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五年前,阎正与林风眠画展同时在香港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林在四楼,阎在五楼,时间是一九九三年春节前后,看画的人特别多。阎先生上百幅山水、人物、花卉,洋洋洒洒布满了包兆龙画廊的三个大厅,招来了络绎不绝的中国港澳台及各国参观者,给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留下了至今难忘的深刻印象。

那次画展是我先生翟建庄筹划的,翟建庄原在阎先生麾下,后任香港中乐团首席,两人一直交谊很好。早先只知道阎先生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电视导演、文学家,没想到他的国画也画得这样好,且笔法独到,融合中西,令人眼目一新,这大概与他书法功底、广纳博学分不开吧!
展览期限是一个礼拜,有的人来过三次四次之多。有一位步履艰难的老者在展会上流连忘返。那情景很是令人感动。另一位先生在开幕的第一天就定了几件作品,当时我的接待就答应了。不料阎先生知道后满脸不高兴,看来他的思想还困在旧的传统里,根本没考虑卖,展览结束人家来取画时,碍于情面答应了,但其中一幅《月色溶溶夜》无论如何不出手。那位先生大失所望,当得知那人是华盛顿大学颜至致教授,阎正先生犹豫片刻,决定割爱,一头白发的老教授顷刻间竟露出童稚般的笑容。后在翟建庄的劝说下,阎先生明白了画展不是光展,而是应该卖的,他终于改变了在内地只展从不卖画的惯例,点头默许了。大美印花厂董事长张建良一口气买了五幅,有一幅《兰花的原野》数人争要,他不惜重金,势在必得,终于如愿以偿。还有一位台湾王先生,让随同前来的夫人、女儿挑选了一幅《雁南飞》,立即买下郑重交给女儿,算是送给她做出嫁的礼物。
冲着阎正这个名字,不论相识不相识的朋友义务赶来帮忙。如香港中乐团的李清芳、章虹、赵国良几位先生照料展厅,拍摄录像,世界保险文物所的林生先生主动前来为作品拍照。连拍了三次,使素昧平生的阎正先生大为感动。
这一切的因果关系,应该说是阎先生的声名影响和作品魅力,才能够吸引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和帮忙的人。香港万国艺术家协会徐应瀚先生即席献贺的一首藏头诗,可以概括大家的心情,诗云:
阎侯善绘事 应时来赏览
正气出毫端 瀚墨作联欢
画萃多方技 献此雄鸡扇
展陈震画坛 贺君展羽研
每行头一个字连起来,即是:
阎正画展,应瀚献贺
这一把写画雄鸡当场题诗的扇子,想阎正先生还会有一点雪泥鸿爪的记忆吧!
不久,建庄因病英年早逝,阎先生异常悲痛,我曾打电话给他,问他存放在香港我家的作品怎么办?他说:“人都没有了,画也不用再提了!”除一幅《霜叶红于二月花》我母亲喜爱,留下以外,其他作品既然别人喜欢我就陆续出手,也济了不小的急,我由衷地感激阎正先生。
十五年匆匆过去了,内地报刊看的不多,但我发现近两年香港的不少杂志经常刊登阎先生的踪迹和介绍。我得知他不拍电视了,但还孜孜不倦地写文章,画新作,他也不断进入拍卖领域,前年在网上看到他的一幅青绿山水《雄风万里》在深圳拍了十万五千元。今年一幅《藏獒双雄》在上海拍了二十八万。可能我孤陋寡闻,还有更多的拍卖没有看到,尽管作品的经济价值不完全代表文化艺术价值,但可以想见阎正先生的艺术很深入人心了。

以一个外行人的眼光看,我更喜爱阎正先生后来的作品,早期的作品虽然精致,但还摆脱不了传统的束缚,而新作品《雄风万里》,我第一次在一家杂志的封底上看到,就眼前一亮。虽没有动用金粉,但画面金光闪闪,无比灿烂,一片繁花似锦,生机勃勃,从未见过的崭新景象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老面孔,这大约就是符号时代气息的新山新水新作品了吧!
我也喜爱他的藏獒,不管是站立还是卧的跪的,都给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那画面的磁场吸着每一位看到他作品的人。心头的神圣,心底的敬仰,让人净化自己的心灵,让人们从画中汲取世间的无畏和忠诚。
许久没有见到阎正先生了,看到他近年的一张照片,虽然显老了许多,但那精气神依然不亚于当年。他眼睛里透着豁达,透着自信,透着从容,透着一种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真正艺术家才会拥有的沧桑内涵!
很多人推崇他的画好人也好,更重要的是他的美术批评、美术评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有目共睹,功不可没。他所写的《末路英雄》《七尺男儿》《贵爱三秦》等我能看到的少量文章,已足以让他巍然屹立在中国画坛。我特别钦佩他的《末路英雄》,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没有不热泪盈眶、素然起敬的,既是对李青萍,也是对阎正,我再看不到一篇像他这样慷慨陈词、大义凛然、入木三分、喜怒笑骂的真正文章了。众多画家以求得他一篇评论文字而满足,以得到他的赞赏青睐而自豪。几经他手打磨过、评价过的书家画家,都会出将入相,大不相同。他慧眼独具,识人准确,很少有误差,三十年来他所举荐的卓越人物,几乎都成了一路诸侯。这些年他离北京久了,但荫泽于南方数省,其实无论在哪里,他都依然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位领军人物。

