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盛辞职门”事件不断发酵,人们对于职业操守的关注度倍增,可见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对于个人、他人乃至社会存在不容忽视的影响力;通过对90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信念的调查,进一步认清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突出“重个人轻社会”的职业理想问题。并据此提出“完善职业理想,弘扬时代精神;推崇人文和谐,提倡合作共赢;力推知行合一、实施素质考评”的对策,以推动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高职生;理想信念;职业人文素质教育
2012年3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版刊登了高盛高管Greg Smith的一封名为“Why I Am Leaving Goldman Sachs”(我为什么离开高盛)的公开辞职信。信中提到:“说实话,现在的环境是我见过的最有毒和最破坏性的。文化曾经是高盛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过去高盛的文化一直围绕着团队协作、正直、谦逊,以及永远为客户的利益考虑。……高盛的人一直为公司感到骄傲,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仰。”这封信不仅在华尔街乃至美国财经界引起轩然大波,而且震动了全球资本市场,使人们对于华尔街的职业操守再次产生质疑。“高盛辞职门”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该是重新审视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时候了。
一、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为了进一步增强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极为注重对于高技术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在人文素质教育上表现参差不齐。我国亦是如此。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且也要加强职业人文素质教育。
职业人文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是培养高职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个性品德、人文内涵,为未来诚信敬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为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职业人”做准备。然而,我国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如重个人轻社会、重技能轻素质、重形式轻实践、重山寨轻创新等等一系列不和谐现象。如此“产品量产式”培养容易为个人发展转型埋下隐患,造成国家技术人才资源的浪费和隐性经济损失。其中,“重个人轻社会”的理想信念问题,更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华尔街精英们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也是产生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人性贪婪的深层次体现。
本文以高职院校职业理想信念为切入点,通过对所在学校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为主的90后学生实施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2500份,收回2138份。在谈及“你有什么样的生活理想”时,57.00%的人选择“做个中产阶层,让自己生活无忧”,31.43%的人选择“争取过上富豪的生活”;而当谈及“你有什么样的社会理想”时,仅18.89%的人选择了“追求真理,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再深入了解,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思想活跃,自尊务实,希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但也有不少学生因高考失利而自认是“低等生”,对未来发展缺乏明确定位,理想信念意识淡薄。由此看来,90后高职生理想趋向总体是务实的,但也反映出理想信念之于现实应有高度的缺失,尤其是社会责任感。
二、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职业人文素质教育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仅靠某个部门就能完成和实现,必须依据整体设计,理论联系实际,群策群力,全方位多渠道的加强实施和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人文素质,成为全面发展、负责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我们从“Why I Am Leaving Goldman Sachs”中意识到“重个人轻社会”的巨大破坏性,立足当下,总结出以下几点:
1.完善职业理想,弘扬时代精神。当问及“你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约50.33%的学生选择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高职生大多以往的教育经历没有获得各方认可,挫折感较强,故而更多选择“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而一个人要“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首先要能够自立自强,这就需要职业平台。要真正实现这一社会价值,高职毕业生除了具备扎实稳定的职业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进而能够以自己之力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他们亦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职业理想,逐步培育出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时代精神。这种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必将给他们以更大的精神动力,更多的支持,向着正确的方向无限前行。
2.推崇人文和谐,提倡合作共赢。何谓人文?简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与时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完全吻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亦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这句话在当今社会中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要人们正视社会现实,鼓励竞争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强调职业教育也是有人性的,应该讲求人文和谐、合作共赢,而非完全自私自利,忽视全局。而职业人文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目标追求、从业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品德修养、社会责任等,能正确的面对、处理好学习、工作中所接触的各种事务,教会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去做事。为此,我们需要突破单纯重视人文知识传授的教学传统,努力建构、解析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各种现实案例,很好的将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相结合,使高职生在学习职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起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促成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协调发展。
