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天使戴安娜(之一)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on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在新加坡我牺牲了出去观光的时间,花了四个钟头从头至尾看了戴安娜葬礼的实况转播。因为是英语解说,又没有配乐,我只能单纯地靠“镜头语言”去理解,但我还是深深地被感动了,有一个地方还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戴安娜灵柩先从她生前居住的肯辛顿宫出发,经过白金汉宫、圣詹姆斯宫、白厅、国会大厦到达追悼礼举行场所威斯敏斯特教堂,应公众要求绕了一段长长的弯路。当出殡行列缓缓前进时,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低音钟每隔一分钟鸣响一次,衬托着夹道送灵人群的一路鲜花一路哭泣。
  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戴安娜的弟弟斯潘塞伯爵、查尔斯王储、威廉王子、哈里王子在詹姆斯宫外加入送殡行列,一字排开跟随在灵车后面。这时,从海德公园拐角处忽然有一支由500多人组成的庞大队伍疾步跟了上来,他们是戴安娜支持的慈善机构的代表。看到那么多坐轮椅的残疾人前来送葬,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不幸的人群,和前面的五位贵族男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若不是戴安娜作为纽带,他们根本不可能走在一起。
  受邀到威斯敏斯特教堂出席追悼礼的人士,都是各国政要、贵族、名流、来自慈善机构的五百名默默无闻的人被安排在侧厅就座。当著名歌星埃尔顿·约翰唱起挽歌“再见,英格兰的玫瑰,愿你永远在我们心中成长。每当人们活在痛苦之中,你就显示了仁慈之心……(歌词大意)”这些残障人士泪满双腮肝肠寸断,铁石心肠的人看了也会为之动容。
  戴安娜猝逝,她多年来支持的这些慈善机构曾担心今后失去筹募善款的有力支柱。不料,戴安娜去世后成立了戴妃纪念基金会,该会刚成立四天,善款从全球各地源源涌来,一下子达到一亿英镑。捐赠人最小的款项是一名小童节省零花钱捐出20便士,最大一宗捐款来自某公司的300万英镑。英国报章估计,戴安娜的榜样力量和精神感召下,世界各地的人士慷慨出资,戴妃纪念基金金额最后可能高达十亿英镑(约合130亿人民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组织。
  如何管理好这笔巨额善款,使之真正用于帮助世界各地需要救助的人,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新课题。为此,英国首相布莱尔已任命一个委员会统筹该基金,协助延续戴妃的慈善活动。应英国民众的强烈呼吁,布莱尔首相还任命了另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筹建戴妃纪念馆事宜。
  我曾写过不少反映残障人士、老人、孤儿生活的作品,听到这些消息心中格外加深了对戴安娜的敬意。在现代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今,全人类达成共识的精神文明标志之一,是慈善活动的蔚然成风。慈善事业也需要自己的明星人物,戴安娜是当之无愧的爱心天使。她虽然英年早逝,以她的芳名命名的慈善基金将会永远存在下去,为世界各地的不幸人群送去她的一份爱心。
  帮助他人即是帮助自己
  有一个问题引起我反复琢磨,为什么在英国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戴安娜?英国人的性格以内向、矜持、冷静著称,为什么这一回一反常态男女老幼当街恸哭?
  个中因素当然很多,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播撒爱心的一系列慈德善举,博得了民众的尊敬和喜爱,因此英国人民尊她为“爱心皇后”。
  戴安娜与世界150个慈善机构有着密切联系,是英国许多慈善机构的直接赞助者和经理人,其中有麻风病救助与国家艾滋病信任协会,帮助老年人协会,儿童护理医院,等等。她献身于慈善事业是诚心诚意的,并非哗众取宠。她经常深入民间访问不幸人士,总是千方百计避开传媒的追踪,像惊险电影那样秘密行动,一再转换汽车,以避开记者的纠缠。这一鲜为人知的侧面,在她去世之后才由慈善机构里的人员提供出来。
  看了外电有关报道,我才发现,这位王妃能够做到的事情,连我们普通人都很难做到:
  她到民众中去,从来不像伊丽莎白女王那样戴着白手套与人握手,对待劳动阶层、病人、各个种族的人,她都亲切地与之握手问候。
  麻风病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人人避之不及,病区所在国家只好开辟专门的麻风病人居住地。戴安娜在访问非洲尼日利亚时探视麻风病患者,尽管许多病人的手指已经萎缩变形,她丝毫不嫌恶,坚持同一个个病人握手,使病人们倍觉温暖。
  艾滋病是一种更为可怕的传染病,“恐艾症”遍及全世界,连患者的亲属都不敢接触他们,使他们在饱受病魔纠缠的同时多了一层心灵创伤,只能在孤独中死去。戴安娜出席各种慈善活动为帮助艾滋病人大声疾呼,我看到一张非常令人感动的照片:她蹲在一名坐轮椅的艾滋病患者面前,握着她的手和她亲密交谈,这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有一次,她和布什总统的夫人去一家医院慰问,一个艾滋病人在和她谈话时激动得哭了,她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了病人。此举使布什夫人和在场的人无不震惊和钦佩。
  有个患艾滋病晚期的青年特别想见戴安娜,他父亲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她写了信,不料,这位尊贵的王妃真的满足了青年的最后心愿。
  1997年1月,她随红十字会出访非洲安哥拉,为七万牺牲者到雷区检查地雷。她佩戴红十字胸章,勇敢地走在竖着骷髅标志的雷区,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希望引起世人关注“反对地雷”的人道主义运动。
  这样一位关爱他人,同情弱者的大爱大善之人,能不博得英国民众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吗?
