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商进入实体零售,就像一条搅动池水的鲶鱼,逼着传统零售更快转型。
电商干掉实体?“这锅不能让马云背”
上海娄山关路地铁站上方的十字路口,聚集了四家商场——百盛优客城市广场、巴黎春天天山店、汇金百货虹桥店、虹桥天都,“动手术”最早的百盛优客城市广场,目前人气最高。商场主打90后年轻人喜爱的日韩潮牌,价格很便宜,SPAO的宽松针织衫堆在花车上供顾客挑选,59元一件,TEENIE WEENIE、ROEM、PRICH等韩国衣恋集团下的品牌都有不同折扣,日本潮牌Moussy和Sly常年打三折,价格跟电商比也很有竞争力。
有一次,长宁区商务委到商场调研,随机抽取了一对年轻情侣做“问卷”。“你们从哪里过来?宝山。怎么来的?地铁。怎么知道这里的?微信。怎么回去?打车(两人提着四五大袋战利品)。”能从宝山到长宁逛街,足见人们的消费力和热情都没丢。
然而事实上,在2016年之前,天山百盛在长宁区虹桥商圈的影响并不突出。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创立的百盛百货,从1994年进入中国一直风头很健,但近年进入瓶颈期,陆续关闭了全国多家商场,电商冲击、客流减少、销售低迷……发生在上海实体零售商业的问题也都发生在这里。
百盛不是特例,根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年,在百货、购物中心以及大型超市业态中,46家公司共关闭了185家门店,百货与购物中心业态关闭56家门店。与2015年关闭31家百货店相比,关店数量明显增加。关键是,久负盛名的公司也开始关店。
根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百货零售市场分析调研报告》显示,传统百货公司在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迎来产业调整的转型期。传统销售运营模式已经不能够解决现在百货公司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百盛在和长宁区商务委沟通后,引入了韩国衣恋集团改造商场,韩方占股51%,百盛占股49%,定位为城市奥特莱斯,做成年轻人喜欢的潮牌集成店。
时尚和便宜是打动年轻人的关键。衣恋集团在中国设立了公司,商品从设计、加工、销售都在中国完成,省去了进口环节的关税,顾客就能以较低价格买到正宗的韩版设计。
百盛优客重新开业后的2016年,5万平方米的商场完成销售额7.6亿元,据说今年的目标10亿元。2016年上海销售额迈入10亿元大关的有八佰伴、新世界城、久光、东方商厦徐汇店等。2016年百盛优客城市广场作为商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与大悦城等共同由商务部报送国务院。
商场用心打造精致的购物环境,在牛仔品牌区域,休息椅是用牛仔布拼接而成,还有金属扣子装饰,可见在百货运营细节上的用心和打磨购物环境的耐心。
“很多人觉得,实体零售商业销售下滑,主要原因是电商冲击。但我个人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商场要适应当下主力客群的消费需求,永远在改变的路上。改变并非是电商倒闭,调整是永恒的主题。” 长宁区商务委副主任陈方建说。
30年前,个体户在街边随便开个烟纸店都能赚钱,因为经济转轨时代商业还很稀缺。20年前,企业盖座商场,把铺位一个个租出去,就能躺着收租金,每年还能涨租金,因为逛商场是人们消费的唯一渠道。但现在局势变了,躺着赚钱的日子过去了。实体商业开始拼刺刀,进入惨烈竞争。企业要从开发商思路转为运营商思路,研究消费、研究客群,才能找到路子脱颖而出。
变则通,不变则痛
实体零售商业的转型能归结为一句话,变则通,不变则痛。“商业转型就是要不断变,不断试错,不能一成不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各种尝试有一条宗旨——增加顾客黏性,说白了,就是让顾客在商场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商场不仅是买卖场所,它有多种功能,比如亲子活动空间、社交平台、新技术创新的体验区、接受艺术熏陶的美术馆等等,人们在商场获得的东西越多,停留的时间越长,消费才会提升。
