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学在普通高等学校舞蹈基础训练课程中的价值及实践方法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身心学对舞蹈基础课程建设的启发体现在结合學生的平均专业水平与需求对课程成果导向的再次思考,并且通过其理念探索能够反映训练目的的教学方法层面。本文将关注点放至普通高校内的舞蹈基础建设课程,并对其提出三个问题:普通高校内舞蹈建设基础的所指为何?学生与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有效的开展舞蹈基础建设的课堂?而后,尝试在探索身心学理念并将其与舞蹈基础建设课程相融合的过程中找到解答。
  关键词:身心学  舞蹈训练  基础课程建设  意动法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7-0124-03
   一、对普通高校内舞蹈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动机的思考
   刘旭教授在其对高校课程改革的研究中提出:从人出发考察大学课程,反思大学课程本身中的人的含义。他认为,“大学课程来源于人,由服务于人”。文章《高等学校课程建设要有更高的追求》中,作者提出三个衡量人本课程的标准应从学生在课堂里是否有参与感?学生能否以及如何参与课程设计环节?课程的受益者是谁?三个问题入手。归根结底,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和运用者,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决定舞蹈基础建设的内容才是基础建设的动机。在笔者看来,站在课程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属于学生,是否为了学生的角度思考舞蹈基础建设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应该止步于专业中强调的以提高学生身体稳定性,协调性,或是肌肉的控制能力为目标,而是通过带领学生了解舞蹈的组织结构,包括身体(这里指的是舞蹈里的身体,例如身体的空间结构与肌肉组织,空间结构)的方式为学生种下一颗健康的,充满可能性的舞蹈基础的种子。
   但目前江西省内部分高校舞蹈教育中基础课程建设的动机与教学大纲存在断层的问题。当笔者在普通高校进行舞蹈基训课的开展工作时,发现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与训练目的是存在矛盾与疑点的,其中包括因为基训课程每周的课时受限导致了训练成效的不合格,以及普通高校专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占比例高使得基础课程内容的开展过程异常困难。笔者对这方面的详细思考有以下三点:
   首先,高等院校舞蹈专业课程大纲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导致无法完成课程内容与训练目的。目前大部分高校舞蹈基础课程的教材由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出版,普通高校的教师将此类教材用于本校学生时不难发现并不完全适用。
  其次,目前普通高校舞蹈课程的教学节奏普遍偏快,因为教学大纲的任务需要按时的完成。但课程的周期有限,教师很可能因为追赶进度而出现课程虎头蛇尾,或为了提高教学的速度而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追求进度的同时也是学生迷失学习方向的瞬间。这里特指将训练意义停留在学习与完成训练的动作层面的情况。
   继而,普通高校舞蹈基础课程的训练目的会因为学生薄弱的专业水平而逐渐变得模糊化,失去了课程的训练价值。诚然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有着极强的训练目的与意义,并且与课程目的紧密联系的是课程的内容设置,但老师会因为普通高校内大多数舞蹈生基础薄弱、继而无下限的降低对学生们训练目的的要求和缩减课程内容。舞蹈基础课程的目的与课程的内容设置之间的连接存在断层,这直接导致舞蹈生在开展后续专业课程中失去身体基础能力与技术的能力支撑。
   二、身体与意识的觉醒与统一
   引用中国舞蹈科学博士温柔的话:“身体是舞蹈训练的出发点也是目的地”来谈论舞蹈基础课程的目的时,会发现身体是学习舞蹈的一种媒介或是载体。作为媒介与载体的身体,正在被无数舞蹈学生使用与开发,但我们是否有去真正了解过自己的身体,并在训练时观察过自己的身体?笔者时常在课上被学生问到为什么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指令,并在软度达标的情况下控不高腿。笔者会反问道:老师给的要求是否由外部经大脑被传输到完成动作所需要调动的主要肌肉群体,并能够调动它来工作或是指令仅停留在表面的模仿控腿这个动作的步骤与过程呢?香港身心学研究者温玉均曾说过:人的行为与动作都是学来的。但常常由人自己告诉身体去动,可是人并不知道身体是如何产生运动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身体训练的内容,简单来说是由于学生对身体的结构与运动方式不了解。大部分普通高校内的舞蹈生在开始舞蹈的基础训练中对身体内的肌肉群体等和骨骼结构的位置及运动方式是陌生的,这导致教师在课堂内的许多指令是无效的,也就催化了上述中提到开展舞蹈基础课程三方面困难的产生。
