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权威机构对中国区公司的调研表明,沟通、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等能力欠缺已成为从事销售和市场等行业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最亟需解决的软肋。案例教学因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该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国际商务类课程应推广案例教学,科学合理地设计案例教学步骤,探索成功开展案例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国际商务课程;案例教学;教学步骤;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85-02
“入世”十周年以来,中国面临的国际交流和竞争呈现出途径广泛、模式多样、内容复杂的特性,从数量和质量上对从事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和服务流动的国际商务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据此,上海海关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确立“立足行业、面向社会”的专业建设理念,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改革教学方式,而操作性高且效果较好的措施应是在专业教学中推广案例教学。
一、国际商务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满足企业关键人才核心能力缺失的要求。世界500强、全球排名前五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Kelly Services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杂志合作对25个行业的中国区800家企业的高管及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调查后发布的《Kelly Services 2010年中国关键人才能力报告》显示:92%的企业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受到关键人才能力短缺的负面影响,23%的企业称受负面影响最重;而企业最缺乏的前五大类关键人才是销售、生产制造、工程技术、市场、财务,而这些企业关键人才最重要且高稀缺的前3项能力分别是沟通、解决问题与制定决策、创新能力。[1]培养销售和市场专业人才是国际商务专业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须注重培养本专业学生的这三种能力。根据相关调查,大学生之所以缺乏上述关键能力,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模式的不足——国内高校国际商贸类人才教育多数还停滞于应试教育阶段,学生被动学习,而无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更罔论创新思维培育。[2]因此,国际商务类课程的教学应围绕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进行,而案例教学可较好的实现该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组织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等。
2.满足企业偏向于实务型人才的需求。随着竞争加剧,企业更倾向于有实务工作经验的应聘人员,而高校人才培养已脱节于社会需求,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高校普遍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的缺陷。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纽带。[3]案例教学,特别是以最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作为案例素材,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做出细致分析,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4],即适度案例教学能突破高校学生缺乏实务经验与社会阅历的局限,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能力的有效路径[5]。
3.满足高校教学模式转变的需求。毕业生买方市场的形成,迫切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不断改进和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其中最急迫的是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案例教学可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可根本上实现三种转换[6]: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地位的转换,学生由知识的被动吸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猎取者;教学过程的转换,教师创造、设定环境和条件,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协商、讨论。
4.满足国际商务核心课程应用性的需求。“国际经济学”、“国际投资学”、“跨国公司管理”、“思际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等国际商务类核心课程都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课程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而课堂和课外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则能较好的兼顾课程实践性特点和教学条件的缺陷,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及注意问题
1.案例选择:应兼顾我国国情和课程特点,尽量选择国内案例,便于学生研读和深入分析,但部分课程(如“国际企业管理”)则应选择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案例;应兼顾成功与失败两个角度;兼顾中文与英文案例,更具学生的英语能力。
2.案例布置:教师发放案例,学生阅读案例,教师适当阐释,明确讨论问题和要求;教师提示分析案例的思路、可运用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等。
3.案例研读:拿到案例后,学生需对案例及其相关背景资料进行详细研读,并依据相关理论和原理,对所讨论的问题做出针对性分析,确定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在此环节,学生需充分发挥能动性,研读相关资料,可推动学生将学习范围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课本拓展到其他信息来源。
4.案例讨论:在研读案例后,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以5~8人为宜),并选出或指定各组的主持人和记录人。分组讨论为每组成员间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各组员分别围绕案例对所讨论的问题提出解决之道,并在讨论中进行融合、互补,以最终形成各组所认为的最佳方案[7],取得彼此互学、共同进步的效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该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对案例所要讨论的问题逐个进行讨论,确定成因,形成对策,并分析实施的注意事项,进行深入研讨,按照顺序对讨论要点进行记录,以供案例陈述阶段小组发言参考。
5.案例陈述:各小组选派代表对案例讨论阶段所形成的小组最佳方案进行陈述,如果需要还可进行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更具立体感的陈述方式;表述最好能语言简明、生动形象、逻辑严密、紧扣主题;案例陈述前,教师可设计代表发言、观众提问等环节;陈述过程中,可通过提问加以调节,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将关键性发言引向深入,对关系到案例主题的矛盾意见引发研讨,并鼓励其他小组提出质疑或补充性建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6.总结点评:各小组陈述完后,教师应就各小组的陈述进行比较性评价,但评价应着重点评各小组的精彩之处并将其综合,以汲取众家之所长而完善各小组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回答和点评。
7.撰写报告。最后,可要求各组撰写一份书面案例报告,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思维逻辑的严密性、结构条理的清晰度,并能使对问题的分析更加深入、具体和透彻;对教师来说除课堂发言与书面考试外,案例书面报告也可作为一种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和判定成绩的重要的工具。
三、开展案例教学的成功策略
1.案例选择要紧扣知识点并具有典型性。借助于互联网和图书资料,能找到不可胜数的国际商务类课程案例。但在案例教学时所选取的案例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选择最贴切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并注重时效性;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深入企业调研,针对具体知识点搜集真实的、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一手资料,进行筛选、加工、整理成教学案例。