  她的这些举动并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而是出自善良的天性和女性的觉醒,她想从自身婚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成为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关于“爱”的本质,埃里希·弗罗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指出:爱并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积极的追求。当一个人想摆脱不堪忍受的软弱无力和孤独状态,他可以通过爱和工作使自己自发地与世界联系起来。正是懂得了这个道理,戴安娜才说:“没有什么能比尽力去帮助社会上最脆弱的人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幸福。”
  我在描写弱智儿童的电影《啟明星》中曾引用国际志愿者协会的座右铭“帮助他人即是帮助自己”。戴安娜在慈善活动中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使我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
其他文献
毫无疑问,2006年是世界体育重大赛事的盛况之年:四年一轮的都灵冬奥会、德国世界杯逐一亮相:世界杯田径赛、世界斯诺克锦标赛,让刘翔、丁俊晖等名字在全球范围耳熟能详:四年一度的篮球、排球世界锦标赛也是今年的重头戏,而其他各项传统赛事更是纷纷穿插其间,令人目不暇接……不过,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各国运动员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举得更重,早已不能只单单靠天赋异秉,因为在他们身后,还有国与国之间科技发展与
最近,有几件关于善良的事,就发生在我身边。  我上班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很繁华的街道。街道两旁常有菜贩,和城管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一天,几个身穿制服的城管,围在一个老大爷的西瓜摊前。听说那里不能摆摊卖西瓜,老大爷急得眼泪直往下掉。  “我开荒种了点西瓜,想卖了给孙子当路费”,老大爷边说边抹眼泪,“助学贷款有了,路费还没着落,孙子从小就没父母。”城管破天荒地没有赶走老大爷,还主动帮老大爷卖起了西瓜。市民
丁菊清,1967年生,浙江黃岩人,黄岩区义工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2012年年初,丁菊清加入黄岩义工协会,成为一名普通义工。2015年,她当选为副会长。2018年,她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2021年7月,在刚刚召开的“黄岩义工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她高票当选为会长。十年来,丁菊清将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到义工工作中,她个人累计参加志愿活动960余次,服务时长3500小时。  义工眼中的“一笑姐”,学生
义工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需。大连市慈善总会于2002年3月筹备期间,就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支慈善义工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发展注册义工约56万人,占全市669万人口的8.4%;建立了1687个义工站,形成了遍布全市城乡的义工志愿服务网络。  慈善义工的出现突破了慈善帮扶“有钱出钱,有物出物”的局限,为全民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开辟了“用时间、精力和技能做慈善”的新路,使大连慈善事
有一个人,一直都在默默地为家庭支撑,这个人就是母亲,有一种爱,让人感动得泪流满面,这种爱就是母爱;母亲,这个伟大而又温馨的称谓,母爱,那是哺育我们成长的宁静港湾。每一位平凡的母亲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被自己的母亲感动过、激励过,可是有这样一些特殊的母亲,她们的生活极度贫困可又无可奈何,她们有的因无钱治病而忍受病魔的折磨,有的因遭受不幸而饱受生活的艰辛。然而有这样一个慈善项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突出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的春节失去节日的喜庆,以往街道两侧的商家、店铺门前摆满各种精美包装的礼品准备在春节期间大干一场,如今却被冷冰冰的封条所隔断。凄凉路面上偶尔有一两个戴着厚厚防护口罩的行人匆匆走过很快消失在某个拐弯处,放眼望去以往街边静静等待春天到来的一棵棵不起眼的枯树现在成了都市的主角。  自湖北省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后,党
《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推动我国慈善事业进入了法制化轨道。党的十九大将发展慈善事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理和救助体系,开辟了慈善事业的新时代。目前,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在发生着三大变化:一是行善内容的变化,从过去单纯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救助与人文关爱相结合转变;二是慈善募集的变化,从过去单纯的线下募集向线下募集与线上捐赠相结合转变;三是行善人数的变化,从过去少数人做慈善向大众慈善转变。  围绕这三大
“唉!这一户是怎么回事?这位叫水剩余的农户怎么没有任何信息,没有标明是否已经完成?”  “水剩余?”闫红又轻声重复了一下这个名字,心想:这里居然也有水姓的人,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奇怪?  她记起她的大学时代就有一位姓“水”的同学,这位同学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知书达理、学习成绩优秀。闫红那时就注意到这个姓氏了,知道水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远古大禹治水时,他的氏族部落中有许多人当了参与治水的水工,这些
巴西著名导演沃尔特·塞勒斯正在筹备自己的新电影,一天,正为此一筹莫展的沃尔特到城市西郊办事,在火车站前的广场上遇到了一个十多岁的擦鞋小男孩。小男孩问道:“先生,您需要擦鞋吗?”沃尔特低头看了看自己脚上刚刚擦过不久的皮鞋,摇摇头拒绝了。  就在沃尔特转身走出十几步之际,忽然见到那个小男孩红着脸追上来,眼中满是祈求:“先生,我整整一天都没吃东西了,您能借给我几个钱吗?我从明天开始就多多努力擦鞋,保证一
冬日蓉城,云低雾浓。  一个周日的上午,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一支科普小分队驱车数十公里,来到位于龙泉山深处的新民村,向村民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传授灾害自救互救技能。  发放科普书籍,讲解救护知识,赠送急救包,传授救急逃生技能……队员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宣教工作。很快,村民们好奇地围上来,接受宣教培训,听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致勃勃。  一月份以来,该馆已三次派出小分队,深入学校、社区和乡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