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爵与清代文士的文学交流研究

来源 :东疆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16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永爵是19世纪中朝两国文学交流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他的学术交流活动能够清晰、鲜明地反映出近代转型期两国文人的交流实况与思想变化轨迹。他从禅学转入程朱理学,以理学为基础再去关注金石学和考据学,由重词章转向重义理,从崇尚“雅致”到发自“真情”,这些都与清代文士的交流密不可分。他对清代文坛的理解与认识,也得益于与之交往的清代文士,但在其过程中也出现过信息上的误差。金永爵平生所学不拘一格,他不断接受新思想,在清朝面临西方侵略的危机时刻,又与清代文士积极探索应对西方列强的对策,体现了他开化思想的形成过程。
其他文献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n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高屋建瓴、内涵丰富,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担当和真挚的为民情怀,为我们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
期刊
加林•米哈伊洛夫斯基的俄文版《朝鲜传说》共收录了64篇韩国民间故事,而佩尔斯基选取了其中20篇,编译成了法文版《韩国故事》。中文版《朝鲜民间故事》是对《朝鲜传说》法文译本的重译。他们都秉持着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译介出韩国人的美丽心性、纯真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认同韩国人的文化身份。法文版和中文版的译著中收录了徐悲鸿所画的15张插图。徐悲鸿的插图利用虚构的想象重构了故事场景,增添了东方神韵,提升了故事的艺术品格。这三本韩国传说集是韩国口传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文本。
2019年,以上海师范大学严明教授为首席专家申报的“东亚汉诗史(多卷本)”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9ZDA295)立项。该项目立足东亚汉诗共同体的历史平台及宏观视角,融汇古典诗学与比较诗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东亚汉诗史研究的完整学术体系,在此基础上编撰多卷本《东亚汉诗史》,建立东亚汉诗研究文献数据库。
作为殖民地时期朝鲜半岛唯一的高等学府京城帝国大学的精英知识分子,辛岛骁(日本人,教授)和金台俊、裴潞(朝鲜人弟子)都曾留下有关北京体验的文本。三名知识分子具有相似的“空间”和学识背景,但在身份认同和价值取向方面却不尽相同,因此各自笔下的北京观感也呈现出既重叠交叉又各有不同甚至矛盾对立的复杂特征。辛岛骁从相对客观的视角描述北京的“矛盾性”,借以表现自我认知与现实中国之间的反差;金台俊从左翼知识分子视角去捕捉北京的“革命性”,从而构建反映自身政治文化立场的乌托邦;而裴潞的北京观感更具殖民地知识分子的普遍特征,
1905年11月日本逼迫朝鲜王朝签订《乙巳保护条约》,开始变朝鲜为自己的“保护国”和独占殖民地,从此,朝鲜反日民族运动逐步扩展到国外朝鲜移民社会。20世纪初,在朝鲜国外移民中,人口较多、反日民族运动较为活跃的地方是中国东北和俄国沿海州地区。沿海州朝鲜移民的反日运动在朝鲜反日民族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朝鲜民族初期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起到了先驱作用。
在大国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是俄罗斯朝鲜半岛外交政策的基轴。历史镜像下,朝鲜半岛对于俄罗斯远东领土安全,以及在均势格局中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基于当前朝鲜半岛的局势和地区影响力,俄罗斯以“促统一、稳局势、保和平、无核化”的基本方针在实现国家长期战略利益基本原则的同时兼顾经济存在不足、政治影响有限、安全利益关系全球战略稳定等因素,形成了“政经相容”的利益取向,“维稳求和”的价值取向,“多边互动”的政策取向。在朝鲜半岛的大国博弈中,俄罗斯是能够对朝鲜半岛局势稳定产生影响的重要力量。加强中俄合作对于持续推进朝鲜半
在考察质史文献记载和考古文物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蹴鞠在朝鲜半岛的传播等相关历史事实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蹴鞠起源于中国,有“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等记载;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蹴鞠在朝鲜半岛的最早传播时间可追溯到唐以前,隋唐之时是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的蹴鞠传播到朝鲜半岛后,逐渐发展为抛球乐、掷草戏、弄珠、击鞠等游戏,其中最为流行的游戏为击鞠;传播至朝鲜半岛的古代蹴鞠开始出现变化,在朝鲜朝编制完成了综合武艺的代表性著作——《武艺图谱通志》,受到了朝鲜朝世宗大王的高度重视,还成为选拔武将的必
1918年成立于东京的日华学会,是近代以来日本成立的第一家中国留日学生管理机构,代替日本政府专事留日学生工作。该会成立后,以打破“留日反日”的局面并培养亲日分子,与欧美国家争夺中国青年的教育权以及辅助日本对华政策的实施等为目的进行过大量活动,直至日本战败后被盟军勒令解散。战后以“有邻学会”为发端,日华学会得以重建。此后,日华学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迁,在“国际亲善”与“文化交流”的装点下,在日本的防共政策与经济外交的变奏中壇变。战后日华学会的重建及变迁过程,既反映了中国留日学生的境遇,又反映了日本辅助战后重建
18-19世纪中朝两国的使团来往是一个连贯、延续的过程,朝鲜朝使臣出使中国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通过资料梳理发现,燕行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多集中在以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李德懋、柳得恭、金正喜等人为中心的“北学派”或具有北学思想的燕行使臣身上。对这些燕行使者著作以及相关的官方史料和其他个人文集所载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考察他们燕行期间的书画见闻及其和清人的艺术交流活动,可以总结出18-19世纪中朝两国文人书画艺术交流的阶段性特点。
高昌与龟兹回鹘风格的佛教遗址中出现的六遭轮回图,在内容上着重表现“三恶道”中的地狱、饿鬼两道,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并且具有地方性的特点,与早期律藏中的记载相去甚远.回鹘佛教的地狱观念深受中原地藏菩萨救赎思想的影响,而高昌回鹘文《地藏菩萨本愿经》与《十王图》的发现为轮回思想在当地的流行提供了有力证据.地狱图像在高昌与龟兹盛行的原因除了受到佛教的地狱救赎思想影响外,还受到摩尼教地狱观念的影响.回鹘在信仰佛教之前所信仰的摩尼教,也有地狱的观念,佛教的十王思想与摩尼教的冥府思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