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和守诺的对话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节课中,我给同学们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周六上午,小美接到好友琦琦的电话:“小美,我借到了最新的《猫和老鼠》光碟,不过下午就得还,你快来我家看吧!”“太好了!你等我,我马上就到!”小美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这可是她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正准备出门时,小美突然想起一件事:“早几天,和张斌约好了今天上午去书店,怎么给忘了呢?”这可真叫人左右为难,怎么办呢?……
  请孩子们根据生活情境为小美支支招,同学们呈现出来的灵活而富有成效的个性化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为师的我甚为惊讶——
  含慧同学说:“老师,先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信守诚诺,所以我认为琦琦还是应该先跟张斌去书店。”她的回答让我感受到她是一个是非观念和原则性很强的同学。我点头表示赞同。
  炜佳同学补充说:“我认为可以早些先和张斌到书店,回来后再马上到琦琦家看《猫和老鼠》。”真是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德炜同学却说:“书店天天开,《猫和老鼠》光碟下午就得还,所以可以先和张斌同学商量一下,先去好友琦琦家看《猫和老鼠》光碟,再和张斌约去书店”。懂得权衡事情的缓急,提高办事的效率,挺有个性的想法!
  我故意追问:“那如果张斌不愿意呢?”
  孩子说:“那就没办法了,先答应了人家的事只好先做了。”感觉得到他有些不情愿,继而他马上又笑嘻嘻地补了一句:“不过我想张斌不会这么不近情理的,如果我是张斌,我就同意。”全班同学哄然而笑,我听得出来,那是一种善解人意的笑声,是心灵相通的、会心的笑声。
  而思兴同学的回答更加让我讶异:“老师,他可以先约张斌一起看《猫和老鼠》,再同去书店。”不得不承认这又是一个灵活、机智、高效的策略。
   聆听着孩子们慧心慧智的回答,我似乎听到了春天百花盛开的声音——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心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风格迥然不同,循着孩子的个性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他们都自如地、从容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新的德育目的观认为: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态度和思考问题的取向。所以,在生活情境创设伊始,我摒弃教师独白式的“填”“灌”“练”的传统做法,以“敞开”“接纳”“倾听”和“分享”的态度,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孩子自身的潜力与经验,在多元互动、和谐开放的课堂对话中孩子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个性特点和成长经历进行具有“个人成长意义”的自我教育、自我建构。我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在对话中我将“左右为难,怎么办呢”的前提条件做了成长价值上的导向与提升——“要说到做到,该怎么办”,对“诚信和守诺”作了巧妙而自然的价值引导。在“诚信和守诺”的前提下,孩子们“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在多维多元对话中,展示了现代人待人做事的基本观念:
  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思兴同学的回答:“他可以先约张斌一起看《猫和老鼠》,再同去书店。”
  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如德炜同学的支招遭到质疑时他有些不情愿:“那就没办法了,先答应了人家的事只好先做了。”然后又笑嘻嘻地补了一句:“不过我想张斌不会这么不近情理的,如果我是张斌,我就同意。”
  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如思兴同学的回答:“他可以先约张斌一起看《猫和老鼠》,再同去书店。”
  多元观:尊重不同的选择与判断。如当孩子们用心做了最真实的自我选择和判断时,只要符合“诚信”原则并能解决问题,我在尊重孩子的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对孩子思想的多样性都一一给予认同,赞赏他们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是呀,在我们的传统道德教育观念中,教师常常容易忽视对孩子主体意识的发掘和培养,甚至有意无意要消解掉孩子的个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可能中规中距,也掌握了许多知识,却缺乏创造力和判断力。品德课堂教师如何实现孩子具有 “个人意义”的“成长价值引领”?用生命参与对话,让对话拆毁教育的“围墙”,便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到的摆渡孩子到达成长彼岸的“船和桥”。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传统的教育是“储存式的教育”,“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储存材料”。而在对话教育的理念下,教育要“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即“在学习过程中,那些获得了新的自我意识并开始批判性地看待自己的社会处境的人,常常会主动采取行动,去改造那个剥夺了他们参与机会的社会”,通过这种教育,“每个人又重新赢得了说出自己的话,也即命名世界的权利”。是的,教师教书育人就是要促使每一个孩子觉醒,让每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一个人有多么无知,也不论一个人被‘沉默文化’淹没得有多深,他都可以通过与别人的对话接触来批判性地看待这个世界”,最终改造世界,追求更完善的人性,创造一个更容易使人爱的世界。
  因此,在德育新课程的教学中,我追求“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与润泽生命”的教育理想。在教学中,我通过对话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碰撞与融合;以问题情境为载体,采用多元多维的、民主开放的、和谐互动的对话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情境中用心与生活对话、对社会对话、与自我对话;通过对话与团体互动,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自己的既有知识也被他人的视点所唤起,并产生新的视界,从而完成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建构。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教师,孩子成长的守望者,在引领孩子进行心灵对话和价值辨析时要善于挖掘对话中具有个人成长意义的道德含义,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态度和思考问题的取向,以培养正直的力量、诚信的价值、合作的回报和人格的魅力,并以此滋养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从而学会做人和做事。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余志全
