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的“德命”与西方的“牧领”作为历史性、文化性的认知图式,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各自政治文化的渊源、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情感特征.以福柯谱系理论对二者的“治理”思想进
【机 构】
: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州立大学政治学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德命”与西方的“牧领”作为历史性、文化性的认知图式,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各自政治文化的渊源、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情感特征.以福柯谱系理论对二者的“治理”思想进行解读,有助于把握中西方知识、权力、主体及其治理功能的作用机制.“德命”的治理机制是:农耕文明的社会场域,政治家、儒家精英的“知识”构建,儒化的、高度自我赋权的知识/行动主体,基于伦理责任的自我技术等;“牧领”的治理机制是:宗教社会场域,宗教精英的“真理”构建者,信仰赋权的知识/行动主体,基于精神性良心的自我技术等.“德命”蕴含家国命运共同体、民本性、合法性统合等治理理性,“牧领”则表现出信仰共同体、契约精神、有效性统合等治理理性.
其他文献
一般认为,秦汉古典宇宙论的政治功能主要在限制大一统君权,但这不足以解释其在秦汉兴起的复杂原因.实际上,它并非只是儒生单方面限制君主的理论工具,而是君臣双方基于大一统
钱穆在晚年积其一生学思,透过《现代中国学术论衡》来接续中国学术传统注重通学通人的精神旨趣,对于宗教、哲学、科学、史学、政治学、文学等现代分科进行了系统性反思.他的
在对“大一统”的形态化叙事中,依赖于现代权力政治所形成的观点不足以将“大一统”真正“去蔽”,应当返回到与“大一统”相契合的礼序政治的传统维度,对其予以重新解释.礼序
中国传统学术能否成为现代学术研究的方法,不仅在于学者从宏观上把中国作为方法或者把文史哲作为方法,而是应在社会科学意义上走入哲学讨论的方法论及其延伸出的操作方法.在
2010年5~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隋文帝泰陵陵园及隋文帝庙遗址进行了全面地考古调查和勘探,搞清了隋泰陵陵园的平面布局,证实了文献关于泰陵“同坟异穴”的记载;隋文帝庙遗址
比照秦“九都八迁”的东迁路线及其文化内涵,位于陕西宝鸡太公庙一带的秦公大墓,“乐器坑”出土的秦公镈、钟,以及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址聚落、国人墓葬等文化因素,都与秦第
在允许灵活用工的法律背景下,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灵活用工方式在制造业中被广泛使用.由于缺乏有效规制,灵活用工中第三方中介群体对劳动力市场的介入不仅催生了高额“返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