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机械通气状态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目标调节范围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ai_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预测低碳酸血症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界值和调节呼吸机参数的Pet(CO2)目标及其调节范围,以减少早产儿机械通气时低碳酸血症的发生率。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符合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且需要插管进行常频机械通气的新生儿96例,分别在机械通气后1 h、24 h、48 h和72 h从监护仪上读取Pet(CO2)值,同时抽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以pa(CO2)<35 mmHg(1 mmHg=0.133 kPa)和pa(CO2)>60 mmHg作为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诊断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et(CO2)预测低碳酸血症的界值和调节呼吸机参数的Pet(CO2)目标及其范围。

结果

381例次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中,151例次结果为低碳酸血症,发生率为39.6%,其余230例次在正常范围,无一例次出现高碳酸血症。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面积标准误为0.016,Pet(CO2)值用于诊断低碳酸血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即Pet(CO2)值越低,低碳酸血症的可能性越大;ROC曲线下面积的95%可信区间为0.864~0.926,Pet(CO2)最佳诊断界值为30.5 mmHg,当Pet(CO2)为41.5 mmHg时,敏感性为100%。

结论

Pet(CO2)预测低碳酸血症的界值为30.5 mmHg。以Pet(CO2) 41.5 mmHg为调节目标,30.6~41.5 mmHg作为呼吸机参数调节范围,可以降低早产儿机械通气时低碳酸血症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早产儿出生后,由于宫内营养储备不足,肠道不成熟以及医疗因素,如窒息、酸中毒、手术等,有更高的营养需求。早产儿为了达到理想的生长速度,需要持续的评估和足够的热量和营养供给。建议早产儿出生后早期进行肠道启动,待临床情况稳定后逐步达到完全肠内喂养。多种征象可能提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医师需综合判断。某些药物如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还有待研究证实。
目的探讨动态无创肺动脉压力(PAP)测定在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至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69例,排除心源性疾病并肺动脉高压(PAH)患儿。采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测定PAP、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E/A)变化。
目的探讨促凋亡蛋白Smac、HtrA2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分析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77例AL患儿,其中初诊组32例,缓解组33例,复发组12例;1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染色(SP)法检测患儿骨髓中Smac、HtrA2蛋白表达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检测标本仅部分表达Smac,而HtrA2则在所有检
目的回顾性分析婴幼儿起搏器安装方法、特点及随访时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选择2000年4月至2011年12月行起搏器安装的婴幼儿,根据病因、年龄、体质量等情况,分别选择心内膜和心外膜起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儿行心房或心室起搏;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行心内膜起搏,起搏导线置入路径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外科手术后房室传导阻滞均行心外膜起搏;起搏器安装后予抗生素治疗5 d后出院。随访时行心电图、胸
脓毒症是儿童急性肾损伤(AKI)的主要病因,为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液体复苏是脓毒症及AKI救治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但过量输液导致液体超负荷会加重患者的AKI,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液体治疗策略,早期充分液体复苏,后期限制性液体治疗。开展动态的、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危重症AKI患者液体管理的最佳方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被广泛用于治疗一些遗传性或获得性良、恶性疾病,但移植后患者出现各种严重甚至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概率高达11%~59%。现就引起HSCT患者CNS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如感染、药物毒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脑血管病变、代谢性脑病和CNS疾病复发等进行讨论,以加强HSCT相关人员对CNS并发症的早期认识,及帮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是EV71感染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EV71感染致CNS病变患儿的生存率较前改善,但幸存者遗留后遗症情况尚不明确。了解EV71感染并发CNS病变患儿的预后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对EV71感染致CNS病变的预后及后遗症类型进行综述。
期刊
期刊
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是指首次发作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事件,病变常累及视神经、脑干或脊髓等部位,30%~70%的CIS可转化为多发性硬化(MS)。目前认为,疾病修正治疗可延缓CIS向MS的转化,然而因其对疾病最终影响的不确定性及治疗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比较局限且指征严格。现对CIS进展为MS的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