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居民体育消费特征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_h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2014年10月20号,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居民体育消费 特征
  一、居民体育消费情况概述
  据国家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1992到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在体育运动方面的人均消费支出从84元增加到211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0.2%。居民的体育消费明显快于同期居民收入增长。1994到1998年4年期间,中国城市人口体育边际消费倾向是1.5,即城市人口收入每增加1%,它的体育消费就增加1.5%。预测认为这一20世纪末已经展现出来的发展趋势在21世纪将会持续发展。而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富裕阶段,若按每年人均体育消费1000元体育消费额算,那时我国一年的体育消费总额就将达到15000亿元,无疑将创造世界上最大的体育消费群体,并以活跃的体育消费能力带来体育市场的持续繁荣[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的居民体育消费呈现出以下特点:单一的物质型体育消费模式将被打破,以文化、休闲、娱乐、保健为一体的多元化体育消费模式持续升温;体育实物消费、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信息消费使的体育消费形态呈多样化趋势;体育消费的人群也由中青年人向各年龄段发展;体育消费观念日臻成熟,体育消费作为一种集健身、娱乐、精神愉悦于一体的社会文化消费现象将逐步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和谐社会提升居民体育消费质量
  居民体育消费根据消费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体育实物消费,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信息消费和体育劳务消费。有研究资料表明,体育实物消费占了居民体育消费总额的81%,然而体育信息消费和劳务消费的总和却只有体育消费总额的10%。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努力提高体育消费质量,促进体育消费形式的和谐发展。
  (一)保障体育需求,满足体育实物消费,如兴建体育设施
  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曾说过,“一切体育为大众”。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兴建体育设施及体育场馆。体育场馆、体育设施的兴建,带动了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推动了居民参与型体育消费的提升。
  (二)满足体育信息消费
  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年平均购买体育书籍、报刊的费用为42.1元,占信息消费的64.1%,用于观看体育比赛的费用平均在23.6元,占信息消费的35.9%,这类消费共为65.7元,约占年总体消费的18%。可见,进行精神性消费的人比较少,负担能力还较低。
  1.满足欣赏形态体育消费,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
  与体育实物消费不同,欣赏形态体育消费则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为娱乐、休闲、健身等体育消费提供动态过程。有关研究也表明,这种形态的体育消费的在体育消费结构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丰富体育文化,体育宣传教育、报刊书籍
  和谐社会提倡科学发展观,通过大众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体育文化,丰富体育文化,增加民众在体育文化上的消费。如购买体育的报刊书籍等文化用品。
  (三)满足体育劳务消费
  体育劳务消费又称为参与型消费,包括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等所支付的各项费用。体育消费总额中,体育劳务消费所占比重也较少,和体育信息消费之和仅占体育消费的10%。在和谐社会背景下,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合理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追求全面的发展,对于这类体育消费也会有较大的需求,因此体育劳务消费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三、居民体育消费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一)经济贡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居民体育消费已经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也成为经济增长点。居民体育消费的经济贡献不仅直接促进体育产业自身的发展,优化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社会就业面,还能刺激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融合点。
  (二)政治贡献
  合理和健康居民体育消费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促进国家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就业面,缓解社会矛盾,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扩大就业所体现的稳定和秩序是国内政治关系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三)社会贡献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自身、人与人三方面的关系”[8],居民通过体育消费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在体育消费中有了前期投入,因此对于其所投入的项目产生心理期待,合理健康的体育项目使消费者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感,所以也激励和督促了人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并且在运动中获得的幸福感也会使得民众的锻炼坚持性增强,在体育运动参与的过程中人们增强体质、完善人格,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这是符合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人自身的和谐的目标的。
  参考文献:
  [1]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70195/70201/4757608.html.
  [2]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68.htm?fr=ala0.
  [3] 鲍明晓.体育在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4-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一个地区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状况不但会影响到当地体育健身行业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就从经营项目情况、资金经营情况、盈利情况以及营销状况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成都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有助于提高其经营水平的几点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成都地区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发展,使得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地方越来越多。如今互联网巨头更是相继进入到了体育产业中。在文中主要就网络巨头进入体育产业的背景、措施、前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互联网巨头 体育产业 前景  截至2015年7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
摘 要: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以人为本”、“人本主义”理念的提出,要求在图书管理人员“以读者为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关键在于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文化素质水平,接受继续教育,以适应新时期图书管理的需要,从而做到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和广大师生。  关键词: 图书管理人员 管理水平 以人为本  读者服务是指图书馆根据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充
摘 要: 以公共事业服务为主的传统图书管理手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初步呈现出现代图书管理特征。图书馆形成于人类社会的黄金时期,是早期文明的见证,无论是古希腊还是中国,都是诞生图书馆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始终是记录知识、文献等人类文明形态的场所,具有人类文明宝岸之称。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对文化与信息的要求日益增强,作为文化与信息来源的重要梁道之一的图书馆已日益成为人们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在体育产业化的视角下,运用市场化运营方式将高校体育产业化。商企与高校合作举办高校体育赛事是一项双赢的合作。本文通过探讨传统与现行高校体育产业的概念厘清其概念,并探讨制约高校体育赛事产业化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策略及其路径,推进高校体育赛事产业化,使其能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休闲运动概念的再认识,得出结论:休闲运动就是人们在相对闲散的时间里,即自由时间里,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人们的亲身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和获得某种感受,达到调节身心、增强体质、愉快的情感体验、消遣、宣泄等满足身心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等目的的融于自然、走向自然的活动,是一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