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实验与传统实验比较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IS与目前的高科技相联系, 为中学物理教学增添了一种先进的实验手段,特别是实时记录功能更是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传统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坛坛罐罐,取材容易,原理清楚,效果明显.DIS实验与传统实验各有利弊.那么,DIS实验的优点具体有哪些体现,DIS实验存在着哪些不尽人意之处呢?下面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比较DIS实验与传统实验的优缺点.
  1 DIS实验系统的优点
  1.1 体积小,简单易操作
  案例1 摇绳发电
  实验背景
  “摇绳发电”是人教版物理教材(选修3—4)中“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教学内容 “做一做”中的实验.如图1所示,由于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当导线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动势.若导线形成闭合回路,便在电路中形成感应电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跳绳发电”实验作为“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这堂新课的引入实验,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实验过程
  如图2、图3所示,将周长是120m左右的导线绕成9匝,每匝周长约为13m, 将9匝导线用细绳固定起来,导线的两端分别与灵敏电流计相连.两个同学快速摇动导线,在灵敏电流计上观察到指针的偏转.
  DIS实验过程
  如图4所示,将一段长3米左右的导线的两端分别穿过普通跳绳的两个手柄后,再分别与微电流传感器相连,微电流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如图5所示),当学生手握跳绳的两个手柄“跳绳”时,由于“绳”在切割磁场,故在计算机的显示屏上出现了如图6所示的“电流—时间”图象.由图象可得,摇绳发电的电流的最大值在1 mA左右.
  传统方式与DIS方式的比较
  1.2 步骤省,快速得到结果
  案例2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背景
  用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的实验.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 Ir可知,通过路端电压U和总电流I的多组测量值.如图7所示,分别用电压传感器与电流传感器测出路端电压与电流,利用DIS自带的
  重制定奖赏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个性的学习共同体和个人评价办法.评价要激励共同体内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要充分关注共同体内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共同体内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通过组建云环境平台网络学习共同体实现网络小组合作,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等活动,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最终达成共识,从而促进学生与学生共同发展,也促进了学生对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在学习共同体内,同学间以网络学习为媒学习,架设了一座沟通思想、交流小感悟、相互安慰鼓励、互帮互助的心灵之桥,可以是平时学习生活上的良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挚友,可以一块儿学习,还可以一块游玩.数据处理功能,在计算机屏上直接显示U—I图线,进而确定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
  传统实验过程
  如图8所示,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调节接入电路当中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进而改变电路当中的电流,分别记录不同的电流与路端电压,根据这些数据在作出U—I图象,进而来确定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
  DIS实验过程
  (1)如图9所示,连接电路.
  (2)将滑动变阻器电阻调到最大处,闭合电键.
  (3)将软件的采样设置为“按点采样”,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不同的电阻时,分别获取不同的电压与电流的值,在计算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10.
  (4)如图11所示,对图形上的离散点进行线性拟合,获得一条拟合直线,直线的截距即为电动势,斜率即为电源的内阻.
  实验结果:电动势的电动势为1.37 V,内阻为1.8 V.
  传统方式与DIS方式的比较
  在传统方式中,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实验步骤有:实验操作—读取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作图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DIS方式中学生所经历的实验步骤有:实验操作—软件操作(包括读取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作图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可见,从实验步骤而言,DIS方式比较省时,能够快速得到实验结果.
  1.3 省时间,避免反复繁琐
  案例3 研究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
  实验背景
  弹簧振子是“简谐运动”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中一个重要的模型.弹簧振子的周期是由振子的质量m与弹簧的劲度系数k共同决定的.如果能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同一个弹簧振子的周期保持不变,则必将加深学生对弹簧振子的理解.
  传统实验过程
  (1)如图11所示,将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吊钢球.把钢球从平衡位置向下拉下一段距离A,放手让其运动,A就是振动的振幅.用秒表测出钢球完成n个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t/n就是振动的周期T1.
  (2)改变振幅A后,重复实验步骤(1),测得周期T2.
  (3)改变振幅A后,重复实验步骤(1),测得周期T3.
  (4)比较周期T1、T2、T3、…的大小关系.
  实验结论
  同一个弹簧振子的周期是固定的,与弹簧振子的振幅无关.
  DIS实验过程
  (1)如图12,把两个软弹簧、滑块和气垫导轨组成弹簧振子.
  (2)静止时,振子处于平衡位置.先将振子拉开较大的距离,使振子作振幅较大的简谐运动,用DIS超声波传感器实时监测滑块的振动,绘制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得到如图13所示的位移—时间图象.
  (3)减小振子的振幅,得到如图14所示的位移—时间图象.
  (4)将上述两个图象粘贴到画图板中,进行适当的平移,得到如图15所示的图象.