   恰巧,身心学的教育理念是解构与重塑、认知与探索。笔者在接触与初步研究身心学后发现身心学是一门注重于建构自己的知识堡垒,而非一直接纳他人知识的理论与实践并行的研究领域。身心学的原英文是Somatics,其中Soma是指有心性的身体(mind body),强调对身体内在经验感受的探索。换句话理解,这里的身体特指将心和注意力投放在需要关照的身体内,形成身体从心开始的运动动机经过大脑传递指令抵达身体内部的肌肉组织产生行为的完整连接,达成身与心的统一和协调运作。身心学所有派系的训练动机都是基于将身体作为透过体验去觉知我们是如何组织和运用身体去动的。笔者认为这正是学生们所缺失的并且需要在基础课程内填补的。在身心学的理念中,课堂是实验室,训练内容与过程被称为做实验的过程,并且其教育理念是根据训练目的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可以说,舞蹈基础建设课程内容规定做什么样的练习,身心学的理念强调探索如何做的方法。
  三、身体与意识的协调运作
   当意识被唤醒后的下一步是引导身体开始由0至0.1的运动启蒙练习,它也被称为“种子练习”,意指运动模式回归为零。这个练习的核心特征是“慢”,指练习过程与训练进度的节奏。身心学中富兰克林技巧的创始人艾瑞克·富兰克林(Eric Franklin)曾说:“花心思去感受空间、节奏、舞句和以你身体的特定架构,去创造良好协调性”。为了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与感知,同时,一切的舞蹈训练动作与技巧在这个种子练习中被拆分成数个独立的小练习,进行逐一的,有针对性的体验与感知。在这个练习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引导与跟随,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来觉知和感受我们是如何在运动中组织和运用肢体,种子练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意象与想象。这是一个由图像引发动作的练习,首先在脑海中浮现一个意象的画面,再通过身体对这个画面的感觉建立联系,而后产生行为。
   举例1:有弹力的皮筋,适用于腿部延伸运动,例如基本训练课程中的擦地与控制组合练习。
   步骤1:想象一根皮筋的两头分别踩在主力腿脚掌下和绑在动力腿的脚背上。
  步骤2:在这个身体状态里,完成主力腿原地不动,动力腿缓慢地向正前,旁,后三个方向25度直膝抬腿。收回时,动力腿被动地借助皮筋缓缓弹回的力度回到原始状态。
   重点:感受动力腿在抬腿过程里,主力腿向下踩的主动意识,与动力腿抬出时脚背带力并完成延伸的动作。
   此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主力腿踩实地面时稳定的感受,以及动力腿出腿的发力源点。同时,从完成延伸动作时双腿都在进行各自的工作,而非只有动力腿在运动的概念来加强学生对身体作为一个整体在运动的体验与感受。该练习的训练理念来源于众多身心技巧(somatic approaches)之一的意动法(Ideokinesis),这是一种引发肢体产生行为,并起到纠正作用的方法。它的理念是通过联想与想象产生视觉化的意象画面,而后透过脑中意象的画面引发身体作出相应的动作作为回应。这个产生动作的过程则是肌肉归零,是重新学习动作的过程,以此起到更新身体运动固有模式的目的。意动法的创始人露露·史薇佳(Lulu Sweigard)认为:“只要将思考或注意力集中在具体可行的动作意像上,中枢神经系统就会以最有效率之神经肌肉活动,执行这个动作或达到重新调整的效果”。
   第二部分是触觉与体验。这是一个借助外力来加强深度体会的练习,可以使用手、阻力带或是小按摩球。
   举例2:用双手为工具,帮助学生找到在脊椎运动中的呼吸感受,并加深其体验。
   步骤1:在自然站立位上,首先借助想象将身体中轴线拉直。通过想象脊椎是一条长锁链,下巴处与尾椎是锁链的两头,并且两头呈一条垂直线,找到身体的中轴线,并建立头与尾的基础连接。
   步骤2:两人一组,学生A为辅助,学生A的左手掌心贴在学生B(做练习的人)的前胸,右手掌心贴于学生B的后背,当学生B吐气脊椎开始弯曲时,学生A的左手向下方抚摸,右手向上抚摸,形成前胸在脊椎弯曲时气流向下的收缩走势,以及后背向上的延展走势。
   重点:感受吐气时气息在身体里的走向,并引带脊椎产生伸缩运动。同时,在运动过程中找到身体前后面在运动里的平衡。
