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桥区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埇桥区耕地地力评价与等级分布,分析了该区粮食增产存在的问题,并从改善耕地地力及进行土地流转等方面探讨了该区的粮食增产潜力,指出了埇桥区的粮食增产还有很大空间。
  关键词 耕地地力;粮食增产潜力;问题;增产措施;安徽宿州;埇桥区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8-0378-01
  
  20世纪80年代初,埇桥区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全面总结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较详细地分析了埇桥区的各种土壤类型,对当时的土地平整、化肥的施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配方施肥、提高粮食产量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二次土壤普查之后,埇桥区非常重视耕地地力调查,结合农业综合开发,进行土壤养分普查,根据土壤养分普查成果,埇桥区土肥站在全区范围内先后开展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配方施肥、优化配方施肥、平衡配套施肥、秸秆还田等技术推广工作,为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1埇桥区耕地地力评价与等级分布
  2009年,埇桥区开展了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充分应用了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成果资料、土地利用详查资料、测土配方施肥资料等,调查了旱地、水浇地等耕地的立地条件和生产管理情况,采集了土样、植株样,分析了土壤养分、土壤物理状况等,对耕地的地力、肥力进行了评价。
  根据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与综合指数法,全区地力可以分为5级[1]。全区土地总面积2 868 km2。其中耕地面积约为143 915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0.18%。其中将耕地农作物年平均产量在13 500 kg/hm2以上的归为1级地,面积16 207.1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1.4%;将耕地农作物年单产在12 000~13 500 kg/hm2的归为2级地,面积33 932.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3.9%;将耕地农作物年平均产量在10 500~12 000 kg/hm2的归为3级地,面积43 432.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6%;将耕地农作物年平均产量在9 000~10 500 kg/hm2的归为4级地,面积17 693.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2.5%;将耕地农作物年平均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下的归为5级地,面积30 817.1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1.7%。4级地在埇桥区的每个乡镇也都有分布,灌溉条件比较差,排涝能力也差。土壤养分含量水平一般且不平衡。3级地是埇桥区耕地面积最大的地力等级,在全区范围也都有分布,灌溉条件一般,排涝能力也一般,土壤养分含量水平中等。2级地分布广泛,全区各乡镇都有分布,灌溉条件、排涝能力都比较好。土壤养分含量水平中等。因此,采取措施提高耕地的等级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若措施得当,2级以下等级耕地都有上升的可能。其中5级耕地在全区耕地中所占比例较多,该等级灌溉条件、排涝能力也差,保水保肥以及缓冲能力弱。要使粮食年平均产量增加1 500 kg/hm2,可使地力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提高1个等级,使5级地改良成4级地,2~3级地改造成1级地。
  2埇桥区粮食增产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埇桥区的耕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用轻养,用养失调;二是土壤养分不合理,磷、钾含量中等,有机质较缺,微量元素极缺;三是耕作土壤中以砂姜黑土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低,效益差;四是水利设施相对薄弱,抗灾能力较差,易旱易涝。
  这些因素导致埇桥区中低产田的出现,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埇桥区耕地土壤的中低产田面积有91 942.8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64.8%。中低产田类型[2]主要有:一是障碍层次型。面积30 065.3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1.2%。主要分布地区是中北部和东北部等地。该地区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由于雨水下渗,黏粒下移,黏粒的淋溶聚集过程较为强烈,形成黏盘层。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分布在朱仙庄、大店、栏杆、永安、时村等乡镇。二是渍涝排水型。面积43 305.1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0.5%,主要分布在汴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和北部地势较低的地区,由于该地区河流较多,加上地势低洼,农田水利年久失修,大部分的排水设施老化甚至不能使用,在夏秋雨季造成积水严重,土壤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较高,易造成渍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南部大营、蕲县、桃园、北杨寨等乡镇和北部的夹沟、支河、解集、时村等乡镇。三是盐碱耕地型。面积18 572.4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3.1%,主要分布在沿新汴河一线的乡镇。该地区由于是黄泛平原冲积区,地势低洼,成土母质颗粒细密,造成地下水排水不畅且埋深浅。在蒸发作用下,地下浅层水经毛细管输送到地表被蒸发掉,毛细管向地表输水的过程中,把水中的盐分带到地表。水被蒸发后,盐分就留在了地表及地面浅层土壤中,这样积累的盐分多,就造成土壤盐碱化,使土壤板结和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主要分布在汴河、城东、朱仙庄、大店、苗安等乡镇。
  3埇桥区粮食增产措施
  结合埇桥区粮食生产实际,以及不同等级耕地中存在的障碍因素,通过合理的改良措施可以使地力较低的耕地向地力较高的耕地转变,从而提高耕地的生产力,使埇桥区总体的粮食产量水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3.1改善地力
  一是发展井灌和喷灌。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灌排工程配套,达到大、小、毛沟相通,并要做好分段截流工作,充分发挥地上地下水源丰富的优势;做到沟河相通,能灌能排,充分发挥水利资源优势,提高工程效益,扩大旱涝保收农田面积;达到灌排兼顾,根除旱涝威胁;二是深耕深翻。对质地偏砂偏黏的砂土和淤土,除积极增施有机肥料外,还要有计划地进行深耕深翻及客土改良,翻砂压淤和翻淤压砂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提高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尽量不使用旋耕机旋耕土壤,还要逐年加厚耕作层,熟化土壤,增加土壤库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养分的有效性。三是积极推广“养、种、积、制”的肥料工作四字方针。努力大办沼气,推广省柴灶,节省大量桔秆进行过腹或直接还田,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四是多发展林牧业。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培肥土壤。