  实验结果
  从图象分析我们非常清楚得出结论: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无关.那么,弹簧振子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可分别改变振子的质量和换上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上述不同情况下的位移—时间图象.综上所述,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子的质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   传统方式与DIS方式的比较
  传统的实验手段来做实验则实验过程直观、明了,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与锻炼,例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秒表的使用技能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但比较费时.实验步骤中的(2)和(3)可以说是步骤(1)的重复.在DIS实验中,DIS数据记录和图象描绘短时完成的功能使实验效率大幅度提高,从而增加了课堂的密度.但在实验过程,必要的物理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没有具体落实.因此,DIS实验省时间,避免反复繁琐.
  2 DIS实验系统的劣势
  DIS与传统实验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例如:实验装置体积小、实验过程步骤省、实验完成时间省等.当然,DIS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2.1 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传统实验的优点在于形象、直观,物理意义体现得比较充分,但有些实验的定量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DIS实验能够准确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定量的关系,充分体现了现代技术准确性高的特点,但很多的测量都是由传感器完成的,中间过程的省略造成学生动手能力的缺乏.
  2.2 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实验要充分体现过程,才可以准确理解结果的物理意义,学生虽然知道了利用DIS获取的实验数据,但对于DIS在“实验数据是如何得到的”这个问题存在比较大的困惑.DIS内部的结果复杂,如果要想像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那样,使学生去理解DIS的内部结构,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2.3 DIS案例体系不够完善
  如果将DIS仅仅用在教材中所介绍的实验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将DIS用在其他如探究性实验的开发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上,但DIS实验的开发需要开发者有动手实验的爱好和敏锐的洞察力,处处留心物理教学中出现的物理情景和在物理教学中碰到的种种教学困难.DIS实验的开发对于开发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DIS作为一种诞生不久的新事物,其案例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广大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来不断完善DIS案例体系,有了强大的案例体系,DIS的使用将更为广泛.
  2.4 DIS不够真实
  有部分教师认为“DIS实验”不够真实,因为在从实验数据的采集到实验结果的得出的过程中,我们是看不到具体的实验数据是如何处理的,甚至怀疑:生产厂家为了使实验的结果更接近理想情况,为了自身的利益,在软件程序的设计过程中,利用DIS“自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修改,输出的数据不是真实的实验数据,而是进行了处理的较理想的一种情况.厂家这样做可以使软件“实验现象”明显,更有销售的市场.
  3 DIS工具论
  3.1 DIS“工具论”
  新课程侧重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有些利用DIS的实验中,由于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了实验结果,故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本人认为DIS只是作为学生认知的一种工具.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发明了许多认知工具,例如望远镜、显微镜.同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DIS成为了实践验证、探究未知的工具.若将DIS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意味着DIS不仅仅将DIS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有应用DIS来进行拓展性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2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实验仪器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很多中学物理教师的传统是强调物理基本方法的掌握与基本过程的分析,但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轻实验、重说教,轻学生自主探究、重教师引导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利用DIS处理实验过程与实验数据,奠定了学生接受新事物,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的基础,更是让学生受到了积极利用现代实验仪器进行探索、使用现代计算工具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的科学研究的启蒙教育.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rn《二泉映月》是民间音乐家阿炳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此曲获得“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有专家称《二泉映月》是“东方的命运交响曲”。作
词汇是构筑语言的材料.面对浩如烟海的英语词汇,学生常常苦于记忆单词效率低,遗忘速度快.目前我国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如何?又该如何解决词汇教与学中的问题呢?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电磁波的发现”一节,介绍了“赫兹的电火花”实验.该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一个伟大预言——空间可能存在电磁波,把天才的预言变成了世人公认的真理,并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教材在“做一做”栏目里还介绍了“捕捉电磁波”的实验.笔者认为做好“电磁波”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电磁波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为此,设计了几个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的电磁波实验.
英语课堂是创新教学的主战场,本文将围绕高中英语阅读课导人与小结这两个环节,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在最近我区组织的“教学能手业务理论考试”的专业测试中,有这样一道电学题耐人寻味。笔者认为该题的确是对初中物理教师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很好考查。现将本人对此题的几次思考和感悟整理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伏安法测电阻是中学物理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实验中,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的影响,测出的结果有一定的误差,当电压表的内阻RVRx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可以减小误差;当电流表的内阻RARx时则采用电流表内接法误差较小 .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两种接法测同一电阻时,产生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大小关系不一致.为了使得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统一起来,我们对12(R2A 4RARV RA)和12(R2A 4RA
1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误区一:远离教材,“远程”发挥rn在不少英语公开课上,教师很少让学生使用课本,图片、卡片、实物、多媒体课件以及各种各样的游戏或活动在课堂上唱起了主角,有时甚至令人眼花
高中物理在电场一章详细介绍了使物体带电的方法,主要有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但怎样能使水带电学生却难以想象,本文将分别介绍四种能使水带电的实验方法,并从实验原理上作了说明.  1 使水直接带电的简易方法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装有塑料柄B并盛有清水的金属漏斗A固定在铁架台M上;A的下端接一段橡皮管C;C的下端连接玻璃管尖嘴E,尖嘴内径约0.6 mm;C的外部装有螺丝夹D,以调节从E射出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