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改革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之一.教师要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和创造等来实现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刚接触到化学,对化学实验比较有兴趣,教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调整教材内容,由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和气味,然后将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实验现象.在学生正确描述了实验现象之后,提出思考问题: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可燃性和支持燃烧等都是物质的性质,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在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和概括中形成化学概念,使知识容易内化,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2.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在学生原有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和知识的增长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和有效学习.
例如,在气体收集方法的教学中,设计问题1:实验室收集气体的方法有几种?选择实验室收集气体方法的依据是什么?硫化氢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毒性,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用什么方法收集此气体?学生已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能很快想到实验室收集气体的方法和选择实验室收集气体方法的依据,但已知的气体收集方法都不适合收集硫化氢气体,由此引发学生发散思维,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见解予以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时提出问题2:用什么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呢?学生进行分析、设计和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对收集硫化氢气体的方法和装置的设想逐步形成.接着提出问题3:洗气瓶可用于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气体,用洗气瓶应如何收集氧气、氢气和硫化氢气体呢?展开讨论,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并能归纳出其中的规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诱发学生独立而深入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征,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应结合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问题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从“问题意识”中激发出来的科学精神要远比“以单一问题去引导学生寻求一个或若干个答案”中所获取的要强得多.仍以气体收集方法的教学为例,硫化氢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也不能用集气瓶排空气法收集,可以用洗气瓶收集,在环保意识下,学生接下来就会提出问题:多余的气体怎么处理?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向自己提问,由问题生成更多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形成渗透式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知识迁移,使学生形成自主学生的习惯.
三、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有能力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准备学习预案,发现问题,带着疑问进入课堂;课堂上,能自觉阅读理解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的一般程序,能科学严谨地描述实验现象,能规范地实验操作和书面表达;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中,学会分类、比较、概括和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比如,有些学生总是把化合物和混合物弄混淆,在例题分析时,让学生交流讨论各自的方法,评价分析,学生自己总结出一套很有效的方法来.首先牢记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分类标准不同,再写出物质的化学式,两者相结合,那些无法写出化学式的便是混合物.教师要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利用多媒体扩大时空,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模拟复杂的化学实验,方便地展示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总之,自主学习是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高品质的学习,但这种高品质的形成和长远效能的发挥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为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当全体学生在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使学习成为自觉主动的一种行为时,课堂就真正成为学生化蛹成蝶的地方.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刚接触到化学,对化学实验比较有兴趣,教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调整教材内容,由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和气味,然后将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实验现象.在学生正确描述了实验现象之后,提出思考问题: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可燃性和支持燃烧等都是物质的性质,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在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和概括中形成化学概念,使知识容易内化,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2.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在学生原有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和知识的增长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和有效学习.
例如,在气体收集方法的教学中,设计问题1:实验室收集气体的方法有几种?选择实验室收集气体方法的依据是什么?硫化氢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毒性,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用什么方法收集此气体?学生已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能很快想到实验室收集气体的方法和选择实验室收集气体方法的依据,但已知的气体收集方法都不适合收集硫化氢气体,由此引发学生发散思维,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见解予以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时提出问题2:用什么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呢?学生进行分析、设计和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对收集硫化氢气体的方法和装置的设想逐步形成.接着提出问题3:洗气瓶可用于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气体,用洗气瓶应如何收集氧气、氢气和硫化氢气体呢?展开讨论,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并能归纳出其中的规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诱发学生独立而深入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征,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应结合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问题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从“问题意识”中激发出来的科学精神要远比“以单一问题去引导学生寻求一个或若干个答案”中所获取的要强得多.仍以气体收集方法的教学为例,硫化氢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也不能用集气瓶排空气法收集,可以用洗气瓶收集,在环保意识下,学生接下来就会提出问题:多余的气体怎么处理?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向自己提问,由问题生成更多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形成渗透式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知识迁移,使学生形成自主学生的习惯.
三、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有能力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准备学习预案,发现问题,带着疑问进入课堂;课堂上,能自觉阅读理解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的一般程序,能科学严谨地描述实验现象,能规范地实验操作和书面表达;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中,学会分类、比较、概括和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比如,有些学生总是把化合物和混合物弄混淆,在例题分析时,让学生交流讨论各自的方法,评价分析,学生自己总结出一套很有效的方法来.首先牢记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分类标准不同,再写出物质的化学式,两者相结合,那些无法写出化学式的便是混合物.教师要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利用多媒体扩大时空,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模拟复杂的化学实验,方便地展示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总之,自主学习是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高品质的学习,但这种高品质的形成和长远效能的发挥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为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当全体学生在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使学习成为自觉主动的一种行为时,课堂就真正成为学生化蛹成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