以前听建庄讲,如今我自己看,我已进入了这一行业,越靠近他的事业,越觉得高山仰止,心悦诚服。
让世界充满爱,让和阎正先生一样的优秀人物青春常在,永不衰老,让他和他们都有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华,奉献给社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那次画展是我先生翟建庄筹划的,翟建庄原在阎先生麾下,后任香港中乐团首席,两人一直交谊很好。早先只知道阎先生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电视导演、文学家,没想到他的国画也画得这样好,且笔法独到,融合中西,令人眼目一新,这大概与他书法功底、广纳博学分不开吧!
展览期限是一个礼拜,有的人来过三次四次之多。有一位步履艰难的老者在展会上流连忘返。那情景很是令人感动。另一位先生在开幕的第一天就定了几件作品,当时我的接待就答应了。不料阎先生知道后满脸不高兴,看来他的思想还困在旧的传统里,根本没考虑卖,展览结束人家来取画时,碍于情面答应了,但其中一幅《月色溶溶夜》无论如何不出手。那位先生大失所望,当得知那人是华盛顿大学颜至致教授,阎正先生犹豫片刻,决定割爱,一头白发的老教授顷刻间竟露出童稚般的笑容。后在翟建庄的劝说下,阎先生明白了画展不是光展,而是应该卖的,他终于改变了在内地只展从不卖画的惯例,点头默许了。大美印花厂董事长张建良一口气买了五幅,有一幅《兰花的原野》数人争要,他不惜重金,势在必得,终于如愿以偿。还有一位台湾王先生,让随同前来的夫人、女儿挑选了一幅《雁南飞》,立即买下郑重交给女儿,算是送给她做出嫁的礼物。
冲着阎正这个名字,不论相识不相识的朋友义务赶来帮忙。如香港中乐团的李清芳、章虹、赵国良几位先生照料展厅,拍摄录像,世界保险文物所的林生先生主动前来为作品拍照。连拍了三次,使素昧平生的阎正先生大为感动。
这一切的因果关系,应该说是阎先生的声名影响和作品魅力,才能够吸引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和帮忙的人。香港万国艺术家协会徐应瀚先生即席献贺的一首藏头诗,可以概括大家的心情,诗云:
阎侯善绘事 应时来赏览
正气出毫端 瀚墨作联欢
画萃多方技 献此雄鸡扇
展陈震画坛 贺君展羽研
每行头一个字连起来,即是:
阎正画展,应瀚献贺
这一把写画雄鸡当场题诗的扇子,想阎正先生还会有一点雪泥鸿爪的记忆吧!
不久,建庄因病英年早逝,阎先生异常悲痛,我曾打电话给他,问他存放在香港我家的作品怎么办?他说:“人都没有了,画也不用再提了!”除一幅《霜叶红于二月花》我母亲喜爱,留下以外,其他作品既然别人喜欢我就陆续出手,也济了不小的急,我由衷地感激阎正先生。
十五年匆匆过去了,内地报刊看的不多,但我发现近两年香港的不少杂志经常刊登阎先生的踪迹和介绍。我得知他不拍电视了,但还孜孜不倦地写文章,画新作,他也不断进入拍卖领域,前年在网上看到他的一幅青绿山水《雄风万里》在深圳拍了十万五千元。今年一幅《藏獒双雄》在上海拍了二十八万。可能我孤陋寡闻,还有更多的拍卖没有看到,尽管作品的经济价值不完全代表文化艺术价值,但可以想见阎正先生的艺术很深入人心了。

以一个外行人的眼光看,我更喜爱阎正先生后来的作品,早期的作品虽然精致,但还摆脱不了传统的束缚,而新作品《雄风万里》,我第一次在一家杂志的封底上看到,就眼前一亮。虽没有动用金粉,但画面金光闪闪,无比灿烂,一片繁花似锦,生机勃勃,从未见过的崭新景象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老面孔,这大约就是符号时代气息的新山新水新作品了吧!
我也喜爱他的藏獒,不管是站立还是卧的跪的,都给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那画面的磁场吸着每一位看到他作品的人。心头的神圣,心底的敬仰,让人净化自己的心灵,让人们从画中汲取世间的无畏和忠诚。
许久没有见到阎正先生了,看到他近年的一张照片,虽然显老了许多,但那精气神依然不亚于当年。他眼睛里透着豁达,透着自信,透着从容,透着一种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真正艺术家才会拥有的沧桑内涵!
很多人推崇他的画好人也好,更重要的是他的美术批评、美术评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有目共睹,功不可没。他所写的《末路英雄》《七尺男儿》《贵爱三秦》等我能看到的少量文章,已足以让他巍然屹立在中国画坛。我特别钦佩他的《末路英雄》,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没有不热泪盈眶、素然起敬的,既是对李青萍,也是对阎正,我再看不到一篇像他这样慷慨陈词、大义凛然、入木三分、喜怒笑骂的真正文章了。众多画家以求得他一篇评论文字而满足,以得到他的赞赏青睐而自豪。几经他手打磨过、评价过的书家画家,都会出将入相,大不相同。他慧眼独具,识人准确,很少有误差,三十年来他所举荐的卓越人物,几乎都成了一路诸侯。这些年他离北京久了,但荫泽于南方数省,其实无论在哪里,他都依然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位领军人物。

以前听建庄讲,如今我自己看,我已进入了这一行业,越靠近他的事业,越觉得高山仰止,心悦诚服。
让世界充满爱,让和阎正先生一样的优秀人物青春常在,永不衰老,让他和他们都有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华,奉献给社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