以虹桥南丰城为例,这座刚开业日均客流只有8000人次的商场,目前已增长到3万人次,去年圣诞达到7万人次,正是因为抓住了关键词“亲子”,留住孩子就留住了大人。
记者走访发现,商场一楼的巧虎乐园,工作日上午人气也不低,不少老人帶着孩子来玩。商场中庭常年举办少儿主题活动,比如疯狂动物城、冰雪奇缘、芝麻街等,很能攒人气。定期举办的公益市集和宠物活动也颇受欢迎,孩子们拿出玩偶参与义卖,带着萌宠报名动物比赛,参与感很强。商场还设有儿童剧场,经常引进国外木偶剧、音乐剧、舞蹈等。“在这里全家可以玩一天。”一位住在长宁的妈妈表示。
“商场做这些主题活动要和迪士尼等进行IP合作,都是很花钱的,而且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消费,但企业不能看一时投入产出,增加了顾客黏性,长期来看销售是上升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2017年2月底,虹桥南丰城销售同比增长35%。2017年1-2月,儿童类提升30%。
南丰城对面的尚嘉中心主打奢侈品牌,也在转型后大幅提升了人气。原先这座商场是法国企业经营,“高冷”范儿十足,人气却不高。商场大门口围着一圈花坛,顾客要绕过花坛才能走到正门,明显动线不合理。近期做了大调整,首先主入口打开,变得更加开阔,还拆除了遮挡商铺曝光度的墙体,加亮部分商场公共区域。动线优化,环境提升,商场变得接地气了。
更接地气的调整发生在业态上,商场放下高冷身段,在地下层引入了美甲、造型等相对草根的服务业,依靠服务业增加了客流,提高了黏性,再反过来带动奢侈品消费。
渐渐地,部分上海西部松江、青浦别墅区的高净值消费者从恒隆、国金分流到尚嘉。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尚嘉销售额同比上升21.38%和51.05%。随着人民币贬值,奢侈品牌缩小国内外价差,国内奢侈品消费回暖,2017年1月,LV尚嘉店销售额同比增长96%,Prada增长258%,宝格丽增长156%,Fendi增长89%。
“市中心黄金地段,如果只有各个商场都有的连锁品牌,竞争优势就弱了,我们引进的标准是,时尚品牌的首入店、旗舰店和体验店。”陈湧解读了黄浦区商圈制造网红的门道。
淮海路的高雅也并未褪色。爱马仕之家的销售高于恒隆和国金两家店,个性化服务是最大的亮点。大上海时代广场在2013年在改造后引入“买手制”的连卡佛,隔壁一个街区的K11艺术购物中心“住”着巴利、蔻依、阿玛尼等;往东的大上海时代广场还有迪奥、博柏利。
马云进军实体,把“出血点”变成“造血点”
当实体零售商业面对电商冲击左突右支时,被视为“侵略者”的马云却掉过头来跳进同一个战壕——进军实体。
阿里投资的网红商业“盒马鲜生”在上海的门店已经达到7家。盒马鲜生几乎是为年轻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量身定做的一种业态,主打进口生鲜超市,配有开放式的代客加工区域,把爱好优质食材的80后、90后年轻人从厨房中解放出来。盒马上一只波士顿龙虾99元,加上加工费100多元,比在高档餐厅堂吃一份三四百元便宜不少,吸引了精明的中产消费者。
盒马和一般进口超市最大的不同在于互联网基因:比如线上App线下门店互通、不支持现金支付、商品配有电子标签、会员数据化管理、支持外卖配送等等,像是天猫生鲜、饿了么和OLE的结合版,被业界视为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样本。
观察这几家门店的地理位置,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7家店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3家在内环内,4家在内环外,内环内的也只是贴着内环的边:浦东八佰伴区域、长宁曹家渡和杨浦宝地广场,没有一家是开在老静安、黄浦、徐汇等老城厢核心区域。但这7家门店分布很均匀,保证生活在城市大部分区域的中产白领,能驾车在半小时内找到一家盒马鲜生。
