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音乐教育,培养节奏美感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er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主要元素之一。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可以帮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及发现音乐的美,大胆创造,展示自我。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培养幼儿节奏感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音乐;培养;节奏感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01
  作者简介:陈真真(1989—),女,福建晋江人,福建省晋江市紫帽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艺术潜能,他们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声音节奏非常敏感,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着重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结合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点,对幼儿音乐节奏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一、学会欣赏聆听,感受节奏的美
  生活中的每一个声都是一个音节,每一段音都是一种音律。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需要静下心来认真聆听才能感受这门艺术内涵的节奏美。“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节奏感的培养关键在于教会幼儿学会静心聆听,使其寻找各种声音的变化及规律,感受各种音律的节奏,欣赏各种音乐的美感。
  生活从来不缺少美,我们需要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为此教师可以从幼儿日常生活入手,例如,可以让幼儿自我感受大自然的音乐,如下雨声“滴答滴、滴答滴”、打雷声“轰隆隆、轰隆隆”、刮风声“呼——呼——”等;可以带幼儿一起聆听动物的语言,小鸭叫“嘎嘎嘎”、公鸡叫“喔喔喔”、青蛙叫“呱呱呱”等;还可以引导幼儿发现日常交通工具的声响,如自行车声“丁零零、丁零零”,小汽车声“嘟嘟嘟、嘟嘟嘟”,火车声“咔嚓嚓、咔嚓嚓”等。
  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能轻易地找寻并发现这些声音。在创设丰富的环境下,幼儿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声音的节奏,用说、唱、跳和敲打等形式来表示。节奏对于幼儿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概念,可是他们却能在模仿中感受到、触碰到,进而对节奏产生浓厚的兴趣。可见,教师从实际生活内容出发,顺应幼儿发展规律的特点,满足他们对美的需要,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极其重要。
  二、注重游戏活动,体验节奏的美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借助各种小游戏来开展音乐活动。单调而枯燥的音乐活动添加一些游戏因素很容易就会变得生动而有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更容易受到艺术的熏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升艺术的表现能力。音乐教学游戏化,可以让幼儿爱上音乐,自主自发参与活动,从中获得新的经验和发展。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也能驾轻就熟,与幼儿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让活动充满意义。
  首先是发声练习游戏化。每个歌唱活动都需要练声,在实际教学中,我会运用多种多样的小游戏对幼儿进行简短的发声练习,有时候是让幼儿看图片、看动作内容发声,如出示小鸡图片,幼儿发出小鸡声音:“叽叽叽、叽叽叽”;出示小锤子的图片,幼儿发出:“钉——钉——”;有时候是即兴用歌声与幼儿问答,如师唱:“小朋友们好!”小朋友答:“老师好!”还有时候是鼓励幼儿改编已学歌曲内容,如《我爱我的小动物》《大猫小猫》进行练声。
  其次是节奏教学游戏化。每个演奏活动都有节奏训练小游戏,简单而实用。例如,在学习大班歌曲《三只猴子》的节奏难点时,我先让幼儿跟随我用手拍打节奏,自主感知节奏特点,发现在哪个地方拍得不整齐或有困难后,告诉幼儿遇到XXXX的节奏时应拍得快些,然后在幼儿熟悉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手指游戏巩固节奏。又如,在让小班幼儿学习歌曲《小乌龟》的音乐节奏时,我通过设置情境引题,引导幼儿认识乌龟爬行方法,接着边唱歌曲边进行“小乌龟爬山坡”的游戏,让幼儿在愉快氛围中跟着音乐有节奏地 “爬山坡”。