2.案例选择应循序渐进。在前期教学中应针对具体知识点选择较单一和容易案例,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在后期教学中,应选取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案例[8],以更加贴近企业实务,如此更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即在选用案例时应由简到繁,由专项型案例到综合型案例,如“国际投资学”,前期可针对国际投资理论、标的、方式、环境与风险等知识点开展专项型案例分析,后期可让学生就某企业对外投资项目的理论依据、面对的环境与风险及其防范、可采取的投资方式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并撰写投资项目报告书。
3.鼓励学生参与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的出发点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因此,教师除自行选择案例外,还可安排学生课后认真研读相关知识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逐步完善、凝练成教学案例。如此,可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提供新的手段和依据。
4.建立案例库,完善文本案例教学。文本案例教学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案例,以文本形式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学习和分析的教学方法,而案例库建设是推动文本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9]。因此教师需有意识地选取和提炼一些经典案例,并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应用,使其成熟化、标准化,继而导入到案例库中,并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和修正,为成功开展案例教学提供重要支撑;根据情况适当收集全英文案例,以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此外,还应建好每个案例的支持系统,并有若干理论知识点与之对应。
5.增强教师专业素质和实务经验。国际商务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要求授课任课教师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实践经验丰富。因此,应鼓励教师参与短期进修、参加专业性会议、主持横向课题、开展产学研践习等,以丰富实务经验,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专业讲座、案例提供等方式参与案例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6.要配合以其他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言,案例教学法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只有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详尽阐释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配合案例教学对其进行拓展和实际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否则案例教学将会是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王玉琪.中国关键人才最稀缺哪些能力[N].北京青年报,2010-09-14(D4).
[2]国家教学成国家项目组.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育研究[A].廖进球,马超群,袁凌.中国商务管理创新研究(2010)[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214-220.
[3]武艳.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三江学院学报,2011,(1):30-34.
[4]任晋宏.地方应用型外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EB/OL].2010-08-17.
http://syue.com/Paper/Education/Vocational/205709.html
[5]姜婷婷.革新培养模式锻造复合型外经贸应用人才[N].国际商报,2010-08-21.
[6]湖北经济学院:外语系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复合型外经贸人才[EB/OL].2009-10-03.
http://jwc.hbue.edu.cn/structure/jxjs/zyjs/zw_4557_1.htm
[7]钟杏云.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吸引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22-123.
[8]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8):102-105.
[9]郑艳群.推广本科案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经济师,2007,(3):34-35.
作者简介:查贵勇(1978-),安徽泾县人,上海海关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
关键词:国际商务课程;案例教学;教学步骤;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85-02
“入世”十周年以来,中国面临的国际交流和竞争呈现出途径广泛、模式多样、内容复杂的特性,从数量和质量上对从事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和服务流动的国际商务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据此,上海海关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确立“立足行业、面向社会”的专业建设理念,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改革教学方式,而操作性高且效果较好的措施应是在专业教学中推广案例教学。
一、国际商务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满足企业关键人才核心能力缺失的要求。世界500强、全球排名前五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Kelly Services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杂志合作对25个行业的中国区800家企业的高管及人力资源负责人进行调查后发布的《Kelly Services 2010年中国关键人才能力报告》显示:92%的企业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受到关键人才能力短缺的负面影响,23%的企业称受负面影响最重;而企业最缺乏的前五大类关键人才是销售、生产制造、工程技术、市场、财务,而这些企业关键人才最重要且高稀缺的前3项能力分别是沟通、解决问题与制定决策、创新能力。[1]培养销售和市场专业人才是国际商务专业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须注重培养本专业学生的这三种能力。根据相关调查,大学生之所以缺乏上述关键能力,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模式的不足——国内高校国际商贸类人才教育多数还停滞于应试教育阶段,学生被动学习,而无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更罔论创新思维培育。[2]因此,国际商务类课程的教学应围绕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进行,而案例教学可较好的实现该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组织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等。
2.满足企业偏向于实务型人才的需求。随着竞争加剧,企业更倾向于有实务工作经验的应聘人员,而高校人才培养已脱节于社会需求,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高校普遍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的缺陷。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纽带。[3]案例教学,特别是以最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作为案例素材,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做出细致分析,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4],即适度案例教学能突破高校学生缺乏实务经验与社会阅历的局限,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能力的有效路径[5]。
3.满足高校教学模式转变的需求。毕业生买方市场的形成,迫切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不断改进和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其中最急迫的是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案例教学可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可根本上实现三种转换[6]: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地位的转换,学生由知识的被动吸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猎取者;教学过程的转换,教师创造、设定环境和条件,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协商、讨论。
