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的喜马拉雅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123456l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不见不散》中葛优说:“这是喜马拉雅山脉,这是中国的青藏高原,这是尼泊尔,山脉的南坡缓缓地伸向印度洋,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尼泊尔王国气候湿润,四季如春,而山脉的北麓陡升,终年积雪,再加上深陷大陆的中部,远离太平洋,所以自然气候十分的恶劣。”
  徐帆说:“你这又扯哪儿去了?”
  葛优说:“如果我们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道五十公里的口子,世界屋脊还留着,把印度洋的暖风引到我们这里来,试想一想,那我们美丽的青藏高原从此摘掉落后的帽子不算,还得变出多少个鱼米之乡!”
  人们把这段谈话,当做幽默。不过,当你在天空飞越,清晰地认识到喜马拉雅山这座屏障,将山的南麓和北麓分割成完全不同的世界时,炸开喜马拉雅山的念头就会蠢蠢欲动。
  印度洋的暖湿气团生成后,在西南季风的吹动下,向北面推进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成了极难逾越的天然屏障。急于北进的暖湿气团不甘心,四处游动,终于找到一个豁口,那就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尾口。暖湿气团蜂拥而入,可惜进入蜿蜒曲折的大峡谷后,逐渐失去它所向披靡的势头。水汽通道在顺手造就了藏东南的绿洲之后,后劲松懈,还没走到藏北就偃旗息鼓了。
  如果真能炸出一个大口子,使得这条通道输送的水汽更多、更畅快,减少途中的损失,不是就有可能改变西藏的气候吗?更多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进入藏西北,青藏高原会变作江南。
  科学家们模拟了有关实验,结果是否定的。就算炸开50公里的口子,在最佳气候条件下,中国三江源地区,降水量只会增加20%至25%。
  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计划要炸喜马拉雅山,如何才能顺利完成这个任务呢?要知道,喜马拉雅山脉庞然大物坚不可摧,主峰珠穆朗玛一半在尼泊尔境内。哪怕是咱炸自己这一侧,也要得到尼泊尔,甚至更多国家的同意。如此说来,这只是一个科学幻想。真把喜马拉雅山炸通了,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谁知会发生怎样的变局?很可能是灾难。自然界自有铁律,人类不可妄动。
  在尼泊尔,结识了一位精明能干的当地青年。到过中国,会说中文,爱笑爱思索。我说,你觉得中国和尼泊尔有什么不同。
  他说,是节奏啊。尼泊尔节奏很慢很慢,几千年我们就一直是这样的节奏,尼泊尔人都习惯了。中国的节奏现在很快,而且越来越快。我的朋友从中国来,说一下子不习惯尼泊尔这种慢节奏,但是几天过去,静静呆下来,就觉得这种节奏很舒服,适合人的身体,还有大自然。您看,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地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菩提树变老。都慢得很啊。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比如火山喷发,比如飓风和暴雨,比如山崩地裂加上海啸……身体也是慢的。一个孩子要长大,是很慢的。一个人睡觉,也是很慢的。要很久很久,从日落到日出,人才能休息过来……
  还有呢?我问。
  他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是耐心啊。是脾气啊。中国的人,现在情绪上都比较紧张,不耐烦。尼泊尔人基本上不发脾气,慢慢来,就算有很严重的事儿,也不着急。
  不知道再问什么。我也学尼泊尔人,只是微笑和无所事事地张望,眼神不聚焦而安然。自然界的喜马拉雅山是不能炸通的,但人心的喜马拉雅,可否有习习的和风持久地吹拂?
  (王灿海摘自《北京晚报》)
其他文献
<正> 粉末涂料中的细粉,习惯上称为“超细粉”。因为在静电喷涂中,大颗粒的粉末涂料优先得到电荷而沉积到工件上,而细粉即不易得到电荷而成为过喷粉末一起回收。因此,在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