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移植中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t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阿来佐单抗)与抗CD25单克隆抗体(达利珠单抗)在小肠移植诱导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2年间1 1例小肠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在小肠移植时使用了阿来佐单抗(阿来佐单抗组),5例应用了达利珠单抗(达利珠单抗组).观察术前和术后12周内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变化情况,术后3个月内排斥反应、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受者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阿来佐单抗组受者中,1例因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于术后13 d死亡,余5例术后8周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显著下降,8周后开始缓慢上升,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下降至给药前的5%,并在给药后8周内维持在稳定的低水平.达利珠单抗组受者中,1例因曲霉感染于术后25 d死亡,余4例受者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在给药后1d明显增加,1周后持续稳定在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内,阿来佐单抗组检出轻度排斥反应1例,达利珠单抗组检出轻、中、重度排斥反应各1例,经及时抗排斥反应治疗后成功好转.11例受者术后3个月时血肌酐、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总量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阿来佐单抗或达利珠单抗均可成功进行小肠移植免疫诱导,但阿来佐单抗诱导后的感染发生率更低。

其他文献
对于终末期肝病和肾病患者而言,器官移植是较好的一种治疗选择.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分析,因为经济资源有限,供者器官稀缺,且受者术后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所以,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和利用,如何以较少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是移植医生在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010年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UNOS)数据表明,他克莫司胶囊在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的使用率为89.3%,肾移植受者术后1年的使用
期刊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2.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x±s表
期刊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微珠法检测肾移植受者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并探讨DSA阳性受者的HLA配型及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检测39例亲属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后的DSA,检测供、受者HLA错配情况,记录受者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DSA阳性及阴性受者的HLA错配及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9例共检测DSA 313次,其中移植前78次,移植后235次,移植前出现DSA阳性的均暂缓手术.5例
公民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一项全新的、充满挑战性的工作,经过近3年的实践,已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器官捐赠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1].当前,各级红十字会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都在关注器官捐赠流程的规范化[2].本文拟借鉴管理学的"流程管理"理念,探讨器官捐赠流程的规范化管理.一、器官捐赠符合流程管理的基本特征流程是由一系列单独的任务组成的,使一个输入的流程变成输出的全过程.流程管理(
期刊
目的 探讨Perfadex液与UW液低温保存对猪肺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新鲜猪肺的小叶间动脉,制备为6条2mm长的血管环,按随机数值表法分入KH液组、Perfadex液组和UW液组,每组2条血管环在相应保存液中保存4h.观察在37℃下经吲哚美辛、N-硝基-L-精氨酸和氧合血红蛋白作用后,地诺前列素氨丁三醇引发的血管收缩反应,及不同浓度的缓激肽和非受体介导钙离子载体引发的血管舒张反应.结果
目的 比较心脏移植术后吗替麦考酚酯(MMF)个体化给药方案与固定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总结基于血霉酚酸(MPA)浓度监测的MMF个体化方案应用经验.方法 研究组48例受者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接受心脏移植术,术后依据临床事件及血MPA浓度谷值(MPA-C0)进行个体化MMF剂量调整,MPA-G0目标浓度为2.0~4.0 mg/L,随访12个月;对照组从数据库中选取2007年1月至200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价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51例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的受者及26例健康志愿者,行肾脏斜冠状面3.0T MRDTI检查(扩散梯度方向6,b值为0、300 s/mm2).依据接受DTI MR检查当天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所有受试者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1组),为正常志愿者26例;(2)eGFR≥60ml·min-1 ·
心脏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手段.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报告,近10年来,全球每年进行心脏移植约5000例,已注册病例的中位存活期为11年[1].随着新型免疫诱导剂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已明显降低,心脏移植后1年和5年的排斥反应累积发生率从1994-2000年的41%和59%降至2001-2009年的26%和44%,这表明心脏移植后早期的排斥反应风险仍较高,
期刊
目的 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首次完全缓解期(CR1)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并分析二者间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39例CR1期AML患者,其中接受auto-HSCT者28例(自体组)和接受allo-HSCT者111例(异基因组)。自体组28例受者中,AML
“2012中国器官移植峰会暨器官移植医师高级研修班”于2012年12月7—10日在杭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移植界及相关领域的300余名医学专家、教授应邀参加本次大会。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与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专业学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教授主持并致词,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陈实教授,中华医学会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