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基于《会计之友》与其他会计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2008年的刊文数据,分析了《会计之友》的刊文特征及其刊文格局的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之友》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刊文上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会计之友;会计类核心期刊;刊文特征
一、引言
《会计之友》创办于1983年,已有28年的办刊历史,以研究探讨会计学理论,介绍财会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开展学术交流,报道国内外会计学术的新动向、新成果和新的信息处理方法,反映财会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宗旨①。目前是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的会刊,多次经评审被列为全国会计类中文核心期刊,以其独特的办刊风格而在国内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中产生广泛影响。本项研究以2008版北大13本会计类中文核心期刊②为刊文来源,通过《会计之友》以及其他会计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至2008年期间的刊文信息,分析并揭示《会计之友》刊文的一些重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之友》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刊文统计来源及筛选
本项研究刊文统计来源于《会计之友》2001~2008年期间刊载的所有文章,共刊文8 471篇,其中论文类7 915篇,非论文类556篇③。作为研究对比,同时统计了其他12本会计类中文核心期刊这一期间的刊文,共刊文40 309篇,其中论文类32 945篇,非论文类7 364篇。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
统计样刊全部来源于上海图书馆中文馆藏期刊,数据均为根据专业判断进行统计而成。
(三)统计分析的分类标准
本项研究根据论文类的刊文信息,从以下七个视角进行分类统计并展开分析:
1.按刊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分为规范研究、经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研究综述以及其他六类。其中将属于实证研究的刊文分为“经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进行统计,但对于其他实证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等)归于“其他”。
2.按刊文所属的研究方向,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内控与治理结构、信息化、教育、职业道德、史学以及其他十二类。考虑到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相关研究本身的特殊性以及近年来的关注度,将其合并作为“内控与治理结构”单独列出;考虑到会计教育改革、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会计史学研究的特殊性,将“教育”、“职业道德”、“史学”单独列出。
3.按刊文所属的研究领域,分为一般问题、行业问题、政府部门问题、非营利组织问题以及其他五类。一般问题是指通常的会计问题,而不是属于哪一个企业类别或者非营利组织等的会计问题;行业问题是指某一企业类别的会计问题,如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等企业类别的会计问题。
4.按刊文的研究侧重,分为理论研究、实务研究、政策解析以及其他四类。
5.按刊文的作者任职单位④,分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五类。为了统计上的方便,高校中包含了为数不多的中专及中学;学术研究型的事业单位(如财政部科研所)与企业研究机构(如证券公司的研发部门)并入“科研机构”类别中;行政事业单位是指政府部门以及除高校、科研机构以外的事业单位。
6.按刊文作者的署名,分为单一署名、两人署名、三人署名以及其他四类。其他类别中包括四人及以上署名与署名为课题组或单位的。
7.按期刊的特征,将其他12本会计类中文核心期刊划分为一般专业期刊与学术研究期刊两类,以进行《会计之友》与这12本期刊的分类比较。根据各期刊的办刊简介以及2008年的如表1所示的有关信息⑤,本项研究将《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以及《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界定为会计学术研究期刊,而将其他8本期刊界定为会计一般专业期刊。
三、统计分析
(一) 刊文的分布情况
1.研究方法
《会计之友》刊文在采用的研究方法上,规范研究占了绝大部分,刊文比例达到了98.2%;经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以及研究综述的刊文比例非常之小,分别为0.8%、0.4%、0.3%与0.3%,合计仅为1.8%。
比较一般专业期刊,《会计之友》规范研究的刊文显著高于一般专业期刊92.9%的比例;但经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研究综述以及其他研究的刊文均低于一般专业期刊1.8%、3.2%、0.4%、0.9%与0.8%的比例。
