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鄂西南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来源 :暴雨灾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200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恩施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2009年3月21日傍晚到22日凌晨发生在恩施州8县(市)的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过程是在地面冷空气和暖倒槽共同作用的背景下产生的.高空槽、中低层低涡及冷式切变是其主要大尺度影响系统;强对流天气发生时,风垂直切变特征明显,湿度在500hPa附近最大,空气接近饱和;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先后有7个强风暴单体生消,均自西向东移动,其成熟阶段,回波呈倾斜状,偏向风暴前侧,其前侧低层大部分存在弱回波区,中高层有回波悬垂结构,强风暴单体强回波上方有旁瓣回波造成的假回波:在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针对小学数学总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任务艰巨的特点,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认真分析,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夯实基础,整体把握  学生要全面掌握知识,内化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
摘 要: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工程的背景下,案例教学在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方面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有利于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利用课程的特点引导启发学生的工程思维,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大学物理的学习中,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工科;大学物理;案例教学;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需要“就事论事”下的探究活动还是需要把活动指向“核心概念”  (一)案例:《液体的认识》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拿起桌子上的烧杯,把里面的水倒进锥形杯、脸盆、茶杯、塑料袋和水槽,看看有什么发现?生:发现水的形状变了。生:盛水的容器是什么样水就是什么样。师:用笔把这些水面描出来。这些相同的水在不同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一样吗?生量后回答:不一样。师:我们把像水这样的物体,会流动,称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最原始、最有效的途径,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初三学生来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最重要的教学活动。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做法:  一、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观察、质疑、表达、批判、反思等学习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提升其学习兴趣。(
这里所说的“开源”就是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有内容写。“疏流”就是指导学生将获得的写作材料有序地表达。那么如何“开源”和“疏流”,解决作文难、怕写作呢?我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多方举措,做好“开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1.发展智能,提高认识,提高获取写作素材的能力。  学生完成一篇作文要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因素,所以我们必须抓好
使用2007—2009年湖北省13个闪电监测站闪电定位数据和1998—2009年雷电灾害资料,结合湖北省自然、社会、经济特征,以雷击密度、综合灾度、人均GDP以及人口密度为雷电灾害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