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策略及对中国—东盟关系的意义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借用对冲来描述小国应对中国快速发展的行为,并将对冲定义为与制衡、跟随并列的第三种策略选择.绝大多数对冲概念因为脱离其金融学本义而缺少降低或规避不确定性风险的含义.在重新界定对冲概念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对冲操作本质上是一种风险转移策略,并不能从系统中消除风险.由于国际体系中并不存在类似期货市场中的风险偏好者,小国实施对冲无法把风险转移出去,因而其基本操作是尽可能维持大国平衡以降低选错边的风险.这使对冲演变为一种推迟的跟随战略.实践中,对冲往往表现为小国与两个大国同时开展合作以维持大国平衡,或者以与一个大国的关系水平为标尺来调整与另一个大国的关系.对中国—东盟关系来说,对冲概念有助于理解近年来出现的东盟国家"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现象.同时,东盟国家因为实施对冲操作而选择拒绝大国的"拥抱",这使中国改善与其政治关系的努力收效甚微.
其他文献
作者针对德国海权战略诱发英德地缘竞争加剧的传导机制这一研究议题,对学界既有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借助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大战略框架,形成了关于英德冲突根源的解释机制:地缘格局→海权扩张的战略预期→德国崛起路径从战略克制、战略进取转向战略冒险→英国的制衡反馈→德国强化了原有的战略预期、进一步推进战略冒险→英德两国陷入螺旋冲突模式→德国陷入战略透支和海权崛起的失败。案例分析遵循过程追踪法,对德国如何走向海上战略冒险的历史进程进行理论分析,探究英德之间的战略互动进程及其影响变量,并提出以下观点:即使没有马汉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