比较学术研究期刊,《会计之友》规范研究的刊文远高于学术研究期刊75.8%的比例;但经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研究综述以及其他研究的刊文均明显低于学术研究期刊11.8%、1.9%、2.6%、4.5%与3.4%的比例。
《会计之友》刊文在采用研究方法上的分布及其与其他期刊的比较如表2所示。
2.研究方向
《会计之友》刊文在研究方向上,财务管理、其他以及财务会计研究方向分列前3位,刊文比例分别为22%、20.4%与16.9%,合计达到了59.3%;审计、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会计教育、成本管理、税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化、会计职业道德以及会计史学研究方向的刊文比例依次为7.9%、6.3%、6.0%、5.6%、5.5%、4.7%、3.7%、0.7%与0.3%。
比较一般专业期刊,《会计之友》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会计教育、会计史学以及其他研究方向的刊文高于一般专业期刊2.6%、3.3%、17.6%、2.6%、1.8%、0.2%与17.1%的比例;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研究方向的刊文低于一般专业期刊28.4%、5.6%、13.6%、6.4%与0.8%的比例。
比较学术研究期刊,《会计之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以及会计教育研究方向的刊文高于学术研究期刊10.3%、2.3%、0.4%、1.2%、10.7%、2.2%与1.6%的比例;但审计、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史学以及其他研究方向的刊文低于学术研究期刊32.2%、10.2%、0.8%、0.6%与27.5%的比例。
《会计之友》刊文在研究方向上的分布及其与其他期刊的比较如表3所示。
3.研究领域
《会计之友》刊文在研究领域上,较多地集中在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会计问题,刊文比例达到了81.7%;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行业会计问题、政府部门会计问题以及其它会计问题的刊文比例较小,依次仅为7.4%、7%、2.5%与1.4%。
比较一般专业期刊,《会计之友》一般会计问题以及其他会计问题的刊文高于一般专业期刊79.1%与0.4%的比例;但行业会计问题、政府部门会计问题以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的刊文低于一般专业期刊9.8%、2.6%与8.1%的比例。
比较学术研究期刊,《会计之友》行业会计问题以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的刊文高于学术研究期刊6.6%与0.9%的比例;但一般会计问题、政府部门会计问题以及其他会计问题的刊文则低于学术研究期刊82%、8.7%与1.8%的比例。
《会计之友》刊文在研究领域上的分布及其与其他期刊的比较如表4所示。
4.研究侧重
《会计之友》刊文在研究侧重上,实务研究多于理论研究,两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4.6%与41.4%;政策解析以及其他研究的刊文比例为2.7%与1.3%。
2.《会计之友》应调整一些不合理的刊文格局。从2001~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会计之友》的刊文在研究方法上规范研究的比例太高,而经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实证研究的比例太低,并且这一格局并未显示发生变化的迹象。从目前会计期刊的实际刊文看,一般的规范研究容易出现同一问题的简单重复、内容空洞、缺乏应有见解的情况,而以会计实例或会计实务为基础的案例研究、调查研究更能提出新的见解、给予启示,富有现实意义。为此,《会计之友》目前刊文研究方法上的格局必须打破,应提升实证研究,特别是案例研究与调查研究的刊文比例。《会计之友》的刊文在研究领域上一般会计问题的比例过高、行业会计问题、政府部门会计问题以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的比例过低。无论是会计规范还是内部控制等其他相关规范,通常是根据一般情况予以制定的,但在实际的实施中往往因行业的不同、应单位的性质不同而产生较多的现实问题,由此可以推论一般会计问题、行业会计问题、政府部门会计问题以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的刊文均应占有一定比例。尽管《会计之友》的刊文在研究领域上出现了一般会计问题的比例在下降、行业会计问题、政府部门会计问题以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的比例在上升的趋势,但这一变化趋势仍显得比较缓慢,特别是行业会计问题的刊文比例应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会计之友》在刊文上应打破定式思维,以形成鲜明的特色与风格。一是在刊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上,应该提倡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并重,不应偏废某一类研究方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分析论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能否为丰富与证明业已形成的会计理论、解决会计的现实问题提供依据或答案。二是在刊文上应有明确的导向。