4.满足国际商务核心课程应用性的需求。“国际经济学”、“国际投资学”、“跨国公司管理”、“思际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等国际商务类核心课程都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课程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而课堂和课外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则能较好的兼顾课程实践性特点和教学条件的缺陷,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及注意问题
1.案例选择:应兼顾我国国情和课程特点,尽量选择国内案例,便于学生研读和深入分析,但部分课程(如“国际企业管理”)则应选择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案例;应兼顾成功与失败两个角度;兼顾中文与英文案例,更具学生的英语能力。
2.案例布置:教师发放案例,学生阅读案例,教师适当阐释,明确讨论问题和要求;教师提示分析案例的思路、可运用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等。
3.案例研读:拿到案例后,学生需对案例及其相关背景资料进行详细研读,并依据相关理论和原理,对所讨论的问题做出针对性分析,确定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在此环节,学生需充分发挥能动性,研读相关资料,可推动学生将学习范围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课本拓展到其他信息来源。
4.案例讨论:在研读案例后,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以5~8人为宜),并选出或指定各组的主持人和记录人。分组讨论为每组成员间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各组员分别围绕案例对所讨论的问题提出解决之道,并在讨论中进行融合、互补,以最终形成各组所认为的最佳方案[7],取得彼此互学、共同进步的效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该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对案例所要讨论的问题逐个进行讨论,确定成因,形成对策,并分析实施的注意事项,进行深入研讨,按照顺序对讨论要点进行记录,以供案例陈述阶段小组发言参考。
5.案例陈述:各小组选派代表对案例讨论阶段所形成的小组最佳方案进行陈述,如果需要还可进行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更具立体感的陈述方式;表述最好能语言简明、生动形象、逻辑严密、紧扣主题;案例陈述前,教师可设计代表发言、观众提问等环节;陈述过程中,可通过提问加以调节,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将关键性发言引向深入,对关系到案例主题的矛盾意见引发研讨,并鼓励其他小组提出质疑或补充性建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6.总结点评:各小组陈述完后,教师应就各小组的陈述进行比较性评价,但评价应着重点评各小组的精彩之处并将其综合,以汲取众家之所长而完善各小组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回答和点评。
7.撰写报告。最后,可要求各组撰写一份书面案例报告,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思维逻辑的严密性、结构条理的清晰度,并能使对问题的分析更加深入、具体和透彻;对教师来说除课堂发言与书面考试外,案例书面报告也可作为一种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和判定成绩的重要的工具。
三、开展案例教学的成功策略
1.案例选择要紧扣知识点并具有典型性。借助于互联网和图书资料,能找到不可胜数的国际商务类课程案例。但在案例教学时所选取的案例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选择最贴切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并注重时效性;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深入企业调研,针对具体知识点搜集真实的、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一手资料,进行筛选、加工、整理成教学案例。
2.案例选择应循序渐进。在前期教学中应针对具体知识点选择较单一和容易案例,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在后期教学中,应选取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案例[8],以更加贴近企业实务,如此更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即在选用案例时应由简到繁,由专项型案例到综合型案例,如“国际投资学”,前期可针对国际投资理论、标的、方式、环境与风险等知识点开展专项型案例分析,后期可让学生就某企业对外投资项目的理论依据、面对的环境与风险及其防范、可采取的投资方式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并撰写投资项目报告书。
3.鼓励学生参与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的出发点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因此,教师除自行选择案例外,还可安排学生课后认真研读相关知识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逐步完善、凝练成教学案例。如此,可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提供新的手段和依据。
4.建立案例库,完善文本案例教学。文本案例教学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案例,以文本形式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学习和分析的教学方法,而案例库建设是推动文本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9]。因此教师需有意识地选取和提炼一些经典案例,并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应用,使其成熟化、标准化,继而导入到案例库中,并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和修正,为成功开展案例教学提供重要支撑;根据情况适当收集全英文案例,以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此外,还应建好每个案例的支持系统,并有若干理论知识点与之对应。
5.增强教师专业素质和实务经验。国际商务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要求授课任课教师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实践经验丰富。因此,应鼓励教师参与短期进修、参加专业性会议、主持横向课题、开展产学研践习等,以丰富实务经验,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专业讲座、案例提供等方式参与案例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6.要配合以其他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言,案例教学法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只有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详尽阐释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配合案例教学对其进行拓展和实际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否则案例教学将会是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王玉琪.中国关键人才最稀缺哪些能力[N].北京青年报,2010-09-14(D4).
[2]国家教学成国家项目组.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育研究[A].廖进球,马超群,袁凌.中国商务管理创新研究(2010)[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214-220.
[3]武艳.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三江学院学报,2011,(1):30-34.
[4]任晋宏.地方应用型外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EB/OL].2010-08-17.
http://syue.com/Paper/Education/Vocational/205709.html
[5]姜婷婷.革新培养模式锻造复合型外经贸应用人才[N].国际商报,2010-08-21.
[6]湖北经济学院:外语系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复合型外经贸人才[EB/OL].2009-10-03.
http://jwc.hbue.edu.cn/structure/jxjs/zyjs/zw_4557_1.htm
[7]钟杏云.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吸引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22-123.
[8]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8):102-105.
[9]郑艳群.推广本科案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经济师,2007,(3):34-35.
作者简介:查贵勇(1978-),安徽泾县人,上海海关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