  最后将音乐表演游戏化。这让幼儿对每个音乐活动的角色感兴趣,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其中,得到訓练。如在教大班音乐游戏《喜羊羊与灰太狼》时,我以动画故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后,我将故事融入到音乐中,让同伴两两合作听音乐扮演喜羊羊与灰太狼,边听音乐边跟着音乐节奏相互追逃。通过游戏,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爱动脑筋的幼儿不仅能够很快地听懂音乐节奏,进入角色,还能将游戏玩出新花样。可见游戏化的音乐教学能使幼儿喜欢游戏、享受游戏,在游戏中学习节奏、掌握节奏、体验节奏。
  三、运用多种途径,表现节奏的美
  1.通过身体动作,获得节奏感
  为了使幼儿容易地获得节奏感,我经常让幼儿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节奏。例如,学习《蝴蝶花》中的节奏×××│×××│,我让幼儿模仿蝴蝶飞舞的动作来表现。蝴蝶飞的动作是幼儿非常熟悉也很喜欢的舞姿,因此通过愉快的模仿活动,幼儿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个节奏,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了《蝴蝶花》这段音乐优美抒情的特点。又如,学习小班演奏《拍拍,踏踏》中的节奏×× ×× |× × |,除了让幼儿用歌词的动作边唱边拍,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动作来表现节奏,如拍头、摸耳、跺脚、抬手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通过身体动作将音乐节奏表现出来,能很快地让幼儿获得节奏感,进而促进幼儿融入到活动中,收获成就感。
  2.利用节奏图谱,培养节奏感
  合理使用节奏图谱,将结构复杂的乐谱,转化成幼儿熟悉的日常事物,有益于幼儿节奏的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音乐活动的节奏美感,这是形成节奏感必备的前提,可以让幼儿对节奏感有较清楚的认识。简单的节奏图谱××××│××××│,较为抽象、乏味与无趣,要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用形象生动的图案来代表节奏,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容易地参与到活动中,还更易于他们理解记忆。比如,中班演奏《郊游》××│×××│,可以用○○│△△○│,圆代表铃鼓,三角形代表三角铁,幼儿在使用乐器演奏时一看便知,不用教师再三强调。又如,在大班演奏《土耳其进行曲》中,用圆点代表第一组表演,星星代表第二组表演,圆点和星星代表两组一起表演,圆点可以用碰铃、响板演奏,星星用铃鼓演奏,圆点和星星是一起演奏,通过形象的图谱帮助幼儿有序进行分组演奏。由此可见,生动形象的节奏图谱,能有效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真正爱上节奏。
  3.学科互相渗透,创意表现节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其他领域学习中感受节奏美。例如,在大班美术活动《画音乐》中,教师要求幼儿能听辨音乐表现的刮风、下雨、打雷、闪电、鸟鸣等自然界的声音和竖琴弹奏的美妙音乐,丰富听觉想象能力,并大胆用绘画、剪贴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大班语言活动《绕口令》,教师在教绕口令时,除了要求幼儿有节奏的念绕口令,还要求幼儿在练习时节奏由慢到快,由轻声到高声,再由高声到轻声,变化朗诵节奏速度,让幼儿在朗诵中体验绕口令的多样趣味。与此同时,节奏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例如,早操或者运动会期间需要幼儿排队踏步走时,教师会以“121——121”的口令来指挥,用节奏带动幼儿,使其统一有序地踏步前行;盥洗完需要集中幼儿时,教师常常使用× ×│ ×× ×│的拍手节奏吸引幼儿注意。先完成盥洗环节的幼儿会坐到位置上响应教师,一起拍打该节奏。其余幼儿则加快盥洗节奏,慢慢地也学会了这节奏。
  作为教师,在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幼儿做一个“有心人”,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发掘大自然的音律,培养他们细腻地感受、感知音律带来的节奏美,引导他们创新、创造地展示自我,为今后音乐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清代学政每省设置一名,由皇帝亲自选任,其职权专管全省的文衡。凡是秀才、五贡 (恩贡、拔贡、岁贡、优贡、附贡) 等出身,皆由学政命题考试。生员考试分三级:县考、府州考、院考。院考就由学政亲自主持,做最后决定。学政的属员有教授、教谕、训导等职,分掌该府、州、县学务事宜。每当学政“按临”(到考试点),这一府的教官,均须到辕门听差。五贡之中,拔贡十年一次,优贡三年一次,均由学政考试,分别取舍。可见机会堪少