目前在刊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上应鼓励案例研究与调查研究;在研究方向上应注意刊发与当前会计及其相关实务中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相关的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成本管理、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会计职业道德以及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价值链会计、法务会计等新兴会计学科研究方向的论文;在研究领域上,一般会计问题的刊文比例应下降,但在行业会计问题,还是在政府部门会计问题,或是在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方面的刊文应有所差异,特别是《会计之友》作为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的会刊,应注意商业会计领域的刊文,其刊文在商业会计问题的研究方面应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研究的侧重上,应继续降低理论研究刊文的比例、提升实务研究与政策解析刊文的比例,提高刊文的可读性与实效性;在刊文作者的任职单位上,应进一步降低作者来自于高校的刊文比例,大幅提升作者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具体从事会计实务工作者的刊文比例。三是在刊文的篇幅上,应不拘一格,既有长文,也应有短文。目前会计的一般专业期刊,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能展示完整的学术研究成果,一些学术研究成果在刊出时不得不作大量的删略而变得缺乏研究的完整性与不可理解性。实质上,一些会计问题,特别是会计理论问题,需要较长的篇幅才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全面深入的分析,才能通过充分的论据来论证所提出的观点。在采用经验研究方法的情况下,由于需要进行已有研究文献的回顾、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处理、结论分析等工作,论文的篇幅就比较长。对于对会计理论发展与会计实务改进具有现实意义的论文,应不受刊文篇幅的限制应予以刊出。当然,对于通过较短的篇幅能够阐述清实务中的某一个问题,或解析清会计规范中的某一问题的,则应提倡短文。在刊文中应由所研究的问题及其内容来决定篇幅。四是应该注意刊出争鸣性、质疑性、商榷性的论文。对于会计理论问题与实务问题的研究,在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应该通过会计期刊这一载体来进行争鸣与商榷,从而达成共识,促进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但遗憾的是目前观点鲜明、直呈批评意见的刊文却十分少见,而人云亦云、缺乏见解的刊文却比比皆是。《会计之友》在刊文上鼓励进行观点的交锋、质疑与商榷,不仅可以避免同一问题的简单重复、内容空洞、缺乏应有见解的刊文,而且可以扎实提高《会计之友》的办刊质量,真正成为展现会计研究成果、交流会计学术思想、探讨会计疑难问题、解析会计政策的平台,逐渐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与风格。●
【关键词】 会计之友;会计类核心期刊;刊文特征
一、引言
《会计之友》创办于1983年,已有28年的办刊历史,以研究探讨会计学理论,介绍财会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开展学术交流,报道国内外会计学术的新动向、新成果和新的信息处理方法,反映财会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宗旨①。目前是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的会刊,多次经评审被列为全国会计类中文核心期刊,以其独特的办刊风格而在国内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中产生广泛影响。本项研究以2008版北大13本会计类中文核心期刊②为刊文来源,通过《会计之友》以及其他会计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至2008年期间的刊文信息,分析并揭示《会计之友》刊文的一些重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之友》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刊文统计来源及筛选
本项研究刊文统计来源于《会计之友》2001~2008年期间刊载的所有文章,共刊文8 471篇,其中论文类7 915篇,非论文类556篇③。作为研究对比,同时统计了其他12本会计类中文核心期刊这一期间的刊文,共刊文40 309篇,其中论文类32 945篇,非论文类7 364篇。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
统计样刊全部来源于上海图书馆中文馆藏期刊,数据均为根据专业判断进行统计而成。
(三)统计分析的分类标准
本项研究根据论文类的刊文信息,从以下七个视角进行分类统计并展开分析:
1.按刊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分为规范研究、经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研究综述以及其他六类。其中将属于实证研究的刊文分为“经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进行统计,但对于其他实证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等)归于“其他”。