当然,良好职业人文素质的形成还是要在科学人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下,依据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完成。以“我为什么离开高盛”为例,我们可从职业理想信念或者职业道德的视角出发,采用专题教学法,以辩论会或者角色推演的模式,立足基本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系统解构这封公开辞职信;并辅之以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关于华尔街的系列丑闻,如“对冲基金内幕交易、高额花红、安然财务造假、占领华尔街运动”等等,认清一旦放松了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盲目追求个人私利,必将对他人和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最终亦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只有重新审视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履行好自己应付的社会职责,和谐共赢,方能实现较为长久的繁荣。这样的教育教学才能更具生机和活力,更为切实有效。
3.力推知行合一,实施素质考评。要真正实现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初衷,我们还要敏锐的把握社会对高职生人文素质的要求,并将该要求直接体现于素质考评体系中去。目前,众多用人单位已经不再简单考察应聘人员的职业素质,更多的开始考虑职业人文素质。譬如品行端正、个人礼仪、个性修养、沟通交流之类的综合从业素质。这些职业人文素养会在面试过程中经由某些细节反映出来,将直接影响用人单位对于学校综合职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判断。因而,实施一个知行合一、切实可行的职业人文素质考评体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高职生职业人文素质,这是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方面,以诚实守信、认真敬业、勇于创新为主的一系列职业行为规范,是职业人文素质考评的重要观测点。职业人文素质考评必须要能较好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的养成,促进其在基本职业行为规范要求下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个性特质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考评的实施者也需要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更好的将育人与教书紧密结合,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不断强化对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动态研究和学习,从而最为自然的落实考评体系,达到将课堂上的“人文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课内外实践中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善于从现实社会中,引导学生去体验职业人文素质教育活动,鼓励他们用心去搜寻这些闪光点,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各种心灵愉悦,必然会使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在被重新审视后,释放出新生的力量,为个人、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造福。
参考文献:
[1]张澄,若离.高盛高管辞职信全文:我为什么离开高盛.[EB/OL].http://finance.ifeng.com/usstock/Special/20120315/5749562.shtml, 2012-03-15
[2]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1:80.
[3]张邦文.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1,2:65-67.
【关键词】高职生;理想信念;职业人文素质教育
2012年3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版刊登了高盛高管Greg Smith的一封名为“Why I Am Leaving Goldman Sachs”(我为什么离开高盛)的公开辞职信。信中提到:“说实话,现在的环境是我见过的最有毒和最破坏性的。文化曾经是高盛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过去高盛的文化一直围绕着团队协作、正直、谦逊,以及永远为客户的利益考虑。……高盛的人一直为公司感到骄傲,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仰。”这封信不仅在华尔街乃至美国财经界引起轩然大波,而且震动了全球资本市场,使人们对于华尔街的职业操守再次产生质疑。“高盛辞职门”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该是重新审视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时候了。
一、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为了进一步增强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极为注重对于高技术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在人文素质教育上表现参差不齐。我国亦是如此。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且也要加强职业人文素质教育。
职业人文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是培养高职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个性品德、人文内涵,为未来诚信敬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为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职业人”做准备。然而,我国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如重个人轻社会、重技能轻素质、重形式轻实践、重山寨轻创新等等一系列不和谐现象。如此“产品量产式”培养容易为个人发展转型埋下隐患,造成国家技术人才资源的浪费和隐性经济损失。其中,“重个人轻社会”的理想信念问题,更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华尔街精英们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也是产生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人性贪婪的深层次体现。
本文以高职院校职业理想信念为切入点,通过对所在学校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为主的90后学生实施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2500份,收回2138份。在谈及“你有什么样的生活理想”时,57.00%的人选择“做个中产阶层,让自己生活无忧”,31.43%的人选择“争取过上富豪的生活”;而当谈及“你有什么样的社会理想”时,仅18.89%的人选择了“追求真理,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再深入了解,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思想活跃,自尊务实,希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但也有不少学生因高考失利而自认是“低等生”,对未来发展缺乏明确定位,理想信念意识淡薄。由此看来,90后高职生理想趋向总体是务实的,但也反映出理想信念之于现实应有高度的缺失,尤其是社会责任感。
