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水稻“逆”生长基因破译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njun1984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日,记者从湖南大学获悉,该校刘选明教授研究团队破译出一个能降低土地盐碱化对水稻产量影响的新基因STRK1,并揭示了其分子作用机制,为进一步解析植物耐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并提供了耐盐特征性分子标记。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植物学期刊《植物细胞》,并被该杂志作为亮点推荐,认为有望为水稻耐盐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据悉,目前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我国约有1亿公顷。同时,因气候变暖等因素,还有约20%的灌溉农田面积被盐碱化,影响作物产量。“对付”盐碱地成了一大难题,而想要在盐碱地种水稻并高产则更为困难。团队成员林建中副教授介绍,水稻尤喜甜土性,这使其易受高盐环境产生的高渗透影响,进而导致水稻减产或死亡。要讓水稻在此环境中“逆”生长,必须提高水稻耐盐性。
  团队经近5年研究,成功筛选、鉴定出一个可提高水稻耐盐性的基因STRK1。其转基因株系在正常条件下与普通水稻无区别,但在高盐渗透条件下,却能明显提高水稻耐盐性和产量。团队还进一步探究了该基因提高水稻耐盐性的分子机制,发现其在受高盐渗透后可发生自磷酸化,并通过磷酸化与其相互作用的过氧化氢酶C的210位的酪氨酸残基,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从而将过量有害的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降低高盐渗透造成的伤害。(中国科技网)
其他文献
通过室内产孢及人工接种技术检测供试水稻品种原丰早、9优418、信香糯1号、荃银对稻瘟病的抗性,以此引导生产上合理布局抗性水稻品种,减少稻瘟病的大规模发生。
目的:测定芩桔益肺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50:50:1);检测波长:278 nm.结果:在0.2~1.0μg检测范围之间,浓度与峰
目的研究骨代谢标志物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前后的变化,及其与治疗疗程进展的关系,探讨激素治疗后育龄期、围绝经期、绝经后女性患者骨代谢水平的特征;分析骨代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贯叶连翘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比色法在波长500 nm处测定贯叶连翘中的总黄酮.结果:芦丁在0.012~0.072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