  总的来看,通过不同地力的改良利用,埇桥区的粮食生产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果全区的粮食生产都以达到一级耕地粮食生产水平为目标,即2~5级地均转变成1级地。可实现粮食增产分别为:5.09万、13.02万、7.95万、18.48万t。因此埇桥区目前粮食可增产空间为 44.54万t。
  3.2进行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武器和可靠保障。农业用地可以通过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方式出让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最直接的效应是土地和劳动力两大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土地粗放经营现象,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粮食产量[3-4]。
  但目前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严重阻碍了各地农业结构调整,束缚了农村经济发展,如何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是埇桥区农民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埇桥区近年来积极推行土地流转,扶持有能力、有技术的专业大户、农场对周边耕地进行流转。将较低等级的土地流转给那些地力较高的专业大户以及种田能手,不仅可以提高地力,还可以增加收入。可在相邻村之间成立合作社,进行不同地力土地之间的流转,耕作制度相近以及区位较近,可以便于统一化的耕作和管理,如进行统一的播种、耕作、施肥、虫害管理等。这样既可以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区域化的种植,节约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同时又使那些不愿种地、想外出务工的农民,可以获得土地租金以及外出打工的双重收入。截至2008年底,全区共流转土地8 066.67 hm2,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提高了粮食产量,带动了整个埇桥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同时培养出一批高技术水平的种地高手,充分调动了农民集体化经营模式的积极性。
  在埇桥区,以乡村为单位,将各村中的的3~5级耕地分别租给周边的专业大户、农场等进行经营,假使耕地的级别分别提升1个等级,这样整个埇桥区1年的粮食产量可增加18.87万~44.54万t,农民的年平均收益按9 000元/hm2左右计算,这种土地流转形式可使埇桥区拥有中低产田的租赁者每年至少共可以获取5.2亿元的利润,承包大户年人均种植纯收入为2.0万~2.5万元,是当地一般农户的10倍。可见,这种不同等级耕地之间的租赁所取得的效益差异是显著的。同时这种不同耕地地力的土地若参与投资性土地流转(即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后)还可以取得以下几笔收入:一是土地股份分红:是农民把自己承包地的承包权作价折股参与开发,农户自己承担税费,每年每股(666.7 m2)800元左右(不同等级耕地所得收入是不同的);二是在农业公司打工种田(当地称为在自己的田里为农业企业打工),每天40~60元不等,以平均50元/d、每年打工200 d计算,可得1万元;三是“富民合作社”(投资性置业股份合作社)年终分红3 000元左右;以上3项合计1.38万元。
  在埇桥区实行不同地力土地之间的流转,其意义深远,在降低农业投入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同时也为那些外出务工人员谋取了额外的利润。此外,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相应的土地流转政策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土地流转模式是实现土地顺利流转的必要要素,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形成安全的产业生产模式。
  4结语
  在结合埇桥区目前粮食的生产现状以及耕地地力的不同分级,从改善耕地地力以及土地流转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埇桥区的粮食增产。可见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土地的改良利用,以及科学施肥,培肥改土,提高耕地的肥力水平,同时将农村较分散的土地集中,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埇桥区的粮食增产还有很大的空间。
  5参考文献
  [1] 蒋瑜,许涛,苏仕龙,等.河池市耕地地力等级及中低产田(地)指标评价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4):349-353.
  [2] 李恩泽,刘海凤.关于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标准问题的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2,11(2):16-18.
  [3] 孙思.浅淡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09(7):32-33.
  [4] 许连君.基于土地规模经营的农用流转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2):29-31.
其他文献
为开发燃料电池用高性能全氟磺酸(Nafion)质子交换膜,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砜(SPES)纳米纤维,将其作为添加剂引入Nafion基体中,制备SPES纳米纤维/Nafion
耕牛的日射病及热射病,发生于炎热的夏季,多因劳役过度,饮水不足,受到日光直射,或卫生条件不良,潮湿闷热,使体质虚弱的耕牛往往受热中暑,呈现一般脑症状及一定的灶性症状,甚
期刊
【摘要】 目的 超早期指导泥浆水催吐,早期反复泥浆水洗胃,应用自配百草枯排毒液全消化道灌洗加反复、长疗程血液灌流等多法联合应用,对无特效解药、救治困难,且口服死亡率极高的百草枯中毒救治方法疗效观察与研究。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1年3月收住的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院前超早期泥浆水催吐指导,入院后早期反复泥浆水洗胃,自配百草枯排毒液500 ml反复行全消化道灌洗加反复、长疗程血液灌流等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进入衰老阶段,吸收能力减弱,根系施肥利用率很低,同时有些养分如磷等往往供不应求.此时还需要保持适宜的氮、磷、钾营养水平,以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6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法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 26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
目的评价微通道(F16)与标准通道(F24)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经采用微通道气压弹道碎石42例与标准通道气压弹道碎石78例,分析比较
目的 分析探讨自发性气胸及其原发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诊治的100例自发性气胸的经验体会,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微创引流、胸腔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0年8月~2010年9月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介入治疗3例,痊愈2例,1例中转手术,手术1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4.3%。结论 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应有深刻的认识
在这几纸控制舆论的训令面前,国府的行为反而变得可疑。媒体可以控制得住,悠悠之口又岂能堵上?左右舆论的国民政府,不仅没有保住自己的威信,连带法院和媒体的威信也都备受伤害
1月14日,有媒体援引来自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消息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组织有关单位,就期货法立法进行专门研究。消息称,该项工作始于2001年,目前在开展相关立法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