二、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职业人文素质教育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仅靠某个部门就能完成和实现,必须依据整体设计,理论联系实际,群策群力,全方位多渠道的加强实施和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人文素质,成为全面发展、负责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我们从“Why I Am Leaving Goldman Sachs”中意识到“重个人轻社会”的巨大破坏性,立足当下,总结出以下几点:
1.完善职业理想,弘扬时代精神。当问及“你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约50.33%的学生选择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高职生大多以往的教育经历没有获得各方认可,挫折感较强,故而更多选择“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而一个人要“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首先要能够自立自强,这就需要职业平台。要真正实现这一社会价值,高职毕业生除了具备扎实稳定的职业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进而能够以自己之力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他们亦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职业理想,逐步培育出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时代精神。这种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必将给他们以更大的精神动力,更多的支持,向着正确的方向无限前行。
2.推崇人文和谐,提倡合作共赢。何谓人文?简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与时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完全吻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亦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这句话在当今社会中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要人们正视社会现实,鼓励竞争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强调职业教育也是有人性的,应该讲求人文和谐、合作共赢,而非完全自私自利,忽视全局。而职业人文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目标追求、从业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品德修养、社会责任等,能正确的面对、处理好学习、工作中所接触的各种事务,教会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去做事。为此,我们需要突破单纯重视人文知识传授的教学传统,努力建构、解析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各种现实案例,很好的将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相结合,使高职生在学习职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起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促成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协调发展。
当然,良好职业人文素质的形成还是要在科学人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下,依据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完成。以“我为什么离开高盛”为例,我们可从职业理想信念或者职业道德的视角出发,采用专题教学法,以辩论会或者角色推演的模式,立足基本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系统解构这封公开辞职信;并辅之以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关于华尔街的系列丑闻,如“对冲基金内幕交易、高额花红、安然财务造假、占领华尔街运动”等等,认清一旦放松了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盲目追求个人私利,必将对他人和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最终亦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只有重新审视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履行好自己应付的社会职责,和谐共赢,方能实现较为长久的繁荣。这样的教育教学才能更具生机和活力,更为切实有效。
3.力推知行合一,实施素质考评。要真正实现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初衷,我们还要敏锐的把握社会对高职生人文素质的要求,并将该要求直接体现于素质考评体系中去。目前,众多用人单位已经不再简单考察应聘人员的职业素质,更多的开始考虑职业人文素质。譬如品行端正、个人礼仪、个性修养、沟通交流之类的综合从业素质。这些职业人文素养会在面试过程中经由某些细节反映出来,将直接影响用人单位对于学校综合职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判断。因而,实施一个知行合一、切实可行的职业人文素质考评体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高职生职业人文素质,这是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方面,以诚实守信、认真敬业、勇于创新为主的一系列职业行为规范,是职业人文素质考评的重要观测点。职业人文素质考评必须要能较好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的养成,促进其在基本职业行为规范要求下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个性特质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考评的实施者也需要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更好的将育人与教书紧密结合,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不断强化对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动态研究和学习,从而最为自然的落实考评体系,达到将课堂上的“人文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课内外实践中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善于从现实社会中,引导学生去体验职业人文素质教育活动,鼓励他们用心去搜寻这些闪光点,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各种心灵愉悦,必然会使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在被重新审视后,释放出新生的力量,为个人、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造福。
参考文献:
[1]张澄,若离.高盛高管辞职信全文:我为什么离开高盛.[EB/OL].http://finance.ifeng.com/usstock/Special/20120315/5749562.shtml, 2012-03-15
[2]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1:80.
[3]张邦文.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1,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