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设计要着眼语文心智的育成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fe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习是人脑对语文知识经验的反映,从心理学层面讲,语文知识经验就是语文心智。练习就是语文心智作用于分析、判断,重组、建构,创造、活用的过程,其语文心智活动的强弱决定着练习质量的高低。可见着眼丰盈学生语文心智设计练习是十分必要的。
  
  一、让学生在情趣练习中育成语文心智
  
  从情趣视角看,设计的练习不但要有情,还要有趣。情,要能焕发练习者对母语学习的热情,学好祖国语言的激情,对祖国优秀文化的钟情;趣,要能在题干、题型、内容、方式上有滋有味。在情趣练习中,知识不再是外在于学生或强加于学生的完全客观的事实,而是与学生建立起交互主体关系,并参与其精神建构,成为他们生命成长的重要能量。如让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区别使用“青 清 情 请 晴 睛 精 蜻”这八个汉字,从情趣练习的视角设计,分步如下:
  
  练习1把八个形近字赋予鲜活的生命体征,这有情;把八个形近字嵌入鲜活的儿歌式言语中,这有趣。练习2是情趣的发展和延伸。练习3是利用情趣辨析其他形近字,活化其字形字义,重构某些形近字模块。对情中有趣,趣中有情的练习,学生会愿练乐练,在练的过程中品赏到语文学习的趣,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化的情,语文心智得到促进和发展。
  
  二、让学生在思辨练习中育成语文心智
  
  思辨指的是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概念分析思考的心理过程。它包含两个不同方式但又相互联系的心理经验:一是思考辨析的经验,二是运用逻辑进行概念推理的经验。第一种心理经验是思辨的基础,也是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的主要任务。要使思辨转化为语文心智,在练习设计上一是利用概念制造矛盾,二是利用矛盾进行对立统一的辨析,三是围绕辨题进行正反思考。下面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揠苗助长》为例。
  1.人们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农户付出了劳动却一无所获,难道这句话错了吗?请说说你的看法,也可以结合实际加以说明。
  2.从劝诫、建议等角度给农户写信。
  练习1是对正确概念的再分析、再判断。思辨历程是:一是概念中的“耕耘”是劳动的意思,农户的付出也是指劳动,但农户付出劳动的方式不正确,付出越多离目标越远。因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一判断没有错,错的是农户采取的劳动方式。二是农户的劳动是违背科学的胡闹,与判断中的“耕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户的一无所获是其胡乱“耕耘”的咎由自取。三是现实中的“我”努力学习收获了好成绩,“他”学习不刻苦吞下的是成绩跟不上的苦果,因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没有错。在这样的思辨历程中丰盈语文心智。
  练习2是怎样劝诫农户才能心悦诚服?当然是说理,这个理是什么?当然是科学道理。道理讲清楚了讲透彻了,建议才合情合理,农户才可能乐于接受,写信的目的才能达到。要达到劝诫、建议的目的,就要进行一系列思辨活动,写信和思辨过程就是实践和丰盈语文心智的过程。
  
  三、让学生在综合练习中育成语文心智
  
  综合练习,是把学习过的文本和某个部分及各属性联合起来加以练习。练习者将在语文心智的作用下,把语文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语文技能链条,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语文心智才能得到发展和提升。语文心智的发展是不能单靠知识的累积去实现的,累积的知识不加以综合运用是形成不了健全的语文心智的。因此,有必要从识、读、释、析、思、辨、品、赏、说、写(笔者称其为十字方针)综合角度设计练习,以丰盈练习者的语文心智。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为例。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____在手里,____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 喝),把两只前爪在地下____了一按,望上一____,从半空里(蹿 撺)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____,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 在地下,把腰(胯 垮)一____。武松一____,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大____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 振)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____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画去括号里用错了的字。
  2.在横线上填上原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这些动词用得好在哪里。
  3.武松面对比自己力量大十几倍的庞然大物,没有马上开打,而是先____,再____,两个____
  字说明武松有____有____,刻画了武松____的英雄形象。
  4.“大虫见掀他不着,大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大虫的吼声真的能震动山冈吗?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
  5.这段话描写了____ 。
  6.仿照这段话,描写人物的几个动作,要注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练习1是练习在语言环境中准确使用音近义不同的汉字;练习2即练习记诵能力,又练习准确运用动词的能力;练习3进一步领悟动词在刻画人物性格中的作用,训练学生从人物动作描写中捕捉人物性格信息的能力;练习4认识夸张句这一语言形式,感悟这一语言形式特有的表现力;练习5重在练习概括和表述能力;练习6重在练习根据人物动作,准确运用动词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言语能力。
  
  四、让学生在整合练习中育成语文心智
  
  整合着重单元练习,把单元训练要点重新调整组合,从“巩固、理解、内化、运用”等维度设计练习。整合练习是学生与单元内容、知识的再对话,通过对单元内容、知识整体的再次相遇、理解、沟通和体验,让语文能力和语文心智互促共生。整合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和针对性。下面以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1.整合一:再读《天窗》《我是猫》,把相关信息填入表格中。
  1~3小题重在巩固内容,积累词汇,4、5小题重在迁移和创新,要把在解读《我是猫》时感悟到的由生活经验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之哲理等方法,和在学习《天窗》时体会到的据某个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等方法整合起来,创造性地完成4、5小题。要求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这道习题中第1~3小题,中等学生完成第2~4小题,比较优秀的学生完成第3~5小题。
  2.整合二:再读《猫》《武松打虎》,想一想猫、武松的语言、动作、心理各有什么特点,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把思考的结果填入表格中。
  第1、2小题要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整合,重在锻炼评价赏析能力,第3小题侧重把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建构起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要符合其性格特征的语文心智。
  3.整合三:《猫》《武松打虎》都是小说,表现方式有许多相同之处。可以通过这两篇文章学习另一种文体,如把两篇课文改编为剧本。可师生合作改编表演,可学生自编自演,边演边改。在编演改过程中增进对剧本基本写法的了解。一边改编,一边再次亲密接触文本,全方位和文本展开对话。再次和文本中人物相知相遇,情感共鸣共生,语言相接相通。这是一个研读、感悟、整合、创造、表达的过程,是全方位语文学习的一次历练,这种历练将积淀成较为稳定的语文心理经验,转变成不断成熟的语文心智。
其他文献
我系于2001年对药学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制剂技术与设备》是在广泛调研药业单位的需求后而新开设的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广,包括化工原理基础知
“满纸批改言,一腔心血缀,都云老师累,谁解其中味?”即便如此.教师还是在作文评价中迷失了方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改作文.收效却甚微。综观当前作文批改的现状,传统的作文
产道血肿是分娩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由于血管损伤或断裂而皮肤黏膜保持完整,血液积聚于局部区域引起。因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易发展为产后失血性休克.而危及产妇的生命。笔者结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同时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量远远不能达到新课标对学生阅读总量的要求。语文教师应把学生语文阅读由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语文世界中去,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空间,弥补课外阅读的缺失,营造开放式的语文学习氛围。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