   与此练习理念相近的训练方式还有近年在国际芭蕾教育里知名度颇高的进阶芭蕾技巧(Progressing Ballet Technique),以下简称为PBT。创始人Marie Walton-Mahon 自1979年開始了这套教材的研究与实践,直到2012年,教材开始在全球推广。PBT专注于提高学生身体核心的力量、重心转移的稳定性以及身体直线形态的平衡能力。其核心训练理念与上述中的种子练习相近。同样透过拆解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通过瑜伽球与阻力带等器具的方式来激活肌肉群,并掌握肌肉的正确使用方式,并锻炼与加深肌肉记忆,以此得到芭蕾技术的提升。
   上文提到的练习方式包括归零,意象,拆解与感知肌肉的激活都是基于身心学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的身体或训练需求找到不同的训练方法而诞生的训练手段。种子练习是其中之一,适用型与应用型是其的特点。它的训练理念为学生开启和进行舞蹈学习提供辅助,使得学生在完成身体0-0.1的启蒙后获得更高的专业可塑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舞蹈基础训练课程中融入身心学的理念是非常有必要且具有价值的。首先是因为它的适用性,现如今的普通高校中有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没有接受过长期的、专业的、系统的舞蹈训练,因此对于刚刚入校的学生而言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程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90%的大一学生对自己肢体的认知和控制意识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在基础训练课堂上大部分的指令,例如外开、延伸、肌肉收紧,无法获得学生相对的肢体回应。然而身心学的理念提供了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肢体及其运动方式的机会,通过启发他人,提高对身体的认知和控制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感知自己的身体以及提高学生对课堂上教师发出指令的理解能力与反应速度,例如不同肌肉组织外开的发力源点,每个神经末梢的专注与凝聚力,以及身体作为整体在运动时每一个肢体部分之间的协调运作配合等等。通过这些训练方式帮助学生与自己的身体建立联系,同时这也是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的过程。借助这个过程将初期无效的指令变为有效的,以此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由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解剖舞蹈元素和更新对固有信息的认知与完成行为模式的更替,舞蹈生能够参与种子培育的过程,并且这颗种子里有学生对舞蹈的认知和对身体正确的运用方式,学生在开展后续专业课程里持续这样的学习理念能够吸收不同的知识养分来生根发芽,这恰好对应了“人本”中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中老师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并给予学生那颗种子所需要的知识养分,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完整的“人本”知识体系,令学生在高等教育中完成一个播种、生长,并且收获果实的完整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旭.从知本到人本:我国大学课程研究范式变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陈廷柱.高等学校课程建设要有更高的追求——读刘旭教授新作的一点感想[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06):125-128.
  [3]温柔.舞蹈训练的身心学理念及其技法运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4):25-30.
  [4]杨鸥.舞蹈力量训练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5]王鑫.对身心学在舞蹈训练中运用的思考[J].舞蹈,2015(12):66-69.
  [6]杰瑞米·尼尔森.身心学与舞蹈身体开发训练——美国舞蹈家杰瑞米·尼尔森教学专访(英文)[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6(01):122-134.
  [7]林大豐,劉美珠.身心學(Somatics)的意涵與發展之探究[J].台東大學體育學報,2003(92):249-272.
  [8]劉美珠.体育运动大辞典—意动法[DB/OL].2019-01-11.