2.按刊文所属的研究方向,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内控与治理结构、信息化、教育、职业道德、史学以及其他十二类。考虑到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相关研究本身的特殊性以及近年来的关注度,将其合并作为“内控与治理结构”单独列出;考虑到会计教育改革、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会计史学研究的特殊性,将“教育”、“职业道德”、“史学”单独列出。
3.按刊文所属的研究领域,分为一般问题、行业问题、政府部门问题、非营利组织问题以及其他五类。一般问题是指通常的会计问题,而不是属于哪一个企业类别或者非营利组织等的会计问题;行业问题是指某一企业类别的会计问题,如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等企业类别的会计问题。
4.按刊文的研究侧重,分为理论研究、实务研究、政策解析以及其他四类。
5.按刊文的作者任职单位④,分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五类。为了统计上的方便,高校中包含了为数不多的中专及中学;学术研究型的事业单位(如财政部科研所)与企业研究机构(如证券公司的研发部门)并入“科研机构”类别中;行政事业单位是指政府部门以及除高校、科研机构以外的事业单位。
6.按刊文作者的署名,分为单一署名、两人署名、三人署名以及其他四类。其他类别中包括四人及以上署名与署名为课题组或单位的。
7.按期刊的特征,将其他12本会计类中文核心期刊划分为一般专业期刊与学术研究期刊两类,以进行《会计之友》与这12本期刊的分类比较。根据各期刊的办刊简介以及2008年的如表1所示的有关信息⑤,本项研究将《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以及《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界定为会计学术研究期刊,而将其他8本期刊界定为会计一般专业期刊。
三、统计分析
(一) 刊文的分布情况
1.研究方法
《会计之友》刊文在采用的研究方法上,规范研究占了绝大部分,刊文比例达到了98.2%;经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以及研究综述的刊文比例非常之小,分别为0.8%、0.4%、0.3%与0.3%,合计仅为1.8%。
比较一般专业期刊,《会计之友》规范研究的刊文显著高于一般专业期刊92.9%的比例;但经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研究综述以及其他研究的刊文均低于一般专业期刊1.8%、3.2%、0.4%、0.9%与0.8%的比例。
比较学术研究期刊,《会计之友》规范研究的刊文远高于学术研究期刊75.8%的比例;但经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研究综述以及其他研究的刊文均明显低于学术研究期刊11.8%、1.9%、2.6%、4.5%与3.4%的比例。
《会计之友》刊文在采用研究方法上的分布及其与其他期刊的比较如表2所示。
2.研究方向
《会计之友》刊文在研究方向上,财务管理、其他以及财务会计研究方向分列前3位,刊文比例分别为22%、20.4%与16.9%,合计达到了59.3%;审计、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会计教育、成本管理、税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化、会计职业道德以及会计史学研究方向的刊文比例依次为7.9%、6.3%、6.0%、5.6%、5.5%、4.7%、3.7%、0.7%与0.3%。


比较一般专业期刊,《会计之友》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会计教育、会计史学以及其他研究方向的刊文高于一般专业期刊2.6%、3.3%、17.6%、2.6%、1.8%、0.2%与17.1%的比例;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研究方向的刊文低于一般专业期刊28.4%、5.6%、13.6%、6.4%与0.8%的比例。
比较学术研究期刊,《会计之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以及会计教育研究方向的刊文高于学术研究期刊10.3%、2.3%、0.4%、1.2%、10.7%、2.2%与1.6%的比例;但审计、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史学以及其他研究方向的刊文低于学术研究期刊32.2%、10.2%、0.8%、0.6%与27.5%的比例。
《会计之友》刊文在研究方向上的分布及其与其他期刊的比较如表3所示。
3.研究领域
《会计之友》刊文在研究领域上,较多地集中在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会计问题,刊文比例达到了81.7%;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行业会计问题、政府部门会计问题以及其它会计问题的刊文比例较小,依次仅为7.4%、7%、2.5%与1.4%。
比较一般专业期刊,《会计之友》一般会计问题以及其他会计问题的刊文高于一般专业期刊79.1%与0.4%的比例;但行业会计问题、政府部门会计问题以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的刊文低于一般专业期刊9.8%、2.6%与8.1%的比例。
比较学术研究期刊,《会计之友》行业会计问题以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的刊文高于学术研究期刊6.6%与0.9%的比例;但一般会计问题、政府部门会计问题以及其他会计问题的刊文则低于学术研究期刊82%、8.7%与1.8%的比例。
《会计之友》刊文在研究领域上的分布及其与其他期刊的比较如表4所示。
4.研究侧重
《会计之友》刊文在研究侧重上,实务研究多于理论研究,两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4.6%与41.4%;政策解析以及其他研究的刊文比例为2.7%与1.3%。
