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中外文化互鉴研究——从郎世宁、赵无极艺术谈起

来源 :鞋类工艺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p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浩瀚的人类文明演进历史长河中,东西方这两条支流繁荣并进,各自滋养着一方的文明土壤.但是两者之间也并非完全是割裂的,其间更是有着无数条连接的水系相互渗透、贯通,产生源源不断的新动力,驱动并加速着东西方的文化奔涌向前.本文试从郎世宁和赵无极的艺术视角,论述避免绝对割裂中外文明的孤立研究和盲目“无问西东”的牵强嫁接,而以具体“问题”为导向,引领中外文化“文明互鉴”研究与实践的走向,推动相关领域的进步.
其他文献
新世纪互联网+的兴起推动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加速与互联网接轨.旅游景区作为国内旅游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进入到信息时代、新媒体时代的步伐.本文对新媒体、智慧景区等概念进行梳理,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智慧景区建设,借鉴新媒体优势,对智慧景区导视系统的创新设计及应用对策进行研究.
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将之与旅游产业融合起来,作为推动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抓手.南通素有“崇川福地”之美誉,更依托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成为推进文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当下,南通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在政策、资源、市场、技术、业态等领域都取得一定成效,机遇与挑战并存.鉴于此,着重围绕南通蓝印花布、哨口板鹞、梅庵琴艺、沈寿仿真绣等非遗项目展开探讨.
通过汲取国内外口袋公园设计手法,力求融入共治景观设计理念利用口袋公园设计优势,充分激发老旧住宅区的活力;在居民需求与公共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平衡点;结合公众参与的景观设计创新模式因地制宜的解决旧住宅区公共景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适合城市旧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途径,在保留现有建筑文脉的条件下营造适合当代城市生活需要的旧居住区公共景观,力求在推动城市老旧住宅区景观改造的活力.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老旧小区的改造,有利于改善城市面貌、促进城市形象得到有效提升,现阶段已然成为了人们所欢迎、关注的重要工程,更是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的良药.对此,本文在分析现阶段老旧小区改造现状中,从智慧城市理念角度上提出对老旧小区改造的社区空间设计策略,以便探讨不同类型的社区如何通过设计去重组社区和活化社区.
在当前的文创产品设计发展中,为了体现出我国文化的魅力,应加强对文化元素的结合,其中非遗文化的渗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为非遗文化发展提供支持.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价值的阐述,分析非遗文创产品发展现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措施,使非遗文化的发展具备更好的条件.
徽州三雕的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元素、应用范围都极为广泛的,是徽文化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文化元素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包含着社会风俗、民间信仰、传统纹样和雕刻工艺艺术于一体,体现了我国民间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徽州三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徽州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艺术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