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p53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及修复作用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wa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wtp53在不同发育时期Wistar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分布特征以及与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探讨wtp53基因在小肠创伤修复时可能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wtp53单克隆抗体,以超敏的链酶卵白素(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wtp53基因在胚胎期、新生期各时间段Wistar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与分布特征;同时以细胞增殖活性的标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为参照,对不同时期细胞的增殖分化状况作对比性研究.结果:在胚胎期第14日(E14日)、E17日、E19日、新生期第1日(P1日),小肠上皮细胞wtp53基因的阳性表达范围较广,染色强度较深.到P2日,wtp53基因表达不仅范围扩大且染色强度明显增强;到P28日,wtp53基因在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为阴性;从E14日至P2日,PCNA的表达趋势与wtp53类似,而P28日PCNA阳性细胞仅局限于小肠绒毛隐窝.结论:在小肠发育的早期,上皮细胞的快速增殖分化期伴随着wtp53基因的高度表达,提示在小肠创伤修复期抑癌基因wtp53对其上皮细胞的修复可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多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67例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资料,其中介入组(采用胰腺动脉插管灌注奥曲肽、抗生素、地塞米松、普鲁卡因四联药物)37例,对照组(四联药物静脉给药)30例.结果:介入组腹痛缓解、胰淀粉酶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44%和41.93%)及病死率(分别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感染所致发热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与规律.方法:收集20例肾移植术后因难治性发热住入综合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热时间、热型、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结
1993年以来,我们对15例呼吸、心跳停止者进行抢救,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993年11月-2003年7月住院或急诊科抢救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18~82岁,平均44.5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型6例、冠心病心肌病型2例,敌敌畏中毒2例,宫外孕1例,电击伤2例,自缢1例,病因不清1例.伴心室颤动12例,慢而无效的室性自搏心律1例,2例
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要从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战略要求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协助民主党派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体现了国家治理从“法制”到“法治”重心转移的必然逻辑,对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传播则是风险社会下党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要求。需要对法治思想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