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强化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与治疗前MRI发现的相关性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811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伴随的终板损伤与经皮椎体强化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有关.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与术前MRI发现的相关性,分析终板骨折及邻近椎间盘损伤对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2例,其中110例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72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根据术前MRI片评估骨折椎体相邻椎间盘损伤和终板骨折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椎间盘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n=32)和无渗漏组(n=150),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方式、终板骨折情况、相邻椎间盘损伤情况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的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研究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182例患者中,术前63例存在终板骨折,98例存在邻近椎间盘损伤;所有患者中,32例椎体强化后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终板骨折组的渗漏率高于无终板骨折组(P<0.05),椎间盘损伤组的渗漏率高于无椎间盘损伤组(P<0.05);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与手术方式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手术椎体部位无关(P>0.05);③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终板骨折是强化后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邻近椎间盘损伤、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椎体部位不是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危险因素;④相关分析显示,终板骨折与椎间盘损伤存在显著相关性(r=0.47,P=0.000);⑤结果表明,术前MRI发现的终板骨折是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危险因素,而椎间盘损伤并非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影响因素,椎间盘损伤与终板骨折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存在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背景:目前膝关节置换中通常采用的对线方式包括机械力学对线及运动学对线方式,关于两种手术方式的影像学及功能评估已经有一定研究,但对于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步态情况目前没有系统分析.目的:探讨运动学对线与机械力学对线指导全膝关节置换后步态参数的差异.方法:遴选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因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住院的患者5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运动学对线组25例,机械力学对线组25例.以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步态参数(步速、步频、步幅、站立相及摆动相屈伸角度,内外翻角度,内外
背景: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由于骨量丢失及骨小梁结构破坏,使得传统椎弓根钉的把持力降低,容易造成螺钉松动、断裂及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腰椎手术常见失败的原因之一.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疾病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组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两组均行腰椎后路融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椎体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术前、术
背景:早期有文献报道了部分人工间盘与融合假体联合的颈椎前路杂合手术(Hybrid手术)可获得满意的初中期临床结果,但对于不同的假体,其应用与临床疗效仍不清楚.目的:比较Mobi-C人工间盘联合ROI-C椎间融合器与单纯ROI-C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的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结果.方法:选择至少完成4年有效随访的连续双节段病变颈椎病患者91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东直门医院骨伤三科收治,其中48例行颈椎前路Hybrid手术(Hybrid组),43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组).比较两
背景:即使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大部分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会在术后短期出现低钙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因此有必要探究其发生原因及其预警因素,从而实施早期干预,尽量避免上述并发症造成的消极影响.目的:统计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总失血量及置换后低白蛋白血症、低钙血症的罹患率,并且进一步探究手术失血量与置换前、后白蛋白及血清钙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外科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18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ross公式计算手术失血
背景:楼梯行走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外部因素,双任务干扰的姿势控制能力下降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内部因素.太极拳改善单任务姿势控制能力、预防跌倒的功效得到公认,但对双任务干扰时楼梯行走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尚未可知.目的:探讨上下楼梯行走附加双任务干扰,运动人群类型(组间)及任务类型(组内)对身体稳定性、下肢关节运动特征及力学特征指标的影响.方法:招募太极组、快走组与对照组健康老年女性各20名,分别进行单任务、认知任务、动作任务、组合任务的楼梯行走测试.应用Vicon系统与Kistler测力台分别同步采集上、下楼梯行
背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这一技术已日趋成熟,但是在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传统的开放切口X射线透视辅助置钉的手术方式仍然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选择.目的:探讨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时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置钉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疾病患者78例,均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在后路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36例患者(试验组)采取的置钉方式为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微创置钉,42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的置钉方式为X射线透视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塌陷骨折复位后会出现一个干骺端空隙,有效填充该空隙并保持良好的支撑性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的:对比不同微创方式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稳定性.方法:收集32个冰冻胫骨上段标本,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保持完好,其余3组统一制作新鲜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的尸体模型.标准组采用传统开窗撬拨复位自体骨移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单纯骨水泥组采用球囊扩张复位硫酸钙骨水泥填充治疗,骨水泥螺钉组采用球囊扩张复位硫酸钙骨水泥填充联合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比较固定骨折块350 N载
背景:研究发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肩颈部肌肉力学性能会发生改变,且与症状程度相关.目的:利用新型肌肉定量评估仪MyotonPRO测量并对比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和正常人上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的肌肉性能,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肩颈肌肉失衡现象的原因,为该病的防治及康复锻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及基线资料匹配的25例正常人,采用MyotonPRO定点测量胸锁乳突肌及上斜方肌的张力、刚度并进行对比,通过计算不对称指数来比较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的肌肉性能失衡情况,并收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目
背景:下颈椎椎弓根钉因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优势而广泛用于创伤、肿瘤及畸形导致的多种颈椎疾病.如何提高置钉准确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一直是下颈椎椎弓根钉技术研究的热点.目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近年国内外有关下颈椎椎弓根钉技术的相关解剖形态学特点、下颈椎后路椎弓根钉生物力学特点及其置钉技术的研究,分析各置钉技术的优点与不足.方法:分别以“cervical,pedicle”及“颈椎,椎弓根”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及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2015年1月至20
背景:髓内钉具有中心固定、弹性固定和避免应力遮挡等优点,常被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髓内钉置入前扩髓与非扩髓的选择各有优缺点,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目的:总结目前扩髓与不扩髓研究的争议点,以及髓内钉扩髓与不扩髓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21年3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扩髓髓内钉、不扩髓髓内钉、股骨、胫骨、肱骨”,英文检索词为:“Intramedullary reaming nail,no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