这是个很好的例子,用来解释市中心和城市新兴板块房价差缩小的原因:既然昔日法租界老城厢的居民要跑到新兴板块来买东西,不正说明市中心的吸引力日减?不过这也看出一点,电商巨头一上手就颠覆了传统实体商业的准则,地段不是第一要素,好的商业模式才是。
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后,布局就未曾停歇。2016年11月18日,阿里巴巴出资21.5亿购入浙江最大连锁超市之一的三江购物32%的股份,据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陈念慈的37%股权仅一步之遥。进入2017年,阿里巴巴进一步在资本和战略层面将“新零售”付诸实施。2017年1月10日,阿里巴巴和银泰联合提出私有化方案,阿里巴巴最高投入198亿港元(约176亿港元)成为银泰的控股股东,银泰从香港退市。2017年2月20日,阿里巴巴与上海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电商巨头没有传统零售的思维窠臼,有时创意会更灵活,让老行尊也激赞不已。“做生鲜最困难的一点,是生鲜产品保质期短,临近过期超市只好打折卖,比如一包半成品花菜炒肉片原价15元,临期便两包捆在一起卖,还是这个价格。你在大卖场经常看到很多老头老太抢购捆在一起卖的生鲜产品。而打折就是企业的出血点。”业内人士指出。
但盒马止住了出血点。生鲜超市旁边是“大食代”类型的餐飲堂食区域,供应白领午餐盒饭,临期的生鲜产品就直接送到餐饮区加工,食材既不会过期,又解决了餐饮的原材料供应,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打个比方,同样一盒花菜炒肉片,做成盖浇饭就能卖30元,利润翻倍,出血点不但止住了,还变成了造血点。企业控制了成本,就能让些毛利给消费者,商品就便宜。”上述人士表示。
电商进入实体零售,就像一条搅动池水的鲶鱼,逼着传统零售更快转型。在同一个战场,传统零售如何应战,消费者们拭目以待。
电商干掉实体?“这锅不能让马云背”
上海娄山关路地铁站上方的十字路口,聚集了四家商场——百盛优客城市广场、巴黎春天天山店、汇金百货虹桥店、虹桥天都,“动手术”最早的百盛优客城市广场,目前人气最高。商场主打90后年轻人喜爱的日韩潮牌,价格很便宜,SPAO的宽松针织衫堆在花车上供顾客挑选,59元一件,TEENIE WEENIE、ROEM、PRICH等韩国衣恋集团下的品牌都有不同折扣,日本潮牌Moussy和Sly常年打三折,价格跟电商比也很有竞争力。
有一次,长宁区商务委到商场调研,随机抽取了一对年轻情侣做“问卷”。“你们从哪里过来?宝山。怎么来的?地铁。怎么知道这里的?微信。怎么回去?打车(两人提着四五大袋战利品)。”能从宝山到长宁逛街,足见人们的消费力和热情都没丢。
然而事实上,在2016年之前,天山百盛在长宁区虹桥商圈的影响并不突出。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创立的百盛百货,从1994年进入中国一直风头很健,但近年进入瓶颈期,陆续关闭了全国多家商场,电商冲击、客流减少、销售低迷……发生在上海实体零售商业的问题也都发生在这里。
百盛不是特例,根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年,在百货、购物中心以及大型超市业态中,46家公司共关闭了185家门店,百货与购物中心业态关闭56家门店。与2015年关闭31家百货店相比,关店数量明显增加。关键是,久负盛名的公司也开始关店。
根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百货零售市场分析调研报告》显示,传统百货公司在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迎来产业调整的转型期。传统销售运营模式已经不能够解决现在百货公司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百盛在和长宁区商务委沟通后,引入了韩国衣恋集团改造商场,韩方占股51%,百盛占股49%,定位为城市奥特莱斯,做成年轻人喜欢的潮牌集成店。