2.《会计之友》应调整一些不合理的刊文格局。从2001~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会计之友》的刊文在研究方法上规范研究的比例太高,而经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实证研究的比例太低,并且这一格局并未显示发生变化的迹象。从目前会计期刊的实际刊文看,一般的规范研究容易出现同一问题的简单重复、内容空洞、缺乏应有见解的情况,而以会计实例或会计实务为基础的案例研究、调查研究更能提出新的见解、给予启示,富有现实意义。为此,《会计之友》目前刊文研究方法上的格局必须打破,应提升实证研究,特别是案例研究与调查研究的刊文比例。《会计之友》的刊文在研究领域上一般会计问题的比例过高、行业会计问题、政府部门会计问题以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的比例过低。无论是会计规范还是内部控制等其他相关规范,通常是根据一般情况予以制定的,但在实际的实施中往往因行业的不同、应单位的性质不同而产生较多的现实问题,由此可以推论一般会计问题、行业会计问题、政府部门会计问题以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的刊文均应占有一定比例。尽管《会计之友》的刊文在研究领域上出现了一般会计问题的比例在下降、行业会计问题、政府部门会计问题以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的比例在上升的趋势,但这一变化趋势仍显得比较缓慢,特别是行业会计问题的刊文比例应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会计之友》在刊文上应打破定式思维,以形成鲜明的特色与风格。一是在刊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上,应该提倡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并重,不应偏废某一类研究方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分析论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能否为丰富与证明业已形成的会计理论、解决会计的现实问题提供依据或答案。二是在刊文上应有明确的导向。目前在刊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上应鼓励案例研究与调查研究;在研究方向上应注意刊发与当前会计及其相关实务中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相关的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成本管理、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会计职业道德以及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价值链会计、法务会计等新兴会计学科研究方向的论文;在研究领域上,一般会计问题的刊文比例应下降,但在行业会计问题,还是在政府部门会计问题,或是在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方面的刊文应有所差异,特别是《会计之友》作为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的会刊,应注意商业会计领域的刊文,其刊文在商业会计问题的研究方面应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研究的侧重上,应继续降低理论研究刊文的比例、提升实务研究与政策解析刊文的比例,提高刊文的可读性与实效性;在刊文作者的任职单位上,应进一步降低作者来自于高校的刊文比例,大幅提升作者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具体从事会计实务工作者的刊文比例。三是在刊文的篇幅上,应不拘一格,既有长文,也应有短文。目前会计的一般专业期刊,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能展示完整的学术研究成果,一些学术研究成果在刊出时不得不作大量的删略而变得缺乏研究的完整性与不可理解性。实质上,一些会计问题,特别是会计理论问题,需要较长的篇幅才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全面深入的分析,才能通过充分的论据来论证所提出的观点。在采用经验研究方法的情况下,由于需要进行已有研究文献的回顾、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处理、结论分析等工作,论文的篇幅就比较长。对于对会计理论发展与会计实务改进具有现实意义的论文,应不受刊文篇幅的限制应予以刊出。当然,对于通过较短的篇幅能够阐述清实务中的某一个问题,或解析清会计规范中的某一问题的,则应提倡短文。在刊文中应由所研究的问题及其内容来决定篇幅。四是应该注意刊出争鸣性、质疑性、商榷性的论文。对于会计理论问题与实务问题的研究,在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应该通过会计期刊这一载体来进行争鸣与商榷,从而达成共识,促进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但遗憾的是目前观点鲜明、直呈批评意见的刊文却十分少见,而人云亦云、缺乏见解的刊文却比比皆是。《会计之友》在刊文上鼓励进行观点的交锋、质疑与商榷,不仅可以避免同一问题的简单重复、内容空洞、缺乏应有见解的刊文,而且可以扎实提高《会计之友》的办刊质量,真正成为展现会计研究成果、交流会计学术思想、探讨会计疑难问题、解析会计政策的平台,逐渐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