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uz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几次教学的反思,我在本文阐述了几个观点:一、"懒"教师也能带出好学生;二,老师该备读;三是老师应有广了的胸怀,能让学生问倒而不难为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关键词】教学反思质疑
  
  一、"懒"教师也能带出好学生
  记得我在前几年执教公开课时,为了能把公开课上成功,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资料、看录像、做多媒体课件……整整忙乎一两周才告完工,每次公开课上得较成功,可由于个人时间、精力有限。其他工作却落在了后面,真是为"课"消得人憔悴。
  学校的公开教学每学期要搞好几次,这样让人憔悴的课这几年我没再上过,当学校让我再次进行公开课教学时,我试着偷"懒",于上课前两天布置学生预习并到课外查找与这篇课文有关的资料,仅仅两天时间,学生会把与我上课有关的各式各样的资料摆在了我的面前:有诗、有词、有报纸、杂志、有光盘、有网络图片、还有教学设计……品种繁多,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瞭乱.使我吃惊的不只这些资料,更令我意外的是通过提前预习,查找资料,一些平时在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公开课上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指名回答问题,居然也会眉飞色舞讲的头头是道。可以说,后来上的几堂公开课是我做老师以来上得最轻松也最精彩的课,轻松的是我在课前没有忙得不亦乐乎,上课时不用多讲,有些知识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孩子们已非常熟悉。精彩的是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气氛浓厚,孩子们在课堂上唯恐展示不出自己知道的知识,显得很快乐,很自信。课后我心情舒畅,显得轻松快乐。懂得了这些,看到孩子们这么快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试着偷懒,发现"懒"老师只要方法得当,真能带出勤学生.
  "懒"教师居然带出了"勤"学生,这不由得让我反思:从来觉得"教育"与"苦累"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可在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教研教改中学习,探索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今天才意识到,只有教师的观念彻底改变了,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广阔的空间,把讲台当成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别小看孩子们,在教学中,只要方法得当,多鼓励多夸奖,孩子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也是令教师欣慰的。试试吧,在教学中,"懒"教师也能带出好学生。
  二、老师你备读了吗?
  在听《钓鱼的启示》课上,执教老师指导学生朗读父子俩的一段对话:"孩子,你的把它放回水里去。""爸爸!"詹姆斯大叫起来。"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儿子大声抗议。"要求学生先谈谈父子俩说这段话时的心情,并按照说话时的心情朗读这几句话。很快,就有学生回答到:"父亲这时一定很有耐心,但语气也一定很坚定,因为他看到自己的儿子费那么大的劲,化那么长时间才到这么大的鱼。"接着,学生朗读了父亲说的话。另外一位学生迫不急待的举手说:"儿子一定很着急,很生气,就要用着急生气的语气读。"可见站起来读的这两位小学生虽然领会了课文的内含,分析的头头是道。由于孩子们年纪小,把握不了朗读技巧,及没有读出父亲耐心坚定的语气,也没读出儿子着急的语气。于是,教师又指名几个孩子站起来朗读,可依然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也就在这时,课堂上孩子们朗读的兴致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摇头晃脑的用自己的方式读着这段对话,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时只要教师发挥一下自己的朗读示范作用,在语音、语调上稍作指导,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不知是公开教学给这位教师带来的紧张,还是这位教师根本在课前就没有备好要怎样读这段对话,最终教师没有范读这几句话。致使本该很精彩的教学环节,只好草草收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应学习用标准的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说明朗读已成为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课堂上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思维,而且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形成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又使我反思: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以身试读"一番是多么重要啊!但许多教师在课前往往注重了备课,而不备读,那么出现上述"课中败笔"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让学生问倒难为情吗?
  带了好几年高中年级的语文课,中年级的每篇课文已教过几遍,尤其是那些名篇,历历在目,在中年级上起课来,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专业知识,真觉得已经得心应手了,同时自己也时时在充电,学习。总想做一名在学生心目中有学问的老师。没想到,今年在上四年级第七册第七单元《地名》时,却被学生问倒了。一位学生这样问我,"老师,广州为什么被称为羊城,是不是在这个地名里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当时,我很自然地把这个问题"转嫁"给其他学生(因为我上中高年级的课,喜欢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我想兴许会有学生查找到了这个问题,会有圆满的答案,几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一只小手举起,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这个问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尴尬 场面,我只好作以回答:"教师在备课时也查阅了许多有关地名的资料,但还没有看到你提的问题的答案。这样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在课后再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好吗?""好"同学们齐声回答。
  上完这堂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又迫使我反思,教师并非百科全书,被学生问倒的情况在所难免,可如若常常被学生问倒,是不是也暴露出教师自身在业务水平知识水平上的缺陷呢?长此以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必然下降。我牢牢记住,想做一名学生欢迎的教师,需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习惯,给自身时时"充电"是不可停止的。要知道"使学生尊敬老师的唯一源泉是教师的德和才.
  
其他文献
电力产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从其技术特征到经济特征都在客观上存在着对政府价格管制的需求。我国电力产业的政府价格管制由来已久,在改革开放之前,电力价格由国家统一定价,由于受
【摘要】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理论具体到教育研究中,有两类研究人员,农村小学教师就是其一。然而,作为研究人员的农村小学教师却普遍存在科研能力不强的问题,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学历普遍不高,做不了科研;二是学校设施落后,没条件做科研;三是科研成果不重要,不想做科研;四是常常"动口",科研无从下手;五是工作负担重,没时间做科研;六是压力大,没心思做科研。上述种种问
【摘要】从建构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角度分析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义。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正在发生着变化。同时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德育优先;坚持培养人才全面协调发展,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创新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进而注重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即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培养。  【关键词】全球化创新人才建构主义科学发展观  
我从教的中学是一所二类高完中,由于历史、政策等原因,我所教的学生大多数属于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与同类的重点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升学成绩最多算中等生,所以进校以后对自己不自信,对前途感到迷茫。在一次次考试后,看到成绩不理想,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班主任不重视,很快就会自暴自弃,甚至中途辍学,所以我校历来都十分重视信心教育,克服自卑心理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做好这些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
期刊
期刊
《论语》所蕴含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是“仁”和“礼”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在孔子的为人处世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人孝悌先  ●“孝悌”是仁之根本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仁爱从孝敬父母开始,进而敬重兄长、关爱弟妹,还要对朋友言而有信,对天下人博爱,同时,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有若也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在孔子及其弟子眼中,孝顺父
教师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闲的时候确实太少了,而有那么一点时间闲下来,想的最多的是什么,是如何上好课,如何教好自己的学生。我认为新课程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学到知识,更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创新精神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采用启发诱导、交流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