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冬茬黄瓜以其产量高、效益好而成为温室栽培的主要果菜,但因其生长期长,收获期长,技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为此,笔者近年对此进行了研究,摸索了一套较成熟的技术并加以推广,在河北省永清县每667m.黄瓜增产15.6%,收入可达2.5万元。
1 选择品种
选用耐低温弱光、早熟、雌花节位低、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目前比较理想的品种有豫艺新世纪、豫艺金世纪、津绿3号、豫艺金戈等。
2 培育壮苗
越冬茬黄瓜采取嫁接换根技术,可有效提高抗寒性、抗病性及商品性。常用的嫁接方法有靠接法和插接法。
2.1 适时播种
播种期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5日。采用靠接法,黄瓜比黑籽南瓜或专用白籽南瓜早3~5 d(天)播种,每667m2栽培田用黑籽南瓜1.5~2.0 kg,黄瓜150~200 g。播种前每m2苗床用50%多菌是粉剂5~8 g,掺土4~5 kg混合均匀后撒施苗床,可有效防治猝倒病、立桔病等病害。若采用插接法,黄瓜晚于砧木7~8 d播种。
2.2 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后1~3 d,小拱棚内湿度100%,白天保持25~30℃,夜间17~20℃。上午10:00至下午16:00用纸被、草帘、无纺布等遮明;3 d后降低湿度,白天22~25℃,夜间14~17℃,相对湿度70%~80%,逐渐缩短遮阴时间:7~8 d后撤掉小拱棚,转入正常管理。嫁接后10~12d断掉黄瓜根,断根前1 d用手指将黄瓜下胚轴接口下捏伤,破坏部分维管柬,减少水分输导,以便断根后嫁接苗生长不受影响。插接的要注意击除砧木上的侧芽。
2.3 大温差培育适龄壮苗
嫁接苗成活后,采用大温差管理以提高幼苗适应能力。白天25~30℃,最高可达35℃,前半夜15~18℃,后半夜11~13℃,揭苫前10℃左右;地温保持在13℃以上。在整个育苗期间,水分不宜过分控制,即“控温不控水”,以适宜的水分、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温差预防幼苗徒长。播种后35 d,嫁接苗3叶1心、株高10~13 cm时为适龄壮苗标准。
3 定植
3.1 整地施肥
要求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1万kg,饼肥150kg,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50 kg,有条件的施入硫酸锌3 kg。在施肥时,普施与沟施相结合,2/3普施,1/3沟施。沟施时要深翻40 cm,与土壤混合均匀,防止烧苗。
3.2 定植时期、方法、密度
一般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定植,从棚前端向后50cm内不定植黄瓜(可改种叶菜类)。定植时,要选择冷尾热头的晴天上午进行:定植后,最好能有3~4个好晴天以利于缓苗。
采取小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定植时按平均行株距65cm×30 cm(大行80 cm,小行50 cm),选整齐一致的瓜苗,南密北稀定植,然后浇定植水,取土培垄,覆盖地膜。每667 m2定植3 500株左右。
4 加强管理
4.1 定植至始收前
此期多数地区天气较好,管理以控上促下、蹲苗促根为中心。定植后3~5 d,白天温度28~32 ℃,夜间14~16℃;缓苗后,白天25~28℃,夜间12~14℃。从定植到根瓜瓜把变黑,以中耕松土为主,一般要中耕3~5次。在此期间一般情况下不浇水,干旱时适当浇小水。此时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时尽量延长光照时间。
4.2 始收至盛瓜期
12月中旬,黄瓜进入始收期,管理上以促进结瓜、防病保秧为主。
4.2.1 光照调节 日出后1 h(小时)要将草苫拉起,日落前1 h再放草苫,同时及时清除膜上灰尘,对延长光照时问及改善光照有明显作用。遇到雪天、连阴天,必须坚持阴、雪天见光,因为棚膜通过散漫射光也能增温。
4.2.2 温度调节 1月上旬至2月上旬正处于低温阶段,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室内温度。一是在进入低温期前尽量浇足水,进入低温期后尽量少浇水保持地温;二是结合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三是利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法节水增温;四是温室前部加盖防寒苫、设置防寒淘,增强温室保温性,五是增加草苫的覆盖率,增强保温性;六是人工生火增温等。尽量使白天的温度达到26-28 ℃,夜间温度不低于12℃,遇到连阴天、大雪和强寒流袭击,最低气温保持8~10℃。进入4月中旬,室内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15℃,当白天温度高于32℃时要及时放风,盛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较为适宜。
