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发现新课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对学生的教学更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了,但往往碰到实际问题束手无策,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而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体现了信息化、人本化;在课程内容上体现了科学过程化、知识重组化。现在的中学生他们不轻信权威,喜好怀疑,而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令他们产生兴趣,迫使老师换位思考,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探索 启发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14-02
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在今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实际质量与效果将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实施的成败。我国传统上的教学方式是灌入式教学观,教学过程是单向的,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或受训者,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观点将教师放在主体的地位上,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那么长此以往作为处在叛逆期的学生是否会厌倦这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教学方式呢?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的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前者强调老师为主体,后者则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现在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探索+启发式课堂教学便应运而生。
一、顺应学生认知,转变教学方法
学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纪律至尚,作为管理者和实施者的教师,也对千百年来留下的教学方式都早已习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管理模式不容学生质疑,对传统教学模式也不容颠覆,学生完全处于机械的被动接收地位,这样学生难免产生不良抵触情绪,处于青少年学生,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大,这是他们的生理因素决定的,他们有决心试图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但是,自身意志较薄弱,往往表现出缺乏毅力和耐心,期望他们于40分钟课堂教学中趋于平静是徒劳的,我们要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加以引导。在学习中,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这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我在课堂教学上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大胆改革。首先,在思想上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来唱主角,教师甘当配角。教师不再大篇幅的讲授,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思考和探索。要求他们不仅要发挥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而且还要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有着较强的参与欲望,能对是非有正确判断,并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探索+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
要想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探索+启发式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前必然要做好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组建学习小组,学生之间建立学习责任依存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小组学习。自学讨论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教师做为讨论群体外的一份子,要加以积极引导。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每一项教学活动都围绕小组展开,每一个问题都让学生共同努力解决,以教师的主体地位换位到配角地位,协助学生一同来完成问题,每一个结论都由学生自己先归纳总结,每一次实践活动都由学生自己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课堂教学放开手脚,教法灵活多样,不拘小节,少挑毛病少批评,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与大胆思考,允许争议,最终共同解决争议。
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前教学设计就要十分合理。课堂提问要精简有效:首先课堂提问要在内容上准确、具体。在形式上应简短明了,并具有多样性,提问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学习目的,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其次课堂提问设计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逐步提高,走向纵深。同时,提问要抓住教学内容及其变化发展的关键处,并能激发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提问要富有趣味性,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探索+启发式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充分准备,反复斟酌,精心选题和恰当地设置课程所辖的问题,为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所选课例题应源于教材与生活,不脱离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可行性。同时,教学选题还应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启迪学生思维,便于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索+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与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地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起积极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调节和控制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与反馈,才能迅速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而探索+启发式教学课堂模式中,我们不防尝试学生教师角色反串,让学生走上讲台,给教师和学生们讲解他所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这样,在讲之前,学生要充分准备,就会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上,查寻资料,积极思考出来完成“教学”。同学们也会积极听课、用心挑毛病。这样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概念,又训练了他们的言语表达,思维逻辑能力,提高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
当然,学习数学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劳动过程,科学探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究过程不宜太难太繁,要求不宜过高,要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教师要作好组织引导工作。七年级的学生接触数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习中的首要任务。我们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亲自探讨,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探究。更要教会他们善于与人交流,取长补短,不怕失败,坚信成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这只是一种有效地尝试,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更深层的还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平等的心态平等对待学生,给他们自信,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探索 启发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14-02
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在今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实际质量与效果将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实施的成败。我国传统上的教学方式是灌入式教学观,教学过程是单向的,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或受训者,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观点将教师放在主体的地位上,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那么长此以往作为处在叛逆期的学生是否会厌倦这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教学方式呢?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的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前者强调老师为主体,后者则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现在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探索+启发式课堂教学便应运而生。
一、顺应学生认知,转变教学方法
学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纪律至尚,作为管理者和实施者的教师,也对千百年来留下的教学方式都早已习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管理模式不容学生质疑,对传统教学模式也不容颠覆,学生完全处于机械的被动接收地位,这样学生难免产生不良抵触情绪,处于青少年学生,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大,这是他们的生理因素决定的,他们有决心试图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但是,自身意志较薄弱,往往表现出缺乏毅力和耐心,期望他们于40分钟课堂教学中趋于平静是徒劳的,我们要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加以引导。在学习中,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这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我在课堂教学上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大胆改革。首先,在思想上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来唱主角,教师甘当配角。教师不再大篇幅的讲授,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思考和探索。要求他们不仅要发挥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而且还要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有着较强的参与欲望,能对是非有正确判断,并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探索+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
要想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探索+启发式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前必然要做好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组建学习小组,学生之间建立学习责任依存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小组学习。自学讨论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教师做为讨论群体外的一份子,要加以积极引导。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每一项教学活动都围绕小组展开,每一个问题都让学生共同努力解决,以教师的主体地位换位到配角地位,协助学生一同来完成问题,每一个结论都由学生自己先归纳总结,每一次实践活动都由学生自己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课堂教学放开手脚,教法灵活多样,不拘小节,少挑毛病少批评,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与大胆思考,允许争议,最终共同解决争议。
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前教学设计就要十分合理。课堂提问要精简有效:首先课堂提问要在内容上准确、具体。在形式上应简短明了,并具有多样性,提问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学习目的,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其次课堂提问设计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逐步提高,走向纵深。同时,提问要抓住教学内容及其变化发展的关键处,并能激发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提问要富有趣味性,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探索+启发式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充分准备,反复斟酌,精心选题和恰当地设置课程所辖的问题,为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所选课例题应源于教材与生活,不脱离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可行性。同时,教学选题还应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启迪学生思维,便于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索+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与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地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起积极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调节和控制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与反馈,才能迅速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而探索+启发式教学课堂模式中,我们不防尝试学生教师角色反串,让学生走上讲台,给教师和学生们讲解他所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这样,在讲之前,学生要充分准备,就会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上,查寻资料,积极思考出来完成“教学”。同学们也会积极听课、用心挑毛病。这样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概念,又训练了他们的言语表达,思维逻辑能力,提高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
当然,学习数学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劳动过程,科学探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究过程不宜太难太繁,要求不宜过高,要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教师要作好组织引导工作。七年级的学生接触数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习中的首要任务。我们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亲自探讨,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探究。更要教会他们善于与人交流,取长补短,不怕失败,坚信成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这只是一种有效地尝试,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更深层的还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平等的心态平等对待学生,给他们自信,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