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阈下恩格斯的技术思想探析

来源 :经济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550ci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围绕恩格斯的技术思想产生了技术决定论、技术批判论和技术社会建构论三种不同的理解范式。通过考察唯物史观视阈下恩格斯对技术的定位、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技术发展悖论的分析和对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技术发展等相关文献可知,恩格斯的技术思想事实与以上三种范式存在根本区别。全面把握唯物史观视阈下恩格斯的技术思想,不仅可以破除以上三种范式对恩格斯技术思想的片面认识,而且可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指引。
其他文献
本文从历史学、考古学、比较语言学、种族人类学、民俗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肯定哒的族源为阿尔泰山周围的呼得和东部天山以北的车师后部。
本文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抢救与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动议及其“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世界记忆工程名录”实施的理念、目的意义结合我国现状作出简要评述;并对抢救 、保护仅有母语而无文字、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必要性,作出呼吁。
唐代,在千山万壑、大江奔腾的长江三峡地区,生活着一个不为外人所熟知的少数民族--“獠人”。研究他们特有的风土风俗,对多层次、多视角地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显然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甘、青、宁和新疆地区,在民间婚礼中,曾经活跃着三种婚俗性的民间舞蹈表演.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也出现了舞蹈历史兴衰的现象.本文以中国西北地区的撒拉族、回族、维吾尔族婚礼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试图分析<堆依奥依纳>、<宴席舞>、<纳孜尔库姆>这三种婚俗舞蹈各自兴衰的过程.
本文以民间语的表象为题,阐述游牧民族的马和农耕民族的船在各自群体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分析二者的异同和特点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南北民族不同的文化心态。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分配层面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不断调整和深化的结果。“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拓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有助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整体优势的发挥。在基本经济制度范畴内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间的内在联系决定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演变的历史阶段性进程中把握。要坚持从生产领域来认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纠正对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做了新概括,这一新概括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是促进我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是保障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是与我国实际紧密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将成为指导我国经济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在构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三项内容中,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是整个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性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结构是所有制结构的利益实现,决定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决定了生产力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制度安排,因而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另一方面,任何制度上的优势最终都要通过国家治理实现,治理效能的好坏直接体现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劣,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的重要保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转化过程中,国家治理能力具体表现为党的领导能力
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思想的转变,是恩格斯参与创立生产关系及其结构理论的基本前提;与马克思共同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为他们二人创立生产关系及其结构理论提供了实践基础、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武器;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独立研究,为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对象的《资本论》巨著的写作提供了理论观点、典型事例、佐证资料和修改意见,并为编辑、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两卷付出巨大辛劳,为捍卫、阐发和传播《资本论》思想做出巨大努力,是恩格斯对生产关系及其结构理论的创立做出
发展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但现实中往往盲目追求技术的经济效益,忽视技术发展可能导致人的主体性缺失风险。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引入“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析框架,区分人与技术互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探讨新科技革命引致的生产方式演进给人与技术关系带来的复杂影响。分析表明,人的主体性缺失问题并不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生产方式社会属性中的不合理因素所致。一方面,新科技革命给人的主体性复归提供了生产力基础;但另一方面,随着人的“数据化”,私人资本通过垄断性数据平台对普遍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