软件,然后借助该软件区分出翻译水平低于机器者和翻译水平高于机器者两个学习者群体,并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前者向机器学习,指导后者进行译后编辑训练,同时应采取措施竭力避免学习者滥用机器翻译.作为学习者,应摆脱对机器的依赖,将机器翻译作为提高翻译能力的手段,同时也可以合理利用机器翻译来提升包括阅读、写作、词汇在内的英语基础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教育经费规模不断扩大,为更好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在充分调研讨论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等高校“四大职能”的高校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同时提出了提高高校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的保障措施.
混合式教学不是简单的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否则与课程思政的内涵背道而驰.在构建育人大格局中,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并形成互促关系成为外语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在本质、理念、结构、方法和思维上相互促进,并通过一个“中心”和三个“共同体”的路径实现两者之间的关系.
全面提升课程教材铸魂育人功能是当前教育背景下的主旋律.中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渗透革命文化是合理阐释并恰当传承语文课程育人品质、文化自觉、价值担当的应有之义.教师重构教学形态,统整教学任务,唤醒内驱力,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焕发新的育人价值.
在新一轮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必将带来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转变.本研究对“设计型学习”这种新学习方式应用于通用技术教学的可行性做出探索,并形成教学案例,以期为高中通用技术提供一种可参考的全新教学模式.
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在构建全新的美学体系的过程中,对音乐表演艺术及形式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强调了现代音乐表演是“创造性”与“再现性”的艺术,它参与音乐艺术的意义生成,能够丰富和填补音乐的内涵,赋予作品全新的生命.因此表演者必须拥有较高的现代视界和历史视界,通过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意义,将现代人的艺术感受、审美体验融入音乐表演过程中,使音乐作品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光彩.然而要想充分地探究音乐美学研究对现代音乐表演艺术所带来的启示,我们需要明确音乐美学研究与音乐表演艺术发展的关系,阐释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
英语课程培养目标的转向发展与多模态教学法的普及,对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育者需要积极转化固化思维,时刻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传统教育理念俨然已无法满足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现状,多模态教学逐渐成为主要教学模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也能够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此,应进一步分析多模态教学的作用以及应用原则,并深入研究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者提供几点可行参考.
针对学生缺少积极参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主动性以及对教师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我中心化”现象日趋严重的问题,构建了以学生为本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将课堂教学分为递进式的三个阶段,以培养学生具备“会分析”“会应用”“能解决”的课程能力目标为导向,通过“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还选择权于学生,还自主权于学生”的“四还”实践路径进行模式构建.这种模式的实施达到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的目的,可以有效地解决过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助于中学生学会利用自身积极心理因素激发和培养自身潜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进步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从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积极心理学理念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并结合目前的实际问题提出融合路径.
多义词因词义数目较多且相对复杂导致多义词的习得成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以“烂”字为例,重点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型、隐喻和心理扫描三种认知机制来解释多义词的形成原因及各义项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烂”字多义语义网络,加深学习者对多义词的认识,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传入中国已近40年,至今已经被音乐早教、学前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所采用.但是,这种外来的音乐教学体系却无法与我国的音乐教育很好融合,因而没有形成本土化的音乐教育理论.吉林省学前教育阶段(主要是幼儿园小班和中班)不重视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大班仅有的音乐教育活动被拼音、识字、数学等幼小衔接课程取而代之.因而,探索奥尔夫律动与传统学前教育活动的融合显得格外重要.笔者对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内涵及其引入中国后的传播阶段追根溯源并进行理论研究,并探究奥尔夫律动的内涵,引出其与传统的学前音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