其他文献
摘要:音色是钢琴演奏中整体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质量的音色能够提升钢琴演奏的艺术性、情感表现力与渲染力,能够为观众营造良好的欣赏体验。为了提升音色品质,钢琴演奏者往往需要灵活运用触键、踏板等演奏技巧,获得理想音色,让观众能够更好的体会音乐中的艺术理念与情感思想,以此实现提升钢琴演奏整体水平的目的。本文简要阐述钢琴演奏音色的内涵,对钢琴演奏中触键、踏板对音色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
摘要:土家族,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种类繁多,土家人在婚礼习俗方面仍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哭嫁,是广泛流行于土家族区域的一种典型婚礼习俗,哭嫁歌曲是土家族婚礼中抒情式的歌谣,它主要以哭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多彩的内容,传递丰富的情感,同时,它还用其独特的民族唱腔、特色的民族曲调、多元化的表演形式来展现土家族音乐强大的艺术魅力与丰富的感染力。本文从哭嫁歌产生的背景、分类、特点、价值及传承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修德树人”。本文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视域下,结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舞蹈跨越时空界限且寓教于乐的特点,分析红色舞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红色舞蹈 高校思政教育 民族精神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J70-05文献标识码:A
摘要:从学术上讲,根据莫斯科1984年(第九版)《和声学教程》的研究,本著作将和声学编著成为一个科学严谨的逻辑体系。这个体系经过广大音乐理论学习者几十年的研究探索,一直在不断的修改。在研究过程中,各程度的学习者对于这部著作的理解各有不同。本文尝试以调性音乐向后调性音乐发展的现代意识创作为目的,从和声理论发展的角度展开,对和声学的理解与创作进行相关技术性阐述。笔者期望通过本文得出新的领悟,将这部著作
摘要:扬琴是我国的传统乐器之一,音乐表现力丰富,所以不管是在民乐独奏还是在合奏中,其都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明确扬琴的演奏技巧和特点,并对具体曲目的演奏特点进行分析,这对于加强扬琴曲目的演奏效果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将军令》是扬琴代表性曲目,其完整的体现了扬琴的演奏技巧。对《将军令》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这不仅对《将军令》演奏认知有积极的作用,对扬琴认知和理解也有显著的价值。本文对扬琴传统乐曲《将军令》的
摘要:在法国古典主义发展势如破竹的社会背景之下,芭蕾艺术作为宫廷贵族青睐的文艺活动,顺理成章的形成了一整套有条有理、完整规范的训练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成不变的僵化训练方法引起了艺术家们的质疑。抚今追昔、以史为鉴,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打破古典芭蕾规范的程式化动作,重构新的动作,不断复排重编芭蕾经典作品的《天鹅湖》。如何保留经典作品的“精髓”和“内核”,同时进行现代性编创且能被广大的观众群体所接受,
陈田鹤的艺术歌曲代表着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专业音乐创作成就,大致时期在30—40年代,这个年代是抗日战争时期,歌曲创作的主流题材是爱国与反侵略,全中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救亡歌咏运动”,音乐风格的主要特点多雄壮而豪迈,如黄自的《抗敌歌》、冼星海的《救国军歌》等等。陈田鹤也谱写过一些与抗战题材有关的歌曲,如《制寒衣》。但从艺术歌曲创作的角度,个人情感的抒发和感怀更占据着陈田鹤的内心,可以说他的艺术歌曲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渗透在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审美为核心进行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模式 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7-0096-0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普通高校钢琴教学逐渐由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转向数码钢琴集体授课模式,这一转变极大的提高了普通高校钢琴教学的效率,同时又节约了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本文针对现阶段高校数码钢琴集体课的现状,论述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点及弊端,并对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 数码钢琴集体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要:“双师”即音乐教师和钢琴调律师双重身份。通过结合音乐教师对琴童钢琴学习的了解及钢琴调律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从琴童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分析钢琴的日常保养对于琴童钢琴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演奏习惯、听觉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钢琴保养 琴童 钢琴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7-0109-03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