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了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Reading中问题链的有效教学实例,从把握适切性、明确指向性、关注统摄性、重视逻辑性四个方面探讨了问题链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Reading教学;问题设计;问题链
【作者简介】张燕,溧水区东庐初级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牛津初中英语Reading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需要运用已有的认知图式去解读作者所要传递的文本信息与思想情感,在这个建构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文本设计问题尤为重要。问题设计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应局限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查,而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参与广度和深度。
问题链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将教材知识转变为层次鲜明、具有一定系统性、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前提,第二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的铺垫与阶梯,一次顺延下去,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便形成了一条问题链(裴松,2011)。
问题链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文本的更深处推进。经过加工和建构,问题链转化成为信息链,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然而,课堂教学中低效的问题链设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
1.忽视学习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Reading教学中的一切问题设计都应围绕学生展开。有些老师往往忽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水平,设计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链,这样会使学生不愿或难以回答,最终导致Reading教学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2.脱离文本主题。围绕文本主题而设计的指向明确的问题链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信息梳理更加到位,思维活动更加严密,语言表达更加精准。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设置问题链时仅追求问题数量,所提问题指向不明确,偏离了文本主题和Reading教学的基本目标。
3.缺乏核心主线。主线教学促进阅读教学的整体化。任何语篇都是一个整体,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围绕主线设计的问题链更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和内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1.问题链的设计应具有“问题意识”。心理学家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叫“解答距”。教師的问题链设计要能触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的思维“轨迹”有一段“距离”。如果设计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学生总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很难有浓厚的兴趣,也不可能有活跃的思维。教师具备了这种“问题意识”,就会想方设法在师生、生生之间制造信息差,有针对性地提出参阅问题,并减少问题的随意性,让问题主线更加鲜明。
2.问题链的设计应做到“以生为本”。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引导学生参与的组织者,由应试教育的执行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三、Reading中问题链的有效设计策略实例
1.把握适切性。问题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结合他们原有认知和知识储备设计适合的教学任务,关注问题设计的适切性,并把握适当的提问时机(梁美珍等,2013)。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前认知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学生现有水平和阅读内容所需水平之间铺设“台阶”,精心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群,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
2.明确指向性。对文本主题内容的把握程度是教师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明确指向文本主题及突出文本重难点的问题设计在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准确地理解文本主题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进而设计出目标指向明确的问题链,使学生触类旁通地理解文本内容,深刻挖掘文本内涵。
3.关注统摄性。统摄即统领的意思。具有统摄性的问题链往往是由主问题串起的。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晏晖,2009)。教师在设计梳理文本的问题时,应结合文本特点来确定教学思路,以一条贯穿始终的清晰的主线来串联文本信息,使信息间建立内在联系,从不同角度设计出提纲挈领的主问题,提升问题链的统摄作用。
4.重视逻辑性。问题设计不仅要围绕文本主题和主线,找准切入点,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逻辑联系。问题链应体现清晰的链接关系和严谨的教学思维,它应是一组有序的问题群,是一系列问题的有机连接,常见的有总分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而这些内在连接正是问题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体现。
四、结束语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高效和独立的阅读者(张献臣,2009)。要想达到该目标,设置优质、高效的问题是关键。问题链设计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设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链,以问题链引领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但是在英语阅读课堂问题链的设计中,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回答并解决一连串问题,而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学生英语读写能力还能在问题链教学模式中得到提升。我们要充分发挥问题链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胜.从思维品质培养视角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40):10-14.
[2]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英语上册[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关键词】Reading教学;问题设计;问题链
【作者简介】张燕,溧水区东庐初级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牛津初中英语Reading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需要运用已有的认知图式去解读作者所要传递的文本信息与思想情感,在这个建构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文本设计问题尤为重要。问题设计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应局限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查,而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参与广度和深度。
问题链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将教材知识转变为层次鲜明、具有一定系统性、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前提,第二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的铺垫与阶梯,一次顺延下去,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便形成了一条问题链(裴松,2011)。
问题链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文本的更深处推进。经过加工和建构,问题链转化成为信息链,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然而,课堂教学中低效的问题链设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
1.忽视学习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Reading教学中的一切问题设计都应围绕学生展开。有些老师往往忽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水平,设计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链,这样会使学生不愿或难以回答,最终导致Reading教学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2.脱离文本主题。围绕文本主题而设计的指向明确的问题链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信息梳理更加到位,思维活动更加严密,语言表达更加精准。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设置问题链时仅追求问题数量,所提问题指向不明确,偏离了文本主题和Reading教学的基本目标。
3.缺乏核心主线。主线教学促进阅读教学的整体化。任何语篇都是一个整体,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围绕主线设计的问题链更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和内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1.问题链的设计应具有“问题意识”。心理学家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叫“解答距”。教師的问题链设计要能触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的思维“轨迹”有一段“距离”。如果设计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学生总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很难有浓厚的兴趣,也不可能有活跃的思维。教师具备了这种“问题意识”,就会想方设法在师生、生生之间制造信息差,有针对性地提出参阅问题,并减少问题的随意性,让问题主线更加鲜明。
2.问题链的设计应做到“以生为本”。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引导学生参与的组织者,由应试教育的执行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三、Reading中问题链的有效设计策略实例
1.把握适切性。问题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结合他们原有认知和知识储备设计适合的教学任务,关注问题设计的适切性,并把握适当的提问时机(梁美珍等,2013)。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前认知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学生现有水平和阅读内容所需水平之间铺设“台阶”,精心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群,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
2.明确指向性。对文本主题内容的把握程度是教师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明确指向文本主题及突出文本重难点的问题设计在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准确地理解文本主题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进而设计出目标指向明确的问题链,使学生触类旁通地理解文本内容,深刻挖掘文本内涵。
3.关注统摄性。统摄即统领的意思。具有统摄性的问题链往往是由主问题串起的。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晏晖,2009)。教师在设计梳理文本的问题时,应结合文本特点来确定教学思路,以一条贯穿始终的清晰的主线来串联文本信息,使信息间建立内在联系,从不同角度设计出提纲挈领的主问题,提升问题链的统摄作用。
4.重视逻辑性。问题设计不仅要围绕文本主题和主线,找准切入点,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逻辑联系。问题链应体现清晰的链接关系和严谨的教学思维,它应是一组有序的问题群,是一系列问题的有机连接,常见的有总分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而这些内在连接正是问题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体现。
四、结束语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高效和独立的阅读者(张献臣,2009)。要想达到该目标,设置优质、高效的问题是关键。问题链设计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设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链,以问题链引领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但是在英语阅读课堂问题链的设计中,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回答并解决一连串问题,而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学生英语读写能力还能在问题链教学模式中得到提升。我们要充分发挥问题链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胜.从思维品质培养视角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40):10-14.
[2]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英语上册[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