其他文献
北京:建立中小学德育长效机制焕发德育生命活力    设立观摩交流周。自2005年起,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建立了每年一次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观摩交流周制度。截至目前,这项活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4届。现如今,让学生在“活”的课堂学习德育知识,已经成为首都中小学德育一项富有特色的制度性活动。  着力测评科学化。为了准确把握全市中小学生的德育状况,北京市从2004年开始着力于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德育管
【摘要】英語课堂活动设计是有效开展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在目标导向等理论指导下以初中七年级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为例,研究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依据、方法与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当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总的设计目标,在目标导向原理指导下,充分利用农村学校软硬件,根据学生水平来设计、实施初中英语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实施中要注意语言新旧知识的引入与巩固方式,科学做好教学活动的时间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发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英語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阅读教学不断改进,才能提升学生阅读技巧以及强化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完成英语阅读的多样化。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学生阅读技巧的提高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树立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借助知识表征,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语文相同,都是一种交流的手段和工具,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英语运用的能力。本文就小议知识表征在小学英语看图说话中的应用。  【关键词】知识表征;小学英语;看图说话;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梁酬志,广东省
【Abstract】 since the birth of structuralist linguistic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people have never stopped studying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In the later history of western linguistics, almost all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稳定发展的推动下,对各阶段教育都提出一个要求,即加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尤其是针对高中英语教学来讲,由于高中英语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发展。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自身的责任,并遵循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适当地把劳动教育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当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大化发挥教育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劳动教育在高中英语中渗透的重
【摘要】随着英语通用语的发展,其在全球化进程中表现出的工具性和传播性愈来愈强,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交际属性也更加丰富。这就为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如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践路径和课程建设框架。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英语  【作者简介】王楠(1983-),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基础部
【摘要】高中阶段的英语难度会不断攀升,如果教师不注重高一阶段的衔接工作,后期学生就会出现学习吃力的情况,并且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天赋,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本文从原因、策略、方法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做好新高一英语教学衔接。  【关键词】高一英语;教学衔接;方法探究  【作者简介】崔静,宁夏大学附属中学。  高一英语教学衔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只有教师做好了高一
一、案主基本情况    2006年9月,小洋来到了我们班。瘦小个头,黑黑皮肤的他,胆怯地躲在父亲背后,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令他感到陌生的学校。刚入学时,老师们都说小洋挺讨人喜欢的,又机灵又活泼。可是,开学不到一个月,他开始令所有任课老师头疼了。  上课的时候,他根本坐不住,摇晃椅子,东摸西摸,玩小东西。有时还偷偷摸摸地离开座位,猫下腰去拿同学的文具,去捉地上的小虫玩。他经常影响周围的同学学习,老师批评
教学目标    1 学会对周围的事加以评论,明确是非对错。  2 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3 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能真诚地为别人感到高兴。  4 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赞赏。    教学重难点    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能真诚地给予赞赏。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学生的优点、特长、在校表现和获奖情况;了解典型个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