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淮盐场的私盐问题从明初开始便一直存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到三十八年,大股倭寇骚扰两淮盐场,原在盐场附近兴贩私盐的部分盐徒加入倭寇,成为“奸细”;另一部分盐徒则响应官府的招募,成为灶勇,获得王朝的身份认可。倭寇平定之后,王朝国家通过旌表有功之人,在两淮恢复其统治,重建社会秩序。但是由于私盐的巨大利润,许多盐徒重操旧业,恢复兴贩私盐。他们贿赂官员,私相授受,而通过抗倭所获得的正统身份则成为了最好的保护伞。