时尚和便宜是打动年轻人的关键。衣恋集团在中国设立了公司,商品从设计、加工、销售都在中国完成,省去了进口环节的关税,顾客就能以较低价格买到正宗的韩版设计。
百盛优客重新开业后的2016年,5万平方米的商场完成销售额7.6亿元,据说今年的目标10亿元。2016年上海销售额迈入10亿元大关的有八佰伴、新世界城、久光、东方商厦徐汇店等。2016年百盛优客城市广场作为商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与大悦城等共同由商务部报送国务院。
商场用心打造精致的购物环境,在牛仔品牌区域,休息椅是用牛仔布拼接而成,还有金属扣子装饰,可见在百货运营细节上的用心和打磨购物环境的耐心。
“很多人觉得,实体零售商业销售下滑,主要原因是电商冲击。但我个人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商场要适应当下主力客群的消费需求,永远在改变的路上。改变并非是电商倒闭,调整是永恒的主题。” 长宁区商务委副主任陈方建说。
30年前,个体户在街边随便开个烟纸店都能赚钱,因为经济转轨时代商业还很稀缺。20年前,企业盖座商场,把铺位一个个租出去,就能躺着收租金,每年还能涨租金,因为逛商场是人们消费的唯一渠道。但现在局势变了,躺着赚钱的日子过去了。实体商业开始拼刺刀,进入惨烈竞争。企业要从开发商思路转为运营商思路,研究消费、研究客群,才能找到路子脱颖而出。
变则通,不变则痛
实体零售商业的转型能归结为一句话,变则通,不变则痛。“商业转型就是要不断变,不断试错,不能一成不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各种尝试有一条宗旨——增加顾客黏性,说白了,就是让顾客在商场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商场不仅是买卖场所,它有多种功能,比如亲子活动空间、社交平台、新技术创新的体验区、接受艺术熏陶的美术馆等等,人们在商场获得的东西越多,停留的时间越长,消费才会提升。
以虹桥南丰城为例,这座刚开业日均客流只有8000人次的商场,目前已增长到3万人次,去年圣诞达到7万人次,正是因为抓住了关键词“亲子”,留住孩子就留住了大人。
记者走访发现,商场一楼的巧虎乐园,工作日上午人气也不低,不少老人帶着孩子来玩。商场中庭常年举办少儿主题活动,比如疯狂动物城、冰雪奇缘、芝麻街等,很能攒人气。定期举办的公益市集和宠物活动也颇受欢迎,孩子们拿出玩偶参与义卖,带着萌宠报名动物比赛,参与感很强。商场还设有儿童剧场,经常引进国外木偶剧、音乐剧、舞蹈等。“在这里全家可以玩一天。”一位住在长宁的妈妈表示。

“商场做这些主题活动要和迪士尼等进行IP合作,都是很花钱的,而且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消费,但企业不能看一时投入产出,增加了顾客黏性,长期来看销售是上升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2017年2月底,虹桥南丰城销售同比增长35%。2017年1-2月,儿童类提升30%。
南丰城对面的尚嘉中心主打奢侈品牌,也在转型后大幅提升了人气。原先这座商场是法国企业经营,“高冷”范儿十足,人气却不高。商场大门口围着一圈花坛,顾客要绕过花坛才能走到正门,明显动线不合理。近期做了大调整,首先主入口打开,变得更加开阔,还拆除了遮挡商铺曝光度的墙体,加亮部分商场公共区域。动线优化,环境提升,商场变得接地气了。
更接地气的调整发生在业态上,商场放下高冷身段,在地下层引入了美甲、造型等相对草根的服务业,依靠服务业增加了客流,提高了黏性,再反过来带动奢侈品消费。
渐渐地,部分上海西部松江、青浦别墅区的高净值消费者从恒隆、国金分流到尚嘉。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尚嘉销售额同比上升21.38%和51.05%。随着人民币贬值,奢侈品牌缩小国内外价差,国内奢侈品消费回暖,2017年1月,LV尚嘉店销售额同比增长96%,Prada增长258%,宝格丽增长156%,Fendi增长89%。

“市中心黄金地段,如果只有各个商场都有的连锁品牌,竞争优势就弱了,我们引进的标准是,时尚品牌的首入店、旗舰店和体验店。”陈湧解读了黄浦区商圈制造网红的门道。
淮海路的高雅也并未褪色。爱马仕之家的销售高于恒隆和国金两家店,个性化服务是最大的亮点。大上海时代广场在2013年在改造后引入“买手制”的连卡佛,隔壁一个街区的K11艺术购物中心“住”着巴利、蔻依、阿玛尼等;往东的大上海时代广场还有迪奥、博柏利。
马云进军实体,把“出血点”变成“造血点”
当实体零售商业面对电商冲击左突右支时,被视为“侵略者”的马云却掉过头来跳进同一个战壕——进军实体。
阿里投资的网红商业“盒马鲜生”在上海的门店已经达到7家。盒马鲜生几乎是为年轻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量身定做的一种业态,主打进口生鲜超市,配有开放式的代客加工区域,把爱好优质食材的80后、90后年轻人从厨房中解放出来。盒马上一只波士顿龙虾99元,加上加工费100多元,比在高档餐厅堂吃一份三四百元便宜不少,吸引了精明的中产消费者。
盒马和一般进口超市最大的不同在于互联网基因:比如线上App线下门店互通、不支持现金支付、商品配有电子标签、会员数据化管理、支持外卖配送等等,像是天猫生鲜、饿了么和OLE的结合版,被业界视为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样本。
观察这几家门店的地理位置,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7家店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3家在内环内,4家在内环外,内环内的也只是贴着内环的边:浦东八佰伴区域、长宁曹家渡和杨浦宝地广场,没有一家是开在老静安、黄浦、徐汇等老城厢核心区域。但这7家门店分布很均匀,保证生活在城市大部分区域的中产白领,能驾车在半小时内找到一家盒马鲜生。
这是个很好的例子,用来解释市中心和城市新兴板块房价差缩小的原因:既然昔日法租界老城厢的居民要跑到新兴板块来买东西,不正说明市中心的吸引力日减?不过这也看出一点,电商巨头一上手就颠覆了传统实体商业的准则,地段不是第一要素,好的商业模式才是。
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后,布局就未曾停歇。2016年11月18日,阿里巴巴出资21.5亿购入浙江最大连锁超市之一的三江购物32%的股份,据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陈念慈的37%股权仅一步之遥。进入2017年,阿里巴巴进一步在资本和战略层面将“新零售”付诸实施。2017年1月10日,阿里巴巴和银泰联合提出私有化方案,阿里巴巴最高投入198亿港元(约176亿港元)成为银泰的控股股东,银泰从香港退市。2017年2月20日,阿里巴巴与上海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电商巨头没有传统零售的思维窠臼,有时创意会更灵活,让老行尊也激赞不已。“做生鲜最困难的一点,是生鲜产品保质期短,临近过期超市只好打折卖,比如一包半成品花菜炒肉片原价15元,临期便两包捆在一起卖,还是这个价格。你在大卖场经常看到很多老头老太抢购捆在一起卖的生鲜产品。而打折就是企业的出血点。”业内人士指出。
但盒马止住了出血点。生鲜超市旁边是“大食代”类型的餐飲堂食区域,供应白领午餐盒饭,临期的生鲜产品就直接送到餐饮区加工,食材既不会过期,又解决了餐饮的原材料供应,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打个比方,同样一盒花菜炒肉片,做成盖浇饭就能卖30元,利润翻倍,出血点不但止住了,还变成了造血点。企业控制了成本,就能让些毛利给消费者,商品就便宜。”上述人士表示。
电商进入实体零售,就像一条搅动池水的鲶鱼,逼着传统零售更快转型。在同一个战场,传统零售如何应战,消费者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