揭开尘封的往事,是从一张老照片开始的。1973年春,参与“二十四史”及 《清史稿》 点校的部分学者和中华书局工作人员,24人,在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楼顶拍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由启功先生珍藏,他给照片题名为 《标点廿四史清史稿同人合影》,并手书每个人的姓名:顾颉刚、赵守俨、白寿彝、杨伯峻……一一看过去,都是在学术界颇有分量的人物。  “二十四史”及 《清史稿》,被称为“国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
□ 邓苗苗  从时间维度来看,国祚289年的大唐,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算不得什么。但毋庸置疑的是,“唐”是中国人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之一。这个王朝,经历了无数荣耀加之一身,又承载了国破城毁的屈辱心酸,到了唐宪宗时期,一度迎来回归正轨的机会。但王朝兴衰自有规律,变局依然难料。  这是唐宪宗执政的第十五个年头。元和初年,国家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不听话的藩镇收拾了一些,明面儿上暂时掀不起什么波浪了,备受诟病的宦
【摘要】 语文作业设计理念要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当前农村示范性高中语文深度教学下作业改革,要在思想与理念革新,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指向语文核心素养,遵循作业自身规律,还应融入生活情境与趣味,精心设计,讲究实效,达成语文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目标。   【关键词】 作业策略 生本意识 核心素养 作业规律 情境趣味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麋鹿》是苏教版六年级一篇典型的说明文,不仅客观再现了麋鹿的特点和传奇经历,更展现了全面而精妙的表达方式。作者紧扣说明性文体的特点,将教学的重点聚焦在说明性表达策略上,让阅读教学的课堂呈现出极具语文味的景象。文章提出要整合“对比”“资料”,强化神秘的奇幻气质;整合“显性”“隐性”,凸显奇异的外形特点;整合“数字”“副词”,印证独特的传奇经历,从而在整合性对比中体悟说明方法的精妙。  关键词
【摘要】 物理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中物理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逐渐得到广泛的推行。在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型、实践型、创新型人才是高中物理教师的重要目标,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和方向,不断进行探讨和分析,开展有效的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方式。   【關键词】 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 核
1946年7月15日,随着几声枪响,诗人闻一多倒在了昆明西仓坡离家一步之遥的地方,走完了他不足48年的人生旅程;从书斋到广场,从学者到斗士,闻一多民主战士的形象最后定格于此……佼佼学子,“务达其鹄”  1912年,13岁的闻一多报考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初试作文题目《多闻阙疑》正好应了他的名字,少年闻一多模仿当年最时髦的梁启超的笔法,作文赢得考官赞许,“以此获选”。北京复试时,闻一多以
【摘要】 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生源的复杂多样性也带来班级管理工作更多的挑战。有效管理班级,切实做好班主任工作,也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本文着眼于新生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几点陋见,以期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生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
1928年,北平市政府出台《交通守则》:“若须在北平市内驾驶汽车,须持有驾驶执照,无执照者罚银十元,已领执照而驾车时不携带者罚银四元。”沒有驾照就上路,罚你10块大洋;有驾照却不带驾照,罚你4块大洋。  1932年,汉口市政府出台《市街交通管理规则》:“汽车及汽力脚踏车司机应向公安局登记,并考验合格,发给执照,方可驾车。无司机执照者罚银十元,已领执照而驾车时不携带者罚银三元,借用他人执照者罚银五元
一日,与北京袁鹰前辈通电话,聊起上海的文艺刊物。袁老说,解放初期上海有哪些文艺期刊呀?我稍作停顿,说有 《群众文艺》 《小说》《人民诗歌》 《文艺新地》。袁老是老上海,老报人,解放前就在上海 《联合晚报》 做记者、编辑,上海一解放,就参与 《解放日报》 的工作。他对上海文史甚为熟悉,我想,袁老在考我哪。正巧,我藏有此四种刊物。按袁老的要求,顺便把这些旧刊经历梳理一下。其实,民国时期的上海,无论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