4.2.3 湿度调节 低温期土壤湿度原则上掌握:宁可干点,决不能过湿,不低于65%不浇水,挠水时浇小行不浇大行。空气相对湿度以70%~75%为宜,特别是遇到连阴天,也要短时放风排湿。进入4月中旬,逐渐由小到大放底风,形成对流有利于通风排湿。4月中旬以前一般不放底风,以加大上风口的风量为主,白天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5%时要立即放风。
4.2.4 追肥与浇水 根瓜采收一半以上时追肥浇水,进入2月份后追肥要氮、磷、钾混施,每次可追施适量饼肥或三元素复合肥15~20 kg,随黄瓜产量的增加可适量增加肥的用量,1~2周追肥1次。浇水要随黄瓜产最的增加和气温的逐渐升高,适当增加次数,2月中旬至3月中旬每6~10 d浇1次,3月中旬至4月下旬每3~5 d浇1次,追肥浇水后注意排湿防病。
4.3 后期管理
主要是促回头瓜、杈子瓜和防治病害。白天气温控制在27~30℃,夜间10~13℃:进行破膜深中耕,使嫁接苗产生新根:施肥较盛瓜期要适当增加,浇水时不能仅限于膜下的沟内灌,而是逐条沟都要浇水,次数也要逐渐增加到每周2~3次,以水带肥并结合叶面追肥:及时打掉老黄病叶;夜间要加大底风量,中午上风口、底风口要加大到温室面积的20%。
4.4 植株整理
植株整理采用前排低于中、后排,中排低于后排,架形向北稍倾斜的形式:绑蔓时采用“S”形缠绕瓜秧,使每排黄瓜生长点在1个水平线上,同时要随时摘掉雄花、卷须和下部的老黄病叶,以利于通风遮光和减少病害发生。连阴天光合作用弱,易引起化瓜,可进行人工授粉,以保证产量。
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灰霉病等,可选用80%好意、72%农用链霉素、50%世乐、50%扑海园可湿性粉剂等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白粉虱、根节线虫。蚜虫、白粉虱可选用20%松灵、10%顺发宁等交替喷雾防治。根节线虫可采用物理、农业用化学防治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一是水淹法,在收获后病田灌水,限制棍结线虫的繁殖和增长:二是轮作,可与叶菜类、葱蒜类等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三是药剂防治,定植时穴施10%力满库颗粒剂或惠光杀虫素。
6 及时采收
单瓜重前期100~150 g,中、后期150~250 g时要及时采摘,在早晨或灌水前收获。前期连阴天或连续低温时,要适当早采,以防植株衰弱和患病。
7 注意事项
生产管理上,除应遵循上述温度、湿度、水肥管理等指标,实践中更应该根据黄瓜植株的长相、坐果情况、天气变化、市场行情和病虫害动态等进行灵活科学的管理,才能获得好的收益。
1 选择品种
选用耐低温弱光、早熟、雌花节位低、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目前比较理想的品种有豫艺新世纪、豫艺金世纪、津绿3号、豫艺金戈等。
2 培育壮苗
越冬茬黄瓜采取嫁接换根技术,可有效提高抗寒性、抗病性及商品性。常用的嫁接方法有靠接法和插接法。
2.1 适时播种
播种期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5日。采用靠接法,黄瓜比黑籽南瓜或专用白籽南瓜早3~5 d(天)播种,每667m2栽培田用黑籽南瓜1.5~2.0 kg,黄瓜150~200 g。播种前每m2苗床用50%多菌是粉剂5~8 g,掺土4~5 kg混合均匀后撒施苗床,可有效防治猝倒病、立桔病等病害。若采用插接法,黄瓜晚于砧木7~8 d播种。
2.2 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后1~3 d,小拱棚内湿度100%,白天保持25~30℃,夜间17~20℃。上午10:00至下午16:00用纸被、草帘、无纺布等遮明;3 d后降低湿度,白天22~25℃,夜间14~17℃,相对湿度70%~80%,逐渐缩短遮阴时间:7~8 d后撤掉小拱棚,转入正常管理。嫁接后10~12d断掉黄瓜根,断根前1 d用手指将黄瓜下胚轴接口下捏伤,破坏部分维管柬,减少水分输导,以便断根后嫁接苗生长不受影响。插接的要注意击除砧木上的侧芽。
2.3 大温差培育适龄壮苗
嫁接苗成活后,采用大温差管理以提高幼苗适应能力。白天25~30℃,最高可达35℃,前半夜15~18℃,后半夜11~13℃,揭苫前10℃左右;地温保持在13℃以上。在整个育苗期间,水分不宜过分控制,即“控温不控水”,以适宜的水分、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温差预防幼苗徒长。播种后35 d,嫁接苗3叶1心、株高10~13 cm时为适龄壮苗标准。
3 定植
3.1 整地施肥
要求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1万kg,饼肥150kg,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50 kg,有条件的施入硫酸锌3 kg。在施肥时,普施与沟施相结合,2/3普施,1/3沟施。沟施时要深翻40 cm,与土壤混合均匀,防止烧苗。
3.2 定植时期、方法、密度
一般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定植,从棚前端向后50cm内不定植黄瓜(可改种叶菜类)。定植时,要选择冷尾热头的晴天上午进行:定植后,最好能有3~4个好晴天以利于缓苗。
采取小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定植时按平均行株距65cm×30 cm(大行80 cm,小行50 cm),选整齐一致的瓜苗,南密北稀定植,然后浇定植水,取土培垄,覆盖地膜。每667 m2定植3 500株左右。
4 加强管理
4.1 定植至始收前
此期多数地区天气较好,管理以控上促下、蹲苗促根为中心。定植后3~5 d,白天温度28~32 ℃,夜间14~16℃;缓苗后,白天25~28℃,夜间12~14℃。从定植到根瓜瓜把变黑,以中耕松土为主,一般要中耕3~5次。在此期间一般情况下不浇水,干旱时适当浇小水。此时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时尽量延长光照时间。
4.2 始收至盛瓜期
12月中旬,黄瓜进入始收期,管理上以促进结瓜、防病保秧为主。
4.2.1 光照调节 日出后1 h(小时)要将草苫拉起,日落前1 h再放草苫,同时及时清除膜上灰尘,对延长光照时问及改善光照有明显作用。遇到雪天、连阴天,必须坚持阴、雪天见光,因为棚膜通过散漫射光也能增温。
4.2.2 温度调节 1月上旬至2月上旬正处于低温阶段,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室内温度。一是在进入低温期前尽量浇足水,进入低温期后尽量少浇水保持地温;二是结合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三是利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法节水增温;四是温室前部加盖防寒苫、设置防寒淘,增强温室保温性,五是增加草苫的覆盖率,增强保温性;六是人工生火增温等。尽量使白天的温度达到26-28 ℃,夜间温度不低于12℃,遇到连阴天、大雪和强寒流袭击,最低气温保持8~10℃。进入4月中旬,室内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15℃,当白天温度高于32℃时要及时放风,盛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较为适宜。
4.2.3 湿度调节 低温期土壤湿度原则上掌握:宁可干点,决不能过湿,不低于65%不浇水,挠水时浇小行不浇大行。空气相对湿度以70%~75%为宜,特别是遇到连阴天,也要短时放风排湿。进入4月中旬,逐渐由小到大放底风,形成对流有利于通风排湿。4月中旬以前一般不放底风,以加大上风口的风量为主,白天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5%时要立即放风。
4.2.4 追肥与浇水 根瓜采收一半以上时追肥浇水,进入2月份后追肥要氮、磷、钾混施,每次可追施适量饼肥或三元素复合肥15~20 kg,随黄瓜产量的增加可适量增加肥的用量,1~2周追肥1次。浇水要随黄瓜产最的增加和气温的逐渐升高,适当增加次数,2月中旬至3月中旬每6~10 d浇1次,3月中旬至4月下旬每3~5 d浇1次,追肥浇水后注意排湿防病。
4.3 后期管理
主要是促回头瓜、杈子瓜和防治病害。白天气温控制在27~30℃,夜间10~13℃:进行破膜深中耕,使嫁接苗产生新根:施肥较盛瓜期要适当增加,浇水时不能仅限于膜下的沟内灌,而是逐条沟都要浇水,次数也要逐渐增加到每周2~3次,以水带肥并结合叶面追肥:及时打掉老黄病叶;夜间要加大底风量,中午上风口、底风口要加大到温室面积的20%。
4.4 植株整理
植株整理采用前排低于中、后排,中排低于后排,架形向北稍倾斜的形式:绑蔓时采用“S”形缠绕瓜秧,使每排黄瓜生长点在1个水平线上,同时要随时摘掉雄花、卷须和下部的老黄病叶,以利于通风遮光和减少病害发生。连阴天光合作用弱,易引起化瓜,可进行人工授粉,以保证产量。
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灰霉病等,可选用80%好意、72%农用链霉素、50%世乐、50%扑海园可湿性粉剂等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白粉虱、根节线虫。蚜虫、白粉虱可选用20%松灵、10%顺发宁等交替喷雾防治。根节线虫可采用物理、农业用化学防治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一是水淹法,在收获后病田灌水,限制棍结线虫的繁殖和增长:二是轮作,可与叶菜类、葱蒜类等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三是药剂防治,定植时穴施10%力满库颗粒剂或惠光杀虫素。
6 及时采收
单瓜重前期100~150 g,中、后期150~250 g时要及时采摘,在早晨或灌水前收获。前期连阴天或连续低温时,要适当早采,以防植株衰弱和患病。
7 注意事项
生产管理上,除应遵循上述温度、湿度、水肥管理等指标,实践中更应该根据黄瓜植株的长相、坐果情况、天气变化、市场行情和病虫害动态等进行灵活科学的管理,才能获得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