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是新课程中提出来的,但是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看,很多教师还是比较重视结果,而没有对过程加以重视。因此,有必要结合当前物理教学的现状,采取有效策略,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66—01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看,大部分教师还是将物理规律以及物理知识还有解题方法等当作教学目标,使得课堂中过程与方法流于表面,没有真正得到实施。下面,我们对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实现的措施进行阐述。
一、改变教学观念
在过去,教师与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追求的是高分数,所以,只是对应试技巧以及应试能力进行重视。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教师进行反复讲解,然后学生不断进行模仿演练,导致学生缺少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另外,因为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从而对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全面成长造成影响。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知识,同时还要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健康成长,获得全面发展,这样学生就能有良好的心理态度以及人生态度。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教育观念,将新的人才观以及质量关确立起来。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成长进行关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使其不仅能获得知识,同时还能掌握获取知识的相关能力,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还要将获得信息的相关方法掌握好。以前,我们一般都往往重视知识学习,轻视情感教育,重视教学而忽视了育人。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教学。
二、重视教学过程
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以前重视结果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重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出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学习的良好价值。例如,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自主进行实验,从而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对各种实验现象加以解释和分析。学生和学生之间要对获取的知识进行交流。利用过程体验,实现相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从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比较重视结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教学态度以及教学观念所决定的。
例如,在对凸透镜成像的相关规律进行学习时,教师一般都会依据教材中的相关要求,对相关实验进行演示,之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并将实验结论归纳出来。这个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首先进行演示,然后由学生依据教师的思路进行探究,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对教材内容的复制,无法实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能对其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和实践的时间以及空间。教师可以不先对实验进行演示,而是直接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之后由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交流,在演示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实验方案加以优化,之后让学生再自主进行探究,如此学生就可以不断进行探究与摸索,这样学生获得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之中,可以对规律进行认识,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过程体验,使学生自身能力以及情感都得到了提升。
三、带着问题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问题作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要将问题作为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一个脚手架,促进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对未知领域进行开发。例如,在教学串、并联电路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器材,同时设置各种问题,使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对问题进行思考,做到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灯泡,使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两个灯泡可以同时发光。在日常生活中,多个用电器同时进行工作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教师利用这种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仪器不断进行探究,在获得了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要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物理属于自然科学,其中的理论以及概念和规律都是来自生活。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和学生日常生活贴近,还要与社会进行联系。与其在课堂上努力创造教学情境为学生讲解物理概念,还不如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搬到课堂中来,这样,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就容易了。例如,在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时,学生总是不能深刻理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在课堂中将鸭蛋放在盐水中,使其可以悬浮,在实验之前,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在盐水中不断加入清水,那么鸭蛋是会下沉还是继续漂浮,其浮力会不会发生变化,若是不断加入盐,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以及理论分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五、结语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的一个目标,教师要改变以前的思想,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各种策略在课堂上落实这一目标,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贺芳.初中物理课堂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策略[J].湖南中学物理,2014(08).
[2]刘健智,贾丽芳.物理概念教学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J].中学物理,2012(01).
[3]何周源.初中物理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策略分析[J].中学物理,2014(20).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66—01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看,大部分教师还是将物理规律以及物理知识还有解题方法等当作教学目标,使得课堂中过程与方法流于表面,没有真正得到实施。下面,我们对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实现的措施进行阐述。
一、改变教学观念
在过去,教师与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追求的是高分数,所以,只是对应试技巧以及应试能力进行重视。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教师进行反复讲解,然后学生不断进行模仿演练,导致学生缺少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另外,因为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从而对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全面成长造成影响。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知识,同时还要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健康成长,获得全面发展,这样学生就能有良好的心理态度以及人生态度。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教育观念,将新的人才观以及质量关确立起来。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成长进行关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使其不仅能获得知识,同时还能掌握获取知识的相关能力,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还要将获得信息的相关方法掌握好。以前,我们一般都往往重视知识学习,轻视情感教育,重视教学而忽视了育人。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教学。
二、重视教学过程
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以前重视结果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重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出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学习的良好价值。例如,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自主进行实验,从而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对各种实验现象加以解释和分析。学生和学生之间要对获取的知识进行交流。利用过程体验,实现相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从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比较重视结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教学态度以及教学观念所决定的。
例如,在对凸透镜成像的相关规律进行学习时,教师一般都会依据教材中的相关要求,对相关实验进行演示,之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并将实验结论归纳出来。这个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首先进行演示,然后由学生依据教师的思路进行探究,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对教材内容的复制,无法实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能对其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和实践的时间以及空间。教师可以不先对实验进行演示,而是直接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之后由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交流,在演示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实验方案加以优化,之后让学生再自主进行探究,如此学生就可以不断进行探究与摸索,这样学生获得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之中,可以对规律进行认识,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过程体验,使学生自身能力以及情感都得到了提升。
三、带着问题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问题作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要将问题作为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一个脚手架,促进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对未知领域进行开发。例如,在教学串、并联电路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器材,同时设置各种问题,使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对问题进行思考,做到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灯泡,使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两个灯泡可以同时发光。在日常生活中,多个用电器同时进行工作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教师利用这种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仪器不断进行探究,在获得了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要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物理属于自然科学,其中的理论以及概念和规律都是来自生活。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和学生日常生活贴近,还要与社会进行联系。与其在课堂上努力创造教学情境为学生讲解物理概念,还不如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搬到课堂中来,这样,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就容易了。例如,在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时,学生总是不能深刻理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在课堂中将鸭蛋放在盐水中,使其可以悬浮,在实验之前,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在盐水中不断加入清水,那么鸭蛋是会下沉还是继续漂浮,其浮力会不会发生变化,若是不断加入盐,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以及理论分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五、结语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的一个目标,教师要改变以前的思想,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各种策略在课堂上落实这一目标,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贺芳.初中物理课堂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策略[J].湖南中学物理,2014(08).
[2]刘健智,贾丽芳.物理概念教学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J].中学物理,2012(01).
[3]何周源.初中物理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策略分析[J].中学物理,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