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左唐和中国犹太教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北宋时,有一批犹太人共70来姓、500余家,自称从天竺出发,集体来到中国,向宋帝进贡了当时中国还没有的棉花和五色棉布,宋帝诏。“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金大定三年(1163年),犹太教民们在开封初建犹太教教堂,后多次损建。明正德七年(1512年)在各地犹太教民资助下,在开封又一次重建教堂,由进士左唐为之撰写了一篇重要的犹太教的碑文——《尊崇道经寺记》,碑文追述了犹太教自亚当(碑文作阿耽)始创以来,经挪
其他文献
高校教师之间的隐性知识共享是提高其教学与科研能力的途径之一,该文基于高校教师知识共享意愿、共享能力、共享氛围和共享效果等因素,构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模型,开发知
基于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的基本理论,设计了合理的1.3μm无致冷AlGaInAs/InP应变补偿量子阱激光器结构,通过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外延(LP-MOVPE)工艺在国内首次生长出了高质量
应用光折变效应动力学方程,导出了在Fe∶LiNbO3中对光折变全息图热定影所需的最小H+浓度,以及H+浓度与光栅空间频率的关系.应用光谱比较法测量了不同样品的H+浓度值.得出了进
【正】 对于初学汉语的维族学生来说,汉语中的补语这个语法成分及其相应的语法结构往往是很难理解和处理的问题。因为在维语中没有补语这一语法成分,汉语中的补语一般相当于
<正> 藏族名胜古迹传说是关于特定的山川景物、古刹胜迹的解释性民间故事。它是以某种特定的自然物或人工物为对象,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对于对象的来历、状貌特征、名称由来等给予说明解释。藏族名胜古迹传说是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使人们在观赏湖光山色之时,游览古刹名胜之际,陶醉在名胜古迹传说的遐想之中。
本文研究了C2H2分子受激Raman光谱(SRS)中的光学斯塔克(Stark)效应,同时还研究了激光功率以及单一转动态量子数J与Stark效应的关系.实验表明:C2H2分子在高强度激光电场作用下
研究了三种萘酞菁化合物LB膜的制备,并通过二次谐波产生的方法研究了单个对称取代的萘酞菁化合物及双(四叔丁基萘酞菁)铒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并对它们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简单的
<正> 1989年11月1日至2日,在辽宁省凌源县召开了首次罗布桑却丹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内蒙、辽宁等地的70余位同志。研讨会交流了20篇有关论文,六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与会者还参加了“罗布桑却丹故居”纪念碑揭幕仪式。罗布桑却丹于1875年出生于凌源县万元店镇热水汤一个农民家庭。其妻是日本人,姓瓜田。罗布桑却丹自幼勤奋好学,才华超众。他通过刻苦自学,掌握了蒙、汉、藏、满四个民
研究了图像处理中各向异性扩散的正则化参数选取问题.根据分片常数模型,提出了一种噪声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寻找图像中的最小区域方差来估计噪声;分析了正则化参数与图像噪声
<正>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各民族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宋朝疆域虽不广阔,但周边及内地仍有众多的少数民族,而以西北、西南及湖南的少数民族尤为活跃。随着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宋朝政府开始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在数次兴学浪潮